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患胃癌去世,临终告诫:癌症,千万别过度治疗

司空知山海 2024-04-14 09:48:4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一生救人无数,奈何医不自医,这句话大概是华益慰这一生最精炼的写照。

他被称为人民的好军医,出生于医学世家,一生坚守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

他从死神手里抢回过无数人的生命,从不认输,可最终,他却因为胃癌在死神面前低头认输。

临终之前,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仍在为患者造福。

从医生的立场转变为患癌病人的立场,让他对癌症这种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又多了几分认识。

他希望同袍们记住,癌症切莫过度治疗,当医生一门心思抱着切除病灶的想法时,也得分出些心神,关注患者的生活和感受。

华益慰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产生这么深刻的感悟?他对医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家学熏陶,一生救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一块巴掌大小的通讯录上,军医华益慰把这首诗抄了两遍。

冰心,初心,澄澈之心,也是他身体里始终跳动着的一颗心。

华益慰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医生,也是他人生的领路者。

记得小时候,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被一阵声音惊醒,那是敲打窗棂的声音。

病人深夜突发疾病,家属找上门来,只有他的父亲出手才能解决问题。

每当这个时候,从起床到出门,华益慰的父亲用不了一分钟。

在他这样的医生心里,病人的生命大过于天。

童年时的一幕幕,在华益慰的心头久久未曾褪色。

长大之后,他也追随着父亲的足迹,穿上了象征着生命的白大褂。

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以后,他就一直深耕于普外临床工作。

在他看来,医生是不可以光谈理论不谈实践的。

只有拿得起手术刀,开得了有效药,能够为病人缓解痛苦、解决健康问题的医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医生。

从业56年,他在医疗外科领域创下了数不胜数的奇迹。

成百上千的医学生在他的影响之下走上医学道路,在后辈们眼中,他是一个可敬可亲但并非不可学的人。

因为他身上的所有闪光点都是那么真实,真实到让人觉得触手可及,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触碰。

由于工作单位是军医院,所以华益慰时常需要与高级干部打交道。

不过在他眼里,这些人和前来求医问诊的普通群众没有任何不同,大家的身份都是病人。

在患者自身经济条件相对理想的情况下,他会尽可能的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为患者打消焦虑情绪,免除后顾之忧。

而当经济条件不算太好的病人来就诊时,不管是开检查还是开药单,他都会反复斟酌之后再决定。

成本较为高昂的大处方药,能不碰就不碰,那些没有意义的检查,同样也是能省就省。

医者仁心,华益慰始终将这四个字放在心里,病人也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这四个字的力量。

在华益慰的家中,有一个占地面积大约9平方米的小房间,那是他的家庭义务诊所。

房间里挂着一幅画,上面是著名的国际医生白求恩先生,他正在为八路军战士做手术。

每次抬头看到这幅画,华益慰都能感受到灵魂的共鸣。

他的家庭义务诊所,主要接待那些远道而来、慕名求医的患者。

他们到达北京的时间,往往已经是华益慰的下班时间,可病人的病情又不容耽搁,家属的心情更是如同火烤一般急切。

华益慰考虑到这一点,便在家中专门为这部分人开辟了一个空间,尽己所能地帮助病患。

所有被他接手过的病人,对他的印象和看法都是一致的,他的身上丝毫没有所谓专家的傲慢,只有一个医者该有的理性和同理心。

大概是天妒英才,这样难得的好医生,在2005年7月却确诊了胃癌。

那段时间,华益慰明显感觉自己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肠胃功能退化,胃部时常疼痛,食量也减少了。

身体发出了如此强烈的信号,他不能当做看不见,所以只能勉强抽出一点空闲时间,接受了一次腹部检查。

当看到检查单上胃癌的结果时,华益慰愣住了。

和普通人谈癌色变不同,他的工作注定了他会接触很多癌症病患,就连他的妻子也是接受过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可治疗癌症病人和自己成为癌症病人,这终究是两码事。

好在华益慰并没有崩溃,他始终保持着理智,一边做了开腹探查,确认癌症晚期,另一边积极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

通常情况下,对这类肿瘤病人的处理方式都是手术为主。

打开腹腔找到病灶,把胃部切除,做好术后护理,慢慢调整到下一阶段的疗程。

从前处理其他病人的情况时,华益慰也这样干脆果断,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他躺在手术台上,同事们把他的胃部整体摘除。

凶险万分的手术只是他需要跨过的第一关,手术之后的身体恢复才是更加关键的阶段。

人体内的每一个器官都有作用,当胃部从身体里消失之后,小肠与食道直接相连,肠液和胆汁会频繁出现返流的情况。

华益慰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他没有办法完全平躺到病床上,只能以半卧的姿态勉强支撑。

他的伤口很疼,可再疼也没有返流来得难受。

肠液不断刺激食道,让他的食道产生了强烈的灼烧感,喉咙也因为与食道相连而出现严重的发炎症状,连带着脑部器官也跟着遭殃。

接受手术之后,虚弱的病人最需要静养,睡眠是最好的放松方式。

可是以华益慰的状态,安安稳稳的睡觉几乎成为了奢侈。

在勉强扛过术后恢复最紧张的阶段之后,下一个挑战接踵而至。

一向坚强的华益慰,过去常常鼓励病人坚持,可他自己却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生命末端,反思治疗

第二个阶段的治疗是腹部热化疗,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必须要对腹腔做更深入的清扫。

大约41度的热源在他的腹部不断运动,引起身体内部的强烈反应。

他的身体在不间断的冒汗,每一次做完化疗,人就好像从河里捞出来一样,就算更换干净的衣服也无济于事。

化疗的过程已经相当艰辛,化疗结束之后的日子更是痛苦。

腹部的绞痛总是不定时的发作,疼的华益慰在床上翻来覆去,恨不得拿把刀捅进自己的肚子。

实在扛不住时,他会吞下止疼药。

然而人体是有耐药性的,止疼药的效用一开始或许比较明显,次数多了,就连止疼药也无法让他稳定下来。

看到他这么痛苦,妻子也在默默忍受着煎熬,害怕华益慰挺不过去,又心疼他备受折磨。

有时候,妻子也会忍不住想,如果接受了第一次手术以后,没有继续接受化疗,可能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上,华益慰能够更加快乐一些。

即使化疗能够控制病情,延长生命,它也会不断降低生命的质量,消解人的求生意志力。

这只是妻子作为陪护人的感受,身为当事人的华益慰,感受自然更加深刻。

回想从前,他在治疗癌症病人时,总是以切除病灶为第一原则。

那时候的他觉得自己尽心尽力,但现在想起来,他却觉得自己的考虑实在太不周到。

有的病人可能根本不想用苟延残喘的方式走完自己最后的日子,他们更想有尊严的活着,更想尽情享受最后的岁月。

可在做出过度治疗之后,他们的最后一点快乐也就这样被剥夺了。

拿华益慰自己来说,接受手术时,如果医生没有为了防止癌细胞遗漏,把胃部全部切除,而是给他留下一小部分胃,那么手术结束后他过得会比之前更轻松。

至少有了胃部的连接,他不用那么频繁的忍受返流和烧心带来的痛苦。

如果没有接受腹部化疗,他的内部器官可能不会出现并发病变,也就不用接受接下来的第二次手术,承受更大的风险。

治疗不彻底可能导致病情恶化,他剩下的时间也不会有那么多。

但华益慰非常确信,如果真是那样,在短短一段时间里,他会过得比现在更幸福。

当医生来查房时,他感慨万千的说:

“我们这些当医生的,不能只考虑治病的问题,更要做的是治疗患了病的病人。”

医疗工作的落脚点不该在疾病身上,而应该在病人身上,病人的感受、病人的状况,往往更为重要。

过度治疗,对于癌症来说也许并不可取,这是华益慰在生命终点给出的叮嘱和忠告。

在他的一系列建议之下,医生们改进了对胃癌病人的治疗方式。

手术过程中,能够保留一部分胃脏的,他们尽量不做全切。

就算情况不理想,必须要做全部切除,他们也会想办法用一部分肠子代替胃部功能,再做胆汁引流,尽量减少返流问题。

采用了新方法之后,病人们的反馈普遍更加积极。

有人对医生说,做了手术之后,情况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

曾经负责治疗华益慰的于医生,每每看到病人的笑容,心中便会因华医生而酸楚:

“到最后,他忍受着那么大的痛苦,还在想着为患者造福。”

遗憾离世,贡献自己

尽管华益慰已经足够坚强,病魔的力量还是无法抵抗。

第二次手术后,他的肠吻合口错位,腹腔严重感染,人也走到了悬崖边上。

流痰、吐血、粪便感染,对他来说变成了家常便饭,那种感受,让华益慰如同风中残叶一般落寞。

2006年8月12日,华益慰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

临终之前,他对家人说:

“我死之后,把我的遗体拿去解剖,对医学进步有价值的标本可以保留。除此之外,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用把骨灰留下。”

在面对自己的死亡时,他表现得那么平静,那么决绝。

其实,这也是华益慰从父辈身上学习和传承的品质。

他的父母去世之后,遗体就被捐献了出去,器官做成了标本,供医学生们探索,骨灰同样也没有留下。

连同华益慰在内的四个孩子,每个人只保留了父母身体的一套组织切片数量,大约有100片,权当纪念。

受到父辈的影响,华益慰毫不犹豫的走上了从医的道路,一辈子没有回头。

同样也是受到父辈的影响,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完全贡献出去,不计较得失,不考虑回报。

他的妹妹感慨万千的说: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其实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是将来,我要把宣传大哥事迹的报纸全部收集起来,一把火烧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大哥做的很好。”

提起兄长,她无法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

华益慰的胃癌,也引发了广大网友对于外科医生身体健康问题的探讨。

人们普遍认为,外科医生的消化系统疾病之所以如此频发,那是因为他们的饮食并不规律。

他们在手术台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滴水未进,铁打的人也受不住,长此以往肠胃必然出现问题。

所以大家真切关心着医生的工作环境,也提出了关于手术室后勤保障的一些合理建议。

一位医术人品俱佳的医生,一些懂得换位思考的病人,一群杜绝冷漠的旁观者,往往能够推动医患关系的良性运转,推动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向上发展。

华益慰代表的,也不只是他自己,而是一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医之人。

结语

当自己被病痛压垮,走到生命的终点时,华益慰想了很多很多。

他从病人的角度思考,提出癌症病人不必过度治疗的更具关怀和温情的意见。

他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医者之心将会永恒的传递下去。

参考资料

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写在华益慰远行之际 央视网

华益慰:值得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光明网

华益慰生命最后的日子 【新闻与会议信息版】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44

司空知山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