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发表署名文章:​加强科技创新奋力谱写轻工强国新篇章

消费日报 2023-12-06 14:21:44

加强科技创新  奋力谱写轻工强国新篇章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张崇和

在党的二十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起步之年,11月2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召开轻工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回顾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分析形势和挑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创新轻工”,努力实现轻工强国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轻工业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进入新时代,全国轻工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今年1—10月,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1万亿元,同比增长1.7%,高于全国工业及制造业水平,受到社会关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新华网等多次报道。轻工业依靠持续创新和强大韧性,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始终将科技创新放在轻工强国建设的首位,以科技创新促进轻工业可持续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

回顾过去,轻工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十四五”以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强化顶层布局,发布《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轻工业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轻工业装备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倡导全国轻工业以创新驱动为战略基点,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世界轻工强国。三年来,轻工业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完善了多层次的行业创新体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创新平台,有力地完善了行业创新体系。目前,轻工业已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4个,形成了轻工领域实施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成为科技攻关的“先锋队”。江南大学建成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双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工业酶制备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有效地解决了工业酶资源有限问题;建成的跨国“教育科技共同体”,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49所高校。轻工业已认定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23个、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个、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60个,基本涵盖轻工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了推动行业创新的有生力量。海尔建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轻工业工程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创“可变分流”技术,实现空调冷媒流路各自独立,既为用户省电省钱,也为企业节省材料;跨界应用中科院和中国造纸院的研究成果,创新MSA控氧保鲜冰箱,实现了冰箱从制冷到保鲜的转型发展。轻工业已建成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3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8个,轻工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2个,为全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成果转化、标准检测、产业信息等服务,成为支撑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海尔智家建成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每年服务中小企业数百家,解决技术难题千余项,举办技术讲座、专家咨询和资源对接活动百余场,为众多中小企业找到了技术创新、产品落地的“加速孵化”解决方案。

二是形成了引领行业创新的品牌工作机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聚焦创新驱动,形成了科技奖励、成果鉴定、创新消费品等一系列品牌工作,不断激励行业创新发展。今年是轻工业科技奖励工作第十八年,每年奖项申报由200余项增加到500余项,累计评选颁布科学技术奖励项目2292项,其中,一等奖351项,二等奖799项,三等奖1142项。获奖率由50%调整至40%以下,轻工业科技奖励更加权威,影响力显著增强。近五年来,全行业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0项。优质的获奖项目有力带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LNG(液化天然气)储运用增强阻燃绝热保温板材及专用胶粘剂”项目,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国内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这一“大国重器”关键材料的配套难题。“高性能间位芳纶蜂窝纸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实现国产替代,批量应用在“天宫号”空间站等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高端装备领域,彰显了轻工科技实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每年组织高水平科技成果鉴定200余项,涵盖了美的、海尔、海信、伊利、蒙牛、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以及多个院士团队的创新成果。吴清平院士团队关于“典型食源性病毒高效检测及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创新成果,开发了食源性病毒污染风险识别技术,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金发科技“废塑料绿色再生技术”,突破了塑料循环利用的瓶颈。美的集团“家用中央空调动态工况下节能舒适自适应运行技术”、海尔集团“零距离平嵌技术在冰箱上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消费提质升级。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践行“三品”行动,累计评选出创新升级消费品九批655个产品,涵盖吃穿住用行和文教娱乐,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一大批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大幅度提升了品牌价值,“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显示,茅台、五粮液、格力品牌价值超过千亿元,农夫山泉、洋河、泸州老窖、方太厨具、老板电器等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恒洁卫浴开发的3.5升节水规格的“超旋风坐便器”,解决了节水与冲水效果兼顾的难题,打通消费“痛点”。方太开发的高能气泡洗技术,破解了中式烹饪清洗的难题,带来消费新体验。优质的轻工消费品,正在助推轻工业迈向中高端。

三是提升了轻工国际竞争的硬实力。轻工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全球化创新布局,国际竞争力正在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转变。轻工领军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强,瞄准全球发展趋势,攻克突破关键技术。2022年,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3个百分点。其中,美的、海尔的研发投入均超100亿元,海尔智家以102亿元研发投入、4.2%的研发强度名列科技百强第一名。美的集团过去五年的研发投入超500亿元,形成了从共性基础技术到个性化关键技术的技术图谱,不断开发引领性产品,超300项技术获得国际领先水平。格力电器2022年研发投入超60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7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年有望超70亿元。轻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着眼国际市场,先进技术加快走向海外。轻工科技百强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累计超过19万件,一大批创新成果落地海外。格力累计申请专利超11万件,自主研发的“猎手系列空气净化器”,融合杀、滤、消三大功能,1小时可杀灭空气中99%的新冠病毒。海尔生产出太阳能混合空调、能洗地毯的洗衣机,深受巴基斯坦人民喜爱;海尔生物医疗首创的太阳能疫苗,已进入8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信开发的空气源热泵产品,抓住欧洲能源转型的市场机遇,开辟了海外制热产品新业务。轻工行业开展国际创新布局,全球协同研发,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海尔、美的、伊利、宁德时代等设立全球研发体系,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海尔在全球设有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38个制造中心,协同全球资源,构建国际化创新网络。截至2023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9.7万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2万余项,海外发明专利1.6万余项,覆盖30多个国家,成为海外布局专利最多的中国家电企业。美的、杰克等企业加大国际化并购,将德国库卡、拓卡和奔马纳入麾下,依靠国外品牌技术和中国制造,实现“1+1>2”的创新裂变,成为全球领跑者。

四是培育了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数字赋能、低碳引领、中小企业创新,不断夯实我国轻工产业的优势地位。全国轻工业贯彻数字经济战略,建成39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7家单位82个项目获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先进信息技术助推数字化升级。海尔、美的、青岛啤酒、宁德时代等6家公司的20个工厂荣获全球“灯塔工厂”,轻工业“灯塔工厂”数量在全国占比达到45%。美的通过注塑黑灯车间的数字化升级,节省95%一线人工,节约仓储面积近500平方米;通过对外数字赋能,协助客户建立100多家数字工厂、150多家数字车间,带动更多伙伴实现数字化升级。全国轻工业落实“双碳”战略,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6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1家,推广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601种,以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化升级。伊利、美的、立白等多家企业建成“零碳工厂”,海尔智家通过再循环生产线开创“负碳工厂”新理念。伊利以3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零碳工厂”、5款“零碳产品”,成为引领行业绿色升级的“领头羊”。伊利潍坊工厂,应用磁悬浮风机降耗,利用沼气生产蒸汽,推动剩余污泥零化,实现了自备污水处理厂区“碳中和”,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全国轻工业落实《“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0家、单项制造业冠军示范企业103家、单项冠军产品46个,优质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初步构建。泰鼎机械依靠自主创新,建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攻克多项造纸机械“卡脖子”技术,解决了机械、液压、电控三大技术难题,撑起了造纸机械发展的“大空间”。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驱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当前轻工业适应新发展格局,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纵观当今,轻工业科技创新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打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新优势;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韧性。这对轻工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工业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轻工业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业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轻工业100余种品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链完备,配套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是名副其实的轻工业制造大国。但轻工部分行业“卡脖子”问题仍未解决,益生菌种、电池关键材料、大型纸机、高速灌装机、高精检测设备等对外依赖度依然很大,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高纯度溶解浆生产关键技术等尚未突破。

轻工业原始创新不足,尚未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轻工业科技创新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阶段,但科研投入总体偏低。2022年制造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55%,轻工业约为1.2%,其中食品制造业仅为0.72%,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轻工企业善于产品应用开发、集成创新、引进技术再创新,但基础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引领性技术等研发薄弱。

轻工业协同创新偏弱,不能较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轻工行业创新体系中,各主体、各环节相互支撑、高效互动的效能不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不匹配,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弱,协同创新动力不足。轻工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未能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健康家电的快速增长急需产业上下游联合突破创新。

轻工业融合创新不深,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有待提升。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轻工业企业平台化设计比例为16.3%,智能化生产比例为12.2%,分别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5.7和5.6个百分点。但是,融合深度仍显不足,激发产业升级效能还不充分。特别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精准挖掘消费需求的能力有待加强;运用“5G+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数据全面感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能力有待提升。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轻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技术创新仍跟不上产业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陶瓷等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急需优化,节能环保窑炉的研发和应用急需加快;“限塑令”倒逼塑料降解、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加快提升。轻工业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需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拓展。

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是轻工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使命和担当。未来10年,是我国实现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轻工强国的历史机遇期。从外部看,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持续加强。轻工业国际化进程早,市场化程度高,要保障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安全性,提高产业韧性和竞争力,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从内部看,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简单依靠规模、产能和产量不能实现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传统低成本竞争转向依靠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新形势下,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正在持续推进,国内科技体制机制正在进一步完善,新《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正在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这些,都将为轻工业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挑战难免,机遇难得。轻工业必须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突破产业关键技术,解决核心装备、元器件、原材料及制剂等高度依赖于国际大循环的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展望明天,轻工业科技创新再启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并要求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轻工全行业要落实总书记要求,始终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补短板,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生物质新材料、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等战略性技术攻关;配合航空航天、能源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加强高等级绝缘纸、新能源用关键材料等高性能技术研发;高质量完成“大宗油料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生物能源低碳节能生产关键技术”等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要针对产业基础高级化需求,对照即将发布的《轻工业共性关键技术目录》,加快突破55项急需攻克技术,加速应用18项急需推广技术,突破空调环保制冷剂共性技术,研发制笔产业链高端装备,推广冷链装备关键技术,为轻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提供技术支撑。

二、锻长板,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大力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建成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50家;企业主导科技创新平台的比例由目前的75%提高到80%以上,企业主导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比例由目前的86%提高到95%。要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大力培育轻工业国家级“冠军企业”,大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轻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30家,形成轻工业创新发展的优势力量。

三、固底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要向产业链安全可控发力,针对造纸、家用电器、日用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技术薄弱环节,制定技术创新路线图,加快研发应用,提升自主配套能力;在造纸、塑料、电池、表面活性剂、食品等行业,突破一批国外封锁的“卡脖子”材料技术,解决关键原材料受制于人的问题,提高关键材料自给率。要向高端装备自主化发力,以关键设备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开发造纸、食品、塑料、皮革制鞋等行业的高端装备,实现关键装备国产化、核心装备智能化,力争到2025年,基本扭转核心基础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四、铸新板,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要聚焦前沿技术,在生物技术、新型储能电池、功能食品技术、智能化场景技术等领域,构建引领型、原创型技术先发优势,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要面向消费趋势,突出头部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主动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价值分配格局,力争到2025年,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要紧盯市场需求,加强应用创新,每年向社会评选推荐100项轻工升级创新消费品,力争到2025年,轻工升级创新产品达到1000个,以创新升级形成轻工业竞争新优势。

五、聚合力,筑牢产学研用创新链。要形成集约化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专业化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各类创新资源高效衔接与集成,力争到2025年,校企联合承担轻工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比例由目前的23.5%提高至35%,形成科研机构、企业、高校协同攻关的创新方阵。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力,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要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优势企业要聚焦产业链自主创新,配套企业要聚焦技术协作和应用,形成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协同攻关的创新链,力争到2030年,协同创新发展的轻工产业集群350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年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的集群超过60家,培育10家左右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轻工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产业协同创新的领军力量。

六、强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2022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只有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只有3.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强化专利转化运用,加速释放创新活力,加快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以院校为主体的轻工业重点实验室,要盘活存量专利,力争到2030年,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30%,切实推动专利“落地产业”。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动院校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应用发芽”。要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评选推荐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坚持每年组织鉴定高水平科技成果200项,评定科技奖励200项,推动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七、惠民生,优化消费品供给质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轻工业科技创新的动力。要科技创新服务快乐童年,加快开发育儿减负、使用便携、安全健康的婴童用品,推广教育类、益智类、模型类、户外类、运动类婴童用品,满足婴童成长需求。要科技创新服务幸福老年,推动培育老年用品创新平台,研发智能轮椅、定位监护等智慧助老产品,发展适老化家具、洗浴装置等日用产品,推出无障碍扶手、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开发老年乐器、益智类玩具等休闲陪护产品,提升老年生活质量。要科技创新服务舒适家居,突出“大家居”和场景创新,加快家电、家具、厨卫、照明等产品集成创新,提升健康厨卫、智能照明、功能家具、全屋定制的品质,构建舒适宜居的家居环境。要科技创新服务健康生活,研发营养、健康、安全、放心的功能食品,提升食品在线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完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保障健康食品走进千家万户。

八、促升级,加速轻工产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期,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特别强调“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轻工业要落实总书记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要以数字技术提升轻工产业现代化,大力推进轻工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加大研发应用仿真模拟、新型传感、人工智能、3D打印、智慧物流等技术,力争到2025年,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要以绿色技术提升轻工产业现代化,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加快绿色工厂建设,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全面推动轻工业绿色增长,力争到2025年,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高效节能家用制冷设备占比达40%,高效节能通用照明设备占比达60%,轻量化玻璃瓶罐产量占比达50%。要以融合技术提升轻工业现代化,推进消费品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轻工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创新设计、品牌管理、售后服务融合发展,力争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创新中,全面形成轻工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国建设谱新篇,轻工科技当奋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努力开创轻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局面!

1 阅读:7

消费日报

简介:立足消费领域,依托轻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