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洛水之誓后果有多严重?中国因此出现系统性的道德坍塌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26 01:26:56

文|老达子

本文共3506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李善长:我都70了我还能干吗?

朱元璋:司马懿也70了

李善长:~~~~~~

70岁,对于我们普通来说可能是无比寻常的一年,但是对比司马懿或者司马家族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意图政变夺权。

也是在这一年,他也效仿汉光武帝刘秀指洛水发誓,可是他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反手就将曹爽及他的亲信诛其三族。正是司马懿的这波操作,使得中国开始出现了系统性的道德坍塌。

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了解下司马懿与他的洛水之誓~

汉光武帝刘秀的洛水之誓:遵守信用,成就一番帝业

公元25年八月,刘秀登基后亲自率领二十万士兵,来到洛阳地区,开始对洛阳进行包围。之前,他平定了河北并吸收了数十万铜马起义军,因此对统一全国充满信心。

然而,当他开始围攻洛阳时,战局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僵持。洛阳城坚固,守军多达十万,并且主将朱鲔表现出坚决的抵抗。刘秀围城一个月,虽然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但洛阳却牵制住了他的主力部队,使得他在其他方面陷入了困境。

刘秀试图说服朱鲔投降,但朱鲔以杀兄之仇为由拒绝。由于刘秀从小就是由他的哥哥养大的,他对朱鲔的拒绝感到非常无奈。

从朱鲔的角度来看,双方有着不可调和的仇恨,他知道如果投降,刘秀必定会处死他。考虑到这一点,刘秀便向朱鲔承诺:只要同意投降,以前的事既往不咎,而且他还会尽力保住朱鲔的爵位。

为了获得朱鲔的完全信任,刘秀发表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洛水之誓”。当时,刘秀指着洛水发誓:河水在此,我绝不食言!

刘秀的誓言得到了验证,几天后朱鲔主动绑起自己,前往刘秀的中军大营投降。刘秀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没有处死朱鲔,反而立即解开了他的束缚,并让他回去统领洛阳的军队完成投降程序。

在朱鲔的领导下,洛阳全城投降。而刘秀依然遵守自己的誓言,封朱鲔为扶沟侯,让他享受富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洛水之誓”。

司马懿的洛水之誓:一代奸贼成为背信弃义、出尔反尔的代表

公元249年,时隔两百多年后,洛水边再次迎来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物,他希望成为天下的英雄,但与刘秀相比,他的胸怀显得逊色很多。

一年的正月,司马懿趁魏帝曹芳和亲信曹爽等前去祭祀魏明帝的机会,发动政变并控制了洛阳作为京都。曹爽无法返回洛阳,只能率军南守伊水。

虽然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占据洛阳,但天子仍被困在京城之外,这使得他的行动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他甚至无法对皇帝所在的军营展开正式的攻击。

而且,司马懿已经动用了所有底牌才能封锁长安城,他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曹爽。此时,司马懿比曹爽更加惶恐,因为一旦失败,他将不仅被处死,还将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叛逆者。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决定不采取武力行动,而是以劝降为主。他派遣了曹爽的亲信尹大目前去劝降,并向他保证只要交出兵权,可以保住爵位和财富。为了增加曹爽对他的信任,他还在洛水边发誓。

于是,曹爽轻信司马懿的承诺,在没有任何战斗的情况下直接投降并交出兵权。然而,司马懿并非刘秀,而且他与刘秀的处境也并不完全相同,曹爽的存在对他本身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司马懿在夺取兵权后立即出尔反尔,首先将曹爽及其亲信全部下狱,以叛逆的罪名诛灭他们的三族。对曹爽的食言和背信弃义,虽然也受到时局难料的影响,但司马懿再次食言和背信,暴露了他的本性。

在曹爽兄弟及其党羽被下狱之后,司马懿让他的亲信何晏调查处理党羽,并给予他赎罪的机会。何晏真心相信,竭尽全力编造罪名,将曹爽的亲信逐个查办。

何晏原以为通过这样的表现可以保住性命,但在最关键时刻,司马懿再次出尔反尔,将何晏的三族全部诛灭,可谓是杀人之际露出真面目。

虽然司马懿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他的手段过于不光彩。特别是在古代看重承诺的时代,这种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行为难以被世人所接受,从而使司马家族遭受千年的耻辱。

历史上共出现过2次洛水之誓,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和司马懿,却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结局。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为什么指着洛水发下的誓言会更容易让人信服呢?

洛水与洛神:精神的守望

如果您熟悉文学或三国历史,您一定会听说“一女乱三曹”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曹植的《洛神赋》尤为著名。据他的序词所述,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洛神而写的。洛神是洛水之神,在当时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因此,司马懿在指着洛水发誓实际上就是对洛神发誓。歪曲历史的人认为,曹爽相信司马懿不如相信洛神。他相信洛神是一个不可亵渎的神明,认为即使司马懿奸诈无双,也不敢欺骗神灵,向洛神说谎。

洛神的地位要追溯到很早以前,早在《尚书》和《周易》中就有洛书的记载,说的是洛水中的一只神龟给伏羲氏献上了洛书。即使这些传说并非完全真实,它们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毕竟,在当时,《尚书》和《周易》都是经典作品,而伏羲也是文化始祖和三皇之一。

洛书在当时也具有不可冒犯的地位。洛水和它们的传说与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盛行有着密切关系。所有这些都使得洛水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试问,在正常情况下,曹爽判断司马懿不敢违背誓言,也不会错。因为一般人都不敢欺骗洛神。

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的后果

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的直接后果就是打破了当时公认的政治底线。如果连洛水誓言都不可信,那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呢?而且,即使有曹魏官员支持司马懿,也有无数反对者,比如司空王凌曾策划反抗司马懿。

在对待王凌的过程中,司马懿重复了相同的手法,先下赦书免除王凌的罪名,然后又诛灭了他和他的同谋者。这样做不禁让人质疑,如果司马家连最基本的政治信用都无法维持,又凭什么去获得他人的信任?又如何能够长期统治天下呢?

很明显,司马家已经把自己的政治信用彻底耗尽。而果然,司马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反对者络绎不绝:李丰密谋杀司马师,毌丘俭和文钦起义勤王,诸葛诞举兵寿春。

尽管司马家虽然镇压了这些叛乱,但内部的政治信用已经彻底崩溃,除了与司马家有利益关系的人之外,天下还有谁愿意相信司马家呢?

这次政治信用的崩溃显而易见,最终导致了高贵乡公曹髦的被杀。当时司马昭提出让曹髦禅让帝位,甚至拿出了曹丕篡汉的剧本来逼迫曹髦。然而,曹髦率领卫士冲出宫殿,试图刺杀司马昭。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髦被司马昭的手下在街上杀害。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以前或许有篡位者,但有哪个人敢当众杀害天子?

司马家的洛水誓言之后,已经彻底颠覆了“天子,有德者居之”的政治共识,转变成了“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浅谈司马懿:一代奸贼

司马懿本身的形象一直备受争议,其身上的debuff实在太多。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前,他的社会形象是这样的:他年过七旬,饱经风霜,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远离中央权力长达十多年。

作为三朝老臣,他备受推崇,德高望重,忠心耿耿,在两朝间托孤尽职尽责。然而,他却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权力有限,但人品却一直被视为正直高尚,是受害者。

因此,司马懿在公众眼中一直被看作是好人中的楷模,忠臣中的典范。然而,他竟然在生命垂危之际发动政变夺取了权力。这个事件让人们开始对所有人都产生怀疑,认为每个人都可能在装模作样。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已经年过七旬,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他的行动给政治舞台上的其他人敲响了警钟。从此以后,无论你是忠臣还是贪污受贿,只要有人在皇帝身旁轻声一提“高平陵之变”,就能立刻引发高度警惕。

这也导致后来有很多人晚节不保,比如李善长、张廷玉等人,他们或许都曾想过向司马懿全家报复。因此,司马懿的举动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训。

即使你之前一直表现良好,但一旦背信弃义,就会招致无穷的麻烦和后果。

老达子说

中华第一帝国的余晖消失无踪,中国所有的政治共识和契约也随之烟消云散,而一切始于司马家的洛水誓言。想想看21世纪的扶不扶问题吧,一个南京老太太和一个法官之间的争执就足以引发社会道德滑坡。

司马家率兽食人、篡夺权位,其他世家大族也效仿其举措,携手率兽食人,有兵者称王,百姓遭受苦难,骨肉横陈。晋《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语言,如今听来反倒成了对司马家最尖锐的讽刺,因为晋朝只有孝道,而忠义何在?

再看后来的朝代,有哪一个能做到政通人和?隋朝有杨广弑父夺位,唐朝有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元璋的屠戮功臣,清朝则是臣子们相互揭发罪行。究其原因,不过是昔日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历历在目。

最后,让我们引用晋明帝的话来为全文做结尾,《世说新语》中记载:王乃详细描述了宣王建立事业的起始阶段,诛杀异族,提拔亲信,以及高贵乡公曹髦的结局。明帝听后,蒙面躺在床上说:“如果你所言不差,那么天下将何以安宁?”即便司马家的后人都对司马懿的行为感到不满,甚至怀疑晋朝的命运,这也足以说明司马懿的洛水誓言已经彻底定性。



0 阅读:0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