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幼年落魄,成为外戚后十分狂傲引发汉和帝不满,将其逼死

史海撷英 2024-10-07 19:51:31

窦宪的故事其实是开始于一段被软禁的历史。史书上没记载窦宪的详细出生时间,但根据后世史学家推测,窦宪小的时候,他家应该全都被软禁在老家。这当然不是窦宪的责任。实际上,这事其实得怪他爷爷。

窦宪的爷爷叫窦穆,太爷爷叫窦融。当年西汉末年的时候,窦融割据河西五郡,自立一方。等到刘秀崛起之后,他就带着整个河西五郡投靠了刘秀。因为这个贡献,后来窦融投靠过来之后,刘秀对他就极为重视,给了他很高的地位。这就导致后来东汉开国之后,窦家在东汉内部地位极高!而这个状态直接导致窦家的很多后辈长大之后过于骄狂,做事毫无顾忌。因为在他们眼里,东汉皇帝是欠自己家的!他们觉得如果当年不是窦融的努力,刘秀未必能顺利统一天下。

而在窦家的这些后辈里面,当时最狂的一个当属窦融的长子,也就是窦宪的爷爷窦穆。

可能是因为窦融当年结婚生孩子比较晚,导致窦穆从懂事开始,周围所有人都在供着他。老刘家这边的态度也让他越来越狂。再加上窦融本人在管孩子这件事上似乎确实不太擅长,这就导致窦穆长大之后成了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当然,拥有窦融这么一个爹,窦穆也有狂的资本。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他做什么也没人能奈何得了他。

就这样,等到刘秀驾崩,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刚登基的时候,窦穆终于闯出了一个大祸:“融在宿卫十余年,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穆等遂交通轻薄,属托郡县,干乱政事。以封在安丰,欲令姻戚悉据故六安国,遂矫称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因以女妻之。五年,盱妇家上书言状,帝大怒,乃尽免穆等官,诸窦为郎吏者皆将家属归故郡,独留融京师。穆等西至函谷关,有诏悉复追还。会融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赙送甚厚。帝以穆不能修尚,而拥富资,居大第,常令谒者一人监护其家。居数年,谒者奏穆父子自失势,数出怨望语,帝令将家属归本郡,唯勋以沘阳主婿留京师。穆坐赂遗小吏,郡捕系,与子宣俱死平陵狱,勋亦死洛阳狱。久之,诏还融夫人与小孙一人居洛阳家舍。十四年,封勋弟嘉为安丰侯,食邑二千户,奉融后。”

刘阳

因为这个案子,后来整个汉明帝时代,窦家的其他人就一直被软禁在老家。

因为窦家的这些往事,导致窦宪小的时候都是在老家长大的。史书上虽然没记载窦家被软禁的这十多年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但显然,当时窦家的日子绝对不可能好过就是了。

除此之外,窦宪的几个长辈也都死得不明不白。窦宪的爷爷一共有两个儿子,这其中的老二是窦宪的父亲。据史书记载,窦宪的爷爷和大伯是死在了监狱里,死因不详。至于窦宪他爹,史书上压根就没记载死因!只知道窦宪他爹应该也是在被软禁老家这十多年里去世了。至于死因,后世没人知道。

这种特殊的经历对于窦宪这一代的窦家人来说,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特殊的经历也是造成窦宪后来性格跋扈的最大原因。

但同时,即便汉明帝这么对窦家,窦宪后来依然没办法直接复仇!因为他的身上也有老刘家的血脉。窦宪的父亲是窦融的孙子,而窦宪的母亲则是刘秀和郭圣通的孙女。所以要论关系的话,窦宪其实还得管刘秀叫一声太姥爷!

就是在这种很纠结,然后又很郁闷的环境下,窦宪长大了。

窦宪

而窦宪长大之后,等到汉明帝驾崩,汉章帝即位之后,窦家却开始逐渐复兴了。

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因为东汉要重启对北匈奴的战争,而战争开启之后,军队需要直接从河西五郡集结。而窦家在河西五郡的影响力极大。所以在汉明帝晚年的时候,汉明帝重新启用了一个窦家人,窦固。

从亲戚关系上来说,这个窦固是窦融的侄子。窦宪得管他叫一声叔爷。

窦固在前线打得不错,不但击退了匈奴,而且还派班超再通西域。因为这个功劳,再加上窦宪的母亲又是公主,所以在这之后,窦宪一家就被解禁了。

再之后,窦家则是趁势送了一个女孩入宫,去做了汉章帝的妃子。这个女孩,就是窦宪的妹妹。而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位窦小姐又在宫里通过一系列宫斗,当上了汉章帝的皇后。

就这样,建初三年(78年),随着窦氏被立为皇后,窦家瞬间发达了。

在窦氏被立为皇后之前,没人会注意窦宪。当时在很多东汉高层眼里,窦宪就是一个普通的落魄世家子弟,没人会在意他。可是等到窦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大家一下就发现:他是当朝皇帝的大舅哥,刘秀的外曾孙,身份比绝大多数人都更高!

窦宪

这种反差,不光其他人不适应,就连窦宪本人其实也不适应。

在妹妹被立为皇后之后,窦宪跋扈的一面就彻底展现出来了。当时窦宪对整个东汉高层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一顾,但又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而在这之后不久,窦宪很快又搞了个大事。据说当时汉章帝的妹妹耗费巨资修了个园子。后来因为这个园子,还诞生了“沁园春”这个词牌名。但窦宪看上了这个园子,直接就半强迫性质的把这个园子给买过来了。偏偏那位公主还不敢硬顶。迫于此时窦家的势力,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宪字伯度。父勋被诛,宪少孤。建初二年,女弟立为皇后,拜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向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过,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更相纠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皱腐鼠耳。’宪大震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

连皇帝的亲妹妹都得受这种气。那么其他的大臣在面对窦宪的时候如何,自然也不用多想了。

此后的几年里,虽然汉章帝对窦宪特别讨厌,不愿意用窦宪。但靠着外戚这层身份,窦宪还是活得很自在,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而又过了几年之后,汉章帝又忽然驾崩了。

汉章帝驾崩之后,年幼的汉和帝继承了皇位。此后,窦氏升格为太后,开始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窦太后掌权之后,窦家的几个男人瞬间就同时发达了。尤其是窦宪,更是直接被任命为侍中,全权负责内朝的机密处理,以及对外宣诏。

章德窦皇后

如果说,之前的窦宪只是地位高,手里权力并不算大。那么在窦太后临朝称制之后,窦宪则是一跃成为汉朝的二号实权人物!至于一号实权人物,不是皇帝,而是他的亲妹妹。

在掌握了实权之后,窦宪嚣张跋扈的一面彻底显露了出来。当年汉章帝在世的时候,皇帝好歹还能约束他。可是到了这会儿,已经没人能制约他了。

正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这之后,窦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真正的嚣张。除了安插自己的人手,任命自己的亲信把持朝政,这类常规操作之外,当时窦宪做了两件特别有争议的事情。

第一件事叫处理韩纡。

韩纡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谒者。所谓的谒者,就是给皇帝传令的这么一个官。照理来说,以韩纡的身份,本来是没资格得罪窦宪的,因为两人级别差太多了。但问题是,当年汉明帝处理窦家的时候,就是派他去审的窦家。“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初,永平时,谒者韩纡尝考劾父勋狱,宪遂令客斩纡子,以首祭勋冢。”这件事直接导致整个东汉士族阶层都开始讨厌窦宪。毕竟,韩纡当年也是秉公办事,自己没什么错。可如今既然窦宪能杀韩纡,那是不是以后窦宪也能随意杀其他士族官员呢?

不过,韩纡的性命,和接下来窦宪杀的第二个人相比,则又无足轻重了。

第二件事叫刺杀刘畅。

窦太后当时为了掌权,想要拉拢老刘家的这帮刘氏宗亲。挑了一圈之后,窦太后就挑中了都乡侯刘畅。

这个刘畅可不是什么一般人!他的曾祖父是刘秀的大哥刘縯!刘畅虽然不是刘縯的嫡系继承人,但当时在老刘家内部的威望却很高,而且和窦太后的关系也不错。所以,窦太后在这个时候,就想任用刘畅,以此来拉拢老刘家。

但是,窦宪知道这事之后不愿意了。窦宪不愿意的理由倒是很简单。不是他和刘畅有什么私仇,只是他担心刘畅掌权之后,会分去自己的一部分权力!“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畅素行邪僻,与步兵校尉邓叠亲属数往来京师,因叠母元自通长乐宫,得幸太后,被诏召诣上东门。宪惧见幸,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畅于屯卫之中,而归罪于畅弟利侯刚,乃使侍御史与青州刺史杂考刚等。后事发觉,太后怒,闭宪于内宫。”这和公开袒护有什么区别?

接下来,窦宪又自己申请,请求带兵去北方征讨北匈奴,以此来为自己赎罪!这事说起来就更荒唐了!一个犯了罪的囚犯,不被处理,还想去外面领兵打仗,控制军队?可是最后,在窦太后的包庇下,窦宪的这个申请偏偏通过了!

就这样,不久之后,窦宪被派到北方,接管东汉北方的军队,同时开启对北匈奴的作战。再之后,就是窦宪勒石燕然。

窦宪‍破北匈奴示意图

在整个东汉历史上,勒石燕然这件事自然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件事标志着东汉彻底灭了北匈奴,完成了之前汉朝上百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窦宪当然是一个大功臣。但问题是,如果联系起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觉得这事很荒唐。

这场勒石燕然之战,是窦宪带着军队打的吗?答案无疑是“是的”。但是,这场仗战前的布局是窦宪做的吗?战前的作战计划是窦宪制定的吗?军队是窦宪训练的吗?和南匈奴的关系是窦宪处理的吗?勒石燕然的文章是他写的吗?这些细节上的东西,统统不是他做的。

实际上,在勒石燕然这一战开打之前,窦宪从来都没碰过军队!窦宪所做的就是到了前线之后,继续按照之前汉朝的既定方案打。而在之前的几十年里,汉朝本来就已经把北匈奴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差最后的决战了。然后,打决战的时候,窦宪过来了,轻飘飘拿走了胜利的果实。

自此之后,所有人提到勒石燕然这个成绩,都会第一时间提到窦宪。但实际上,这里面有多少实际工作是窦宪本人做的,其实值得商榷。至少,和当年卫青、霍去病的战绩相比,窦宪差得太远了。当年的卫青和霍去病是亲手一点点塑造军队,然后带着军队打垮了匈奴。而窦宪只是顺水推舟,在汉朝已有的布局上打了最后的决战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自此之后,窦宪这个名字算是永远留在历史的光荣榜上了。就算他以后再怎么跋扈,大家提到这个名字,依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他勒石燕然的事情。

窦宪通过这场战争直接控制了东汉北方的精锐军队。通过打仗,窦宪在军队安插了一大堆自己的人手。自此之后,窦宪手里有了军权!

显然,打完北匈奴之后的窦宪,已经不单纯是跋扈那么简单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典型的权臣了。“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并以忤意,相继自杀。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而笃进位特进,得举吏,见礼依三公。”

但是与此同时,窦宪的胜利却引起了很多朝中官员的强烈抵制。当时在汉朝京城这边,很多通过察举制考上来的官员几乎全都反对窦宪!他们多次联合上书,弹劾窦宪。至于理由,只能说是多种多样。有人说窦宪在前线领兵的时候,纵容下属军队劫掠。有人说窦宪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反正在窦宪打仗期间,这些弹劾就一直没停过。

这事其实真的很难评判对错。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真的不一样。从战争角度来说,武将在前线打仗,文官在背后弹劾主将拖后腿,这就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同时,从文治角度来看,文官们弹劾窦宪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真的。窦宪确实贪赃枉法,过于骄狂,而且纵容下属随意收税,肆意劫掠百姓。最关键的是,窦宪此时权力太大了,已经对皇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显然,等到北方的战争结束之后,窦宪的权势已经让所有人都觉得忌惮了。尤其是当时逐渐长大的汉和帝。

此时的汉和帝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对于窦宪这个舅舅的忌惮已经逐渐形成了。如果窦宪是汉和帝的亲舅舅倒也还好。但问题是,汉和帝并不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而且,当年汉和帝的生母还是被窦太后亲手整死了。所以,等到汉和帝懂事之后,汉和帝就一直对窦宪极为忌惮。尤其是窦宪在前线大胜之后,这种忌惮更是达到了极致。于是接下来,汉和帝就开始联系下面的大臣,准备发动政变,干翻窦家。

刘肇

在灭了北匈奴之后,窦宪自己也狂得没边了。窦宪自己当时也觉得自己是可以比肩卫青和霍去病的绝世猛人,甚至可以超过他们。而且,当时窦宪还和自己的几个心腹密谋准备直接干掉汉和帝,自己掌握大权。“宪既负重劳,陵肆滋甚。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以宪在外,虑其惧祸为乱,忍而未发。会宪及邓叠班师还京师,诏使大鸿胪持节郊迎,赐军吏各有差。宪等既至,帝乃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叠、磊、璜、举,皆下狱诛,家属徙合浦。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宪及笃、景、瑰皆遣就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本郡。瑰以素自修,不被逼迫,明年坐禀假贫人,徙封罗侯,不得臣吏人。”

当然,窦宪密谋篡位这事,后世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后来东汉史官往窦宪身上泼的脏水。也有人认为,当时窦宪确实有篡位的想法,但是他的妹妹窦太后不太想。

至于窦太后为什么不愿意篡位,这事其实就是一个继承权的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不篡位,窦太后就是太后,以后的皇帝不管是谁,都算是她的后人。可如果篡位了,她就是皇帝的妹妹,只能做个公主。

公主和太后的区别,养子和侄子谁未来掌权,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显然很好选择。所以,窦太后虽然姓窦,但她本人应该并不支持窦宪篡位。

客观来说,窦宪的死,其实完全就是他自己太狂了。如果当时汉和帝不杀他,以窦宪这种骄狂的性格,接下来大概率会篡位。就算不篡位,也会严重威胁皇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汉和帝必须得除掉他。哪怕他有勒石燕然的功劳,也依然是必死无疑。

东汉形势图

但同时,窦宪的功劳确实也是没法抹除的。正是在他的指挥下,东汉彻底灭了北匈奴。虽然绝大多数的实际细节工作都不是他做的。但是战争指挥权当时确实在他手上,这必须得算他的成绩。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窦宪,是非功过,真的很难说。但有一点,显然没有争议。那就是窦宪的死,纯粹怨他自己!但凡窦宪没有这么狂,做事有点分寸,没想过造反……他最后的结局,都不可能是这样的。

1 阅读:2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