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1856年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朝封闭的国门,迫使清廷签下了数个屈辱的条约。两次惨败,让满清统治者和各级官吏中的有识之士开始正视现实,积极寻求自强御辱之策,于是,催生了引进国外近代军工技术的洋务运动。因为侵略者均来自海上,想要御敌必须有先进舰艇,因此,建立近代化船厂成为当务之急。
同治五年(1866年)12月23日,位于福建马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福州船政局正式动工兴建,到1868年夏季完全建成。船政局聘请一批来自英、法等国的教习和工程技术人员,建有四座船台、能够建造龙骨长100米、排水量2500吨的舰船。另外,还建有一座长90米、宽45米当时称为铁船槽的浮动船台,专用于舰船修理。1868年1月18日,船政局第一艘兵船万年青号安放龙骨,次年6月10日竣工,其排水量1370吨,全木壳结构,航速10节。
扬武号
到1874年,福州船政局共建成15艘舰船,平均每年3艘。其中,1872年3月下水的第7艘扬武号,是晚清最早的一艘巡洋舰,也是船政局首次建造的重要军舰。扬武号排水量1560吨,采用铁骨木壳结构,舰长57米,宽10.8米,吃水5.37米;动力为非复合式蒸汽机,航速12节,编制147人,配备11门火炮,造价高达25.4万两白银。此后扬武号编入福建水师成为旗舰,1884年8月23日爆发的马江之战,被抢先发动袭击的法国军舰击中起火焚毁。
1883年1月,船政局建成的开济号巡洋舰比扬武号更胜一筹。该舰长79.74米,宽10.8米,吃水5.49米,排水量2200吨;动力为一台省煤卧式复合蒸汽机,航速15节,编制183名,造价26.8万两白银。开济号配备10门舰炮,但是,该舰结构还是铁骨木壳,在舰艏水线之下装设有冲角。开济号的姊妹舰镜海号、寰泰号也在福州船政建成下水,三舰都编入南洋水师。1902年,开济号因为弹药库爆炸,沉没于南京附近长江中。同年8月17日,寰泰号也在南海被加拿大轮船撞沉。
平远号
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心大办海军,除了向国外购买各式舰艇外,自行发展的舰船也继续建造。龙威号是福州船政建造的第29号舰船,于1887年12月建成下水,1889年服役。该舰是真正的全钢质巡洋舰,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水师改名平远号。该舰排水量2100吨,满载2640吨,长59.1米,宽11.85米,吃水4.4米,航速14节,编制145人;舰载武器有1门254毫米主炮,副炮为2门150毫米火炮,近战武器为8门机关炮,鱼雷发射管4具,总造价52.4万两白银。
广甲号
1895年2月,威海威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平远号被日军掳走,1904年日俄战争中在旅顺附近触雷沉没。除了南洋、北洋水师拥有国产巡洋舰,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水师,其主力也是大清自行建造的战舰。1887年8月6日,福州船政建造的广甲号巡洋舰调入广东水师成为旗舰,该舰为铁骨木壳结构,排水量1300吨,长67.66米,宽10.27米,航速14.2节。
甲午战争前广甲号与广东水师另两艘主力舰广乙、广丙调入北洋备战,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广甲号退走搁浅,次日被路过的日舰击沉。广乙号、广丙号巡洋舰也由船政建造,两舰数据相同,都是钢壳巡洋舰,排水量1010吨,舰长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航速16.5节。
广乙号在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被日军打成重伤,后来只能自行焚毁。广丙号被俘虏后编入日军舰队,1895年12月21日在福建以东遇风暴沉没。后来巡洋舰设备逐渐增多,技术要求高,大清的落后制度,致使造船工业无法进步,丧失了大型军舰的建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