踏迹寻音:行走黔北大地,探访仡佬文化

梦桃海海 2022-11-21 16:45:37
行走黔北大地,探访仡佬文化

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以仡佬族命名的两个自治县:贵州遵义的务川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两县地处黔北高原大娄山区和武陵山区交界地带,都曾是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长期开发活动的地方。

“黔蜀门屏、傩戏王国”

走进务川,犹如走进一本厚重的历史史书。仡佬祖先在这块远古神奇的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创造了“占卜”,掌握了蒸馏技术,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朱砂的民族,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发现和运用了朱砂,并在夏、商时就批量生产,秦朝时就有大量的方土术士到这里炼“长生不老丹”,这可是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遵义到仡佬族龙潭古寨只有12公里,古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寨子幽深古朴,房屋雕琢细腻,寨内石板铺路,山石围墙,能在这样一个远离繁华的山窝里辟出一块世外桃源真的让人赞叹仡佬先祖的智慧,也依了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话,如今寨子里的年轻人纷纷去寻找山外的精彩,只有老人和孩子还在这山水田间守望着自己的家园。

龙潭古寨

参观了仡佬族的展览馆,对仡佬族的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和询问,初步了解了仡佬族的文化特色“傩戏”文化。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傩戏”文化,属于“巫”文化的范畴,融祭祀、巫术、艺术为一体。当时的人类驱逐疫鬼只好借助神力。而神又并非一请即到,古人于是就以娱神的方式,通过诗歌、舞蹈,迎神降临。

仡佬族傩戏

坐落于古寨内的申佑祠堂值得一看,申佑是一个以“忠、孝、义”三烈著称的历史人物,也是是仡佬族的杰出代表,忠、孝、义是仡佬族的灵魂。

到务川要去仡佬大草原,草原位于务川仡佬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泥高乡,距县城约50公里,面积10余万亩,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喀斯特草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其东面是石林,周边还有古洞飞瀑、槐溪河、响水泉、大岩门、小岩门、天池等自然景观。

“道真”县名很有意思,它是以纪念汉代学者尹珍(字道真)而命名的,素有“黔蜀门屏、傩戏王国”之称。

从2008年开始,日本、韩国、美国等专家学者多次深入该县内开展傩文化专题调研,认为道真较为原始与完整地保存着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文化,并形成“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道真”的基调,盛赞道真为“傩戏王国”,现道真傩戏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大草原

道真县仡家史称“汉三贤”之一的尹真(字道真),早年赴中原求学回归故里施教,学识沾溉南域,誉为“西南先师”,这位立志学习汉朝先进文化的先辈披荆斩棘,不远千里赴长安,学成归来在家乡道真开学校的义举至今为人推崇,今天的道真县取他的名字命名,旨在纪念他的贡献,作为黔北唯一的师范高校遵义师范学院还立塑像纪念他,可见意义深远。

仡佬山乡的民族音乐拓荒者——罗来江

在仡佬族,罗来江老师的名字是响当当的,因为他被誉为“ 仡佬山乡的民族音乐拓荒者”。我在采风期间,邀请他来给师生讲座,他得知消息分文未取。

年近70的罗来江更愿意大家叫他“罗老师”,因为他先后担任过中小学教师和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务川师范副校长,县文化局和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等职务。

罗来江

上世纪七十年代,罗来江音乐才华初显头角为世人所识。其时群众性文艺汇演频繁,务川的文艺表演在当时的遵义地区一直享有较高声誉,尤其是声乐和民乐。罗来江不仅担任着乐队指挥,同时还参与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风情特色的小戏剧和小歌舞。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务川的音乐和文艺表演水准在原遵义地区十三个县(市)仍保持着较高水平。

1986年,他开始负责组织抢救务川泥高民间文艺瑰宝“高台舞狮”,曾与当时分管文教的副县长邹书堂(仡佬族)多次冒着严寒,踏着泥泞小路步行到仡佬族老艺人罗时江、罗时相兄弟家中,动员他们传承技艺。后来,由他任教练,与道真县联合组成的“高台舞狮”表演队代表遵义地区出席贵州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省城引起巨大轰动,荣获优秀表演奖(此次运动会最高奖),这是务川仡佬族“高台舞狮”第一次走出大山为世人所知。

整个八十年代乃至今天,罗来江几乎参与并组织了务川自治县所有举办或承担的每一项重大文艺宣传活动,无论从宣传务川还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看,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聆听原务川音协主席罗来江谈仡佬族音乐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罗来江就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挖掘和保护务川民族民间音乐。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一项极富前瞻性的民族文化抢救工程,将编辑出版《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他那时还在学校教书,为了翔实全面地记录整理务川民间音乐和地方傩戏资料等民族文化遗产,历时十年,其足迹几乎遍及务川的山山水水,按照“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戏曲”专题,组织并参与详细收集了一百多万字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为此获省文化厅颁发科研成果三等奖。

罗来江 抗疫歌曲

时年七十多岁的务川仡佬族民歌大王文国朝演唱的数十首“原生态”民歌,就是这次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收获之一。今天,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史料已被广泛收入《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全国民歌集成》《贵州省民歌集成》《贵州花灯音乐》《中国戏剧发展史》等。

罗来江的父亲是一个终身酷爱民间艺术,能唱很多仡佬族民歌的民间艺人,1987年成立务川自治县时,因积劳成疾逝世于自治县县庆筹委会文艺组办公室。作为仡佬族子孙,罗来江从小谙熟务川的一些“原生态”山歌民谣,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很深的感受和认识。

他很清楚,要让世人真正了解务川仡佬族和务川仡佬族的民间艺术,仅仅停留在原始资料上的收集和整理还远远不够。为此,他根据已掌握的民族文艺素材,结合自己对务川仡佬族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先后创作了以《淘盆打挂子舞》《高架斗篷情》等一批音乐舞蹈作品,其中《高架斗篷情》在中央电视4台“中国文艺”栏目多次播出,享誉全国。

罗来江 专访

罗老师在音乐这个领域纯属“自学成才”,他本人虽然没有进过专门的音乐院校,但他培养了众多在音乐上小有成就的学生。到现在为止,他究竟亲手培养了多少学生,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他创办了务川业余青少年音乐班,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和业余文艺人才。

罗来江酷爱音乐,淡泊名利。在遵义市音乐界,他很有名气,作为一个仡佬族子孙,他希望用艺术的形式再现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

戏剧“活化石”—— 傩戏

傩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据说,它源于古时的巫术,有祭神驱鬼之意。其音乐有曲调曲牌,唱腔有乡走歌、帮腔、民歌对唱等,表演时丑旦对场和老旦对场。主要特色是全堂面具,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务川、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傩戏流传甚久,它既有浓郁的封建色彩,又有古朴的戏剧艺术,是中华大地的戏剧活化石。

仡佬族傩戏

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与被称作中国另一个戏剧活化石的安顺地戏异曲同工之处,无需特制舞台,早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

傩,是我国先秦时期黄河流域汉族先民用以驱逐鬼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逐渐增加了有戏剧情节的内容,用以娱人,称之为“傩戏”。

道真仡佬族傩戏(上)(下)

据说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中国平息南方战乱,屯兵黔,后将中原傩戏引入。从此,傩戏反而在中原消失了,却在黔东、黔北、黔南、黔东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和汉族中扎根,并以燎原之势广泛传播开来。

作为傩文化的载体,傩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青睐。1990年,日本学者广田律子在详细考察了道真傩戏后,作出了“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道真”的论断。近年来,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庆尚大学等,频频来到道真县境,不断开展田野考察。

# 美食

“三幺台”是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

第一台:茶席,意为接风洗尘;第二台:酒席,意为八仙醉酒;第三台:饭席,意为四方团圆,酒足饭饱,身体好,家庭和谐,事业兴旺、生意红火。

# 景点

平正仡佬族石头城(贵州原生态仡佬文化博物馆)

石头城

平正仡佬族乡成立于1956年12月,是我国第一个仡佬族乡,2006年1月,成功申报为“中国仡佬第一乡”,在乡里,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很多奇石上还镌刻着仡佬族文字。

越声/文图

蒋艺轩/编辑

0 阅读:10

梦桃海海

简介:用爱工作,让很多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