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10月,大清北洋水师从德国订购的两艘定远级铁甲舰返回祖国,它们凭借7355吨的排水量,水线带厚达355毫米的装甲,以及305毫米主炮,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定远、镇远的服役,让一心想要对外扩张的日本如鲠在喉。但是,按照当时日本的实力,还不能购买这么大的军舰,于是,只能另辟蹊径。
定远号
处心积虑的日本海军,想到用小吨位军舰配备大口径巨炮的办法,来对付定远级战舰。1887年3月,日本海军拨款,聘请法国技术人员设计了三艘防护巡洋舰,因为他们的舰名取自三个景点,叫松岛、严岛和桥立,所以被称为三景舰。1887年5月,日本海军召开兵器会议,决定使用一门超过定远级305毫米克虏伯舰炮的法国加奈特320毫米火炮,来提供足以穿透定远级装甲的能力,1887年8月,法方设计师白劳易按照日方决议,拿出了设计图纸。
三景舰
装备三景舰的加奈特320毫米后膛火炮全长12.778米,膛线90条,深1.6毫米,自重65.7吨,旋转台加上扬弹装置176吨,炮口能量11250米/吨,俯仰角度-4~10度,旋回角度285度;使用的穿甲弹长1120毫米,重450公斤,装黑火药280公斤,其中炸药10.17公斤,初速700米/秒;榴弹重350公斤,装药量220公斤,初速650米/秒;弱装药160公斤,初速605米/秒;该炮最大射程12000米,有效射程8000米。
日方很多人提出要在法国进行50发试射,待交付日方后再进行60发的试射。但是,设计师白劳易指出,这种大炮在发射120-140发后,就会影响身管寿命。况且一枚320毫米炮弹价格高达800日元,而日本火药制造所一天的产量刚够一发穿甲弹的药量,最终决定每门炮只进行陆上强装药与普通装药各6发,海上强装药与普通装药各5发,以及最大装药2发总共24发试射。经过一番操作,自以为得计的日本海军三景舰装上了320毫米巨炮。
严岛与桥立号采用前置主炮,而松岛号却是后置主炮,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撤退时,还可以提供相当的掩护火力。配备巨炮的三景舰,本以为可以在战斗中能给予北洋水师两艘定远级以重创,可是在1894年9月17日爆发的黄海海战中,三景舰表现却不尽人意。虽然320舰炮理论上足以击穿定远、镇远的装甲,然而当三景舰使用强装药射击时,巨大的后坐力震的军舰晃动不已,并且还造成320毫米舰炮一些部件出现了损伤。
最终三景舰只能用弱装药射击,这样炮弹初速大打折扣,对定远、镇远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害。这场海战三景舰总共才发射了十几发320毫米炮弹,原因是为了保持火炮寿命,平时训练不足,并且加奈特生产的320毫米火炮可靠性较差,三艘舰主炮陆续出现了不少故障,致使1个小时只能开一炮。
还有个重要原因影响作战效能。与三景舰同时期建造,排水量11800吨的法国查理马特级战列舰,才配备305毫米主炮,三景舰为了增强打击力,不顾实际比例,以区区4278吨的排水量,却强行配备巨炮造成头重脚轻,严重影响舰体稳定性,开炮后只能等到舰体不晃动后才能重新操作并瞄准,因此,无法保证射速。
黄海海战中反而是配备小口径速射炮的浪速、吉野、秋津洲等日舰取得了战果,击沉击伤了北洋水师数艘军舰。事实证明,三景舰这种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武器配备方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