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腰酸?告别布洛芬!中医2碗气血汤,不伤正气、防复发

晴晴聊健康 2024-11-02 07:06:31

心如刀割算什么,有本事试试“心如痛经”。

再坚强的女人,在痛经来临时还是得“怂”。

很多女性痛经时会选择用布洛芬来止痛,但是总是依靠止痛药是治标不治本的。

中医有什么办法呢?于晓英医生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中医如何治疗痛经。

1

生理周期何以引发疼痛?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经:无明确病因,通常从青春期开始,并持续整个生育年龄。

继发性痛经:由明确病因引起的疼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通常在月经初潮后随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据统计约50%-90%的育龄女性曾受到痛经的困扰,10%-15%的女性因痛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对他们的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已有论文指出,原发性痛经会使女性抑郁症显著增加,持续的痛感会让他们陷入情绪低落或兴趣丧失等负面状态,最终严重影响她们的个人幸福感与社会功能。

同时患有痛经的女性,相较于常人也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从而让自己陷入自我价值感下降,对母亲这个角色适应困难等精神怪圈。

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仍无法根治,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且考虑到育龄期妇女的生育需求,患者往往放弃西药治疗,每月忍痛度过,此时不妨将视线转移到中医,中医对于痛经治疗更有优势。

2

中医看痛经,各人皆不同?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精髓,每个人情况不同,痛经就需要相应使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

关于痛经,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5种:

1.气滞血瘀型

【表现】:经前或者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下坠、刺痛,月经颜色紫暗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但月经量较少或淋漓不畅,舌质暗紫或有淤点。

2.寒凝血瘀型

【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则减,月经可以后推、量少、有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苔白。

3.湿热瘀阻型

【表现】:经前或者经期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平时伴有经期的延长或者月经量多,白带增多、黄稠,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4.肝肾亏损型

【表现】:经期或者经后1-2天内小腹作痛,月经量少、颜色暗淡,伴有头晕、耳鸣、健忘、失眠等症状,舌苔淡红,苔薄白。

5.气血虚弱型

【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颜色较为清晰,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

中医治疗痛经的优势在于治本,从机体全面调理入手,由内而外,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令气血畅通,使精血滋养全身,相较于西药止痛药,中医更能有优势而不伤正气。

3

搞定痛经5大妙招

在妇科一线临床十多年,痛经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又最高发的疾病。这种疾病说大不大,却能长时间地折磨女性身体。

所以在丰富的诊疗经验中,于医生总结了治疗痛经的5大妙招:

1.中药汤剂

治疗痛经的名方有黄芪建中汤、调肝汤、温经汤、血府逐瘀汤等,中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选方论治,经期调理止痛为治标,非经期调理为治本,通常以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针灸

通常选取腹部、腰骶部及下肢穴位,如“关元”、“气海”、“三阴交”等,通过穴位上施以适当的刺激,能够有效地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从而达到减轻痛经症状的效果

3.火龙罐

火罐内燃烧艾柱,利用艾的纯阳之性,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体,结合推、按、揉、刮等手法,是一种治疗性和舒适性并存,且无副作用的新技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气机,肝气得以抒发,提高患者的机体功能,缓解疼痛。每次治疗时长40分钟左右。

4.火龙灸

在腹部/背部、督脉铺上生姜做艾灸,以达到散寒活血、温阳通络、补益阳气的作用。可以改善手脚冰凉等阳虚体质、调节内分泌失调、神疲乏力、缓解女性痛经、腹痛、盆腔疼痛、宫寒不孕等症状。

背部火龙灸(督脉)

腹部火龙灸

此外,还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理,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这种综合的治疗和调理方式,不仅能在经期缓解疼痛,还能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的失衡状态,预防痛经的再次发生。

5.食疗调理

于医生在这里分享两个日常调理痛经食疗方法:

党参当归乌鸡汤

【配方】龙眼肉10g、党参15g、当归10g、乌鸡500g、生姜10g。

【做法】将鸡肉洗净切块,与党参、当归等食材放入煲内炖1.5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姜枣红糖水

【配方】干姜30g、大枣30g、红糖30g。

【做法】将干姜、大枣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煮。

【功效】温经散寒。

女人嘛,在通往成长的路上

总是要流点“血”,

重点是一定好好活着、健康地活着。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0 阅读:0

晴晴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