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丨“十四五”与2035:中国经济再出发的规划

英豪评国际 2023-02-08 07:00:08

据报道,今年10月将举行19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也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向内循环为主体的方向。

研究下一个五年规划是五中全会的常规议程,“十四五”规划是指2021年至2025年的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与往届五中全会不同的是,此次同时聚焦中期规划,研究关于制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到中共执政当局的用意,是让“十四五”规划更好地衔接2035年的中期目标。

据了解,“第一个百年目标”将在今年底完成,即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年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后者又划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受访时分析,“2035远景目标”将细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可能制定较具体的衡量指标。政治局会议也肯定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表现,同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会议并释放会更加注重宏观政策执行效果,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与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无论对中国经济或全球经济而言,2020年实在太不寻常。一场世纪性的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延烧,同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美中两强,双方关系急剧恶化;国际货币基金(IMF)公布的各国2020年预估经济成长率,都出现历史性的重挫。

中国如何观察形势、调整布局、设定目标及研拟方略,自然值得高度关注。

首先,按照原计划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目的在稳定各方预期,也释放了中国不希望也不认为国际格局发生了或将发生重大改变的信号。

其次,首次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理念与策略,这是因为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及美中冲突急遽升高的双重冲击下,别说全球化已气息奄奄,一国之内省与省、州与州之间,整个世界国与国之间,无论供应链及需求链均已严重断裂。

此等态势如果持续长久,个别企业也好,各国经济也好,都将面对窒息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注意到一个几乎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优势,即一个巨大的“自体循环力”,这可以让中国面对外部全球化即使已支离破碎的情况下,仍能维持一定程度的有效运行。

中国的自体循环力主要建立在三大优越条件上。第一个条件是经济规模,这是指人口与国内生产毛额(GDP),两者愈大,内需市场愈大,需求面对外依赖度即愈低;中国人口全球第一,GDP全球第二,还有一个快速壮大及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中产阶级。第二个条件是产业体系,主要指产业门类齐全,这也是一个对外依赖度低、不求人的概念。第三个条件则是战略资源,中国除了石油自供不足,粮食及矿产自给率甚高。

以上条件齐备如中国者,绝无仅有。因此中国提出“加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战略相信会成为“十四五”的主旋律。

第三,还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愈来愈中长期化,即是看得远,却又强调短、中、长期的协调。长久以来,宏调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常收效于一时却在中长期出现严重后遗症。

所以,现在要强调“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的设计与调节,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中国经济若能在全球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的形势下首先稳住,对中国、对亚洲及对全球都是好事。期待中国的内循环终能够带动全球的大循环。

0 阅读:101

英豪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