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之后,毛主席赠诗一首给彭德怀,彭德怀却将其改4字回赠

麦子历史 2022-11-15 21:25:23

1986年,在毛主席逝世后第十年,他所写下的《给彭德怀同志》的六言诗才正式发表,而这首诗本是1935年10月毛主席得知彭德怀将军前线战况后亲笔写下的。

当时红军刚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长征后,到达了陕北。正当部队准备休养调整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贼心不死,想要对我军发动攻击。

面对敌军所依仗的天险,毛主席下令由彭德怀率领部队进行作战。彭德怀在了解过地形后,通过出其不意的战术大获全胜。

毛泽东

在得知彭德怀的英勇战绩后,毛主席当即高兴地作诗一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但彭德怀在看到诗后,却默默改写了几个字。

那么这首早在1935年写下的诗,为何时隔半个世纪才得以发表呢?毛主席这首诗的背后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在这场战役中,彭德怀将军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历经波折 投身革命事业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年幼的彭德怀本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却因为家中的清贫和母亲的离世,让他只上了两年便辍学回家务农、下煤窑做工,用每月挣来的工钱补贴家用。

这样的日子虽然贫苦总能勉强糊口,但好景不长,1910年湖南省连着闹蝗灾、发水患,遍地闹饥荒。而旧社会的富商们却把粮食都囤起来开出天价售卖,这样自然引发不满,省会长沙很快就爆发了饥民抢粮的事件。

到了1913年湘潭又遭逢大旱,田里、池塘里到处干涸,少年彭德怀和家人们吃草根、吃树皮、吃观音土,但仍没法果腹,而富商们却依旧好吃好喝不愿将家中余粮按原价售卖。

在富商的压迫与长期的饥饿下,彭德怀与乡亲们被点燃了胸中的烈火,他们自发组成队伍“闹粜”,要劫富济贫让穷人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最终彭德怀等人组成的“闹粜”队伍到了富商家中时,富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勉为其难地为饥民们按价出售。

却在打发完队伍后转头就报了官,还指明彭德怀就是这群饥民的头目,因此遭受官府通缉。

得知被通缉的情况后,彭德怀依依不舍地与家中亲人告别,怀揣着800文钱乘坐湘潭码头的船远走他乡。

到了18岁那年,彭德怀因为从小对封建社会的厌恶,以及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因此萌发了只有富国强兵才能不受欺凌的想法。

于是在1916年彭德怀加入了湘军,因为自己早年上过学且有过丰富的社会经验,彭德怀在湘军内部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讲武堂的教官们多为来自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或者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因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对世界格局有充分了解,所以许多师生都在此接受或者培养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并且在日后成为爱国运动的骨干,彭德怀也不例外。

在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后,彭德怀因为知道自己接受教育的时间太少,为了不和同学们落下差距,便提前一个月进入学校苦修文化课程,最终通过培训成为了湘军的初级军官。

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彭德怀随部队被编入了国民革命军一同参加北伐战争,展开了一场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人民战争。

在此期间彭德怀成功认识了共产党人段德昌,两人不仅交谈甚欢,还影响着他慢慢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因为当时的国民党不愁吃穿用度,但绝大部分士兵以及军官都把钱花在了没意义的东西上,通过贪污打点买官、敲诈贫苦百姓群众等各式卑鄙手段都让彭德怀十分不满。

而反观红军那边虽然日子贫苦,但不管怎样都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这样优良淳朴的作风让彭德怀十分感动,也让他了解到了什么样的队伍才能被称为人民的队伍。

因此彭德怀虽然在1928年1月被国民党升任为团长,但他却对这个职务没有半分留恋,仅仅3个月后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和滕代远、黄公略等人一同领导了影响革命里程的平江起义,成功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至此彭德怀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那一个个像乡亲、如亲人般的普罗大众因为红军的到来而喜笑颜开,让他感到这数十年来的所学所想都有了用武之地。

井冈山上 尽显指挥实力

当彭德怀等人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前往井冈山会师并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后,并将湘赣边区根据地扩大到了周边10个县城的范围。在取得了初步胜利后,彭德怀更是闲不下来。

1930年6月彭德怀作为第3军团总指挥率领部队在平江击败了国民党军的进攻,3天时间内连打4仗不仅大获全胜还追击了国民党军百余里第地,并且顺势攻进了长沙城内。

这次战役不仅是彭德怀的胜利,更是红军建立初期的一次辉煌战果。攻占长沙后,彭德怀军成功缴获4000余支枪械补充军用,并筹得钱款10万余元。

同时,彭德怀还解放了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以及进步分子数千人,并且通过这场辉煌的胜利为红军招收了7000余人的新鲜血液。

因为彭德怀的出色指挥与辉煌战绩,在红一方面军成立后,组织上便将他升为副总司令,协助毛泽东以及朱德指挥针对国民党军队反围剿的斗争。

而彭德怀也充分发挥着他超乎寻常的军事能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领第3军团配合第1军团完成了歼敌万余人的战果。

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我军被敌人压在山腰上无法脱身,彭德怀却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破包围并击溃敌军,成功为山腰上的红军解围……彭德怀这样出色的成绩一直持续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

在井冈山突围途中,彭德怀与部队来到了一座村庄内进行休息调整。在吃过晚饭后,彭德怀将周围的地势情况进行了简单勘探后便得出结论:此地不宜久留。

于是他便向大家提议:同志们咱们修整一下就准备出发吧,这里周围有公路、附近有渡口、还接有电话,太容易暴露行踪,咱们哪怕再往前走出个5里地扎营也好。

但此时的众人因为连日赶路的疲惫都不想动身,就连与彭德怀关系很好的党代表滕代远都表示反对意见,称部队第二天拂晓就出发,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但直觉告诉彭德怀:并没有这么简单,于是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便起来巡夜,发现果然有问题。深夜1点左右敌军的攻击突然袭来,子弹呼啸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彭德怀赶忙让哨兵吹响集结号令,熟睡中的大部队才迅速集合仓促迎战。虽然部队遭受了不少损失,但终究是没让敌军的阴谋得逞。经此一战大家对彭德怀的指挥能力也有了更多认识,十分相信他的战场直觉。

到了1935年10月19日,经过千辛万苦的长征后红军终于到达了西北地区。虽然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让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计划失败,但国民党军的威胁仍未消除。

得知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后,蒋介石便向西北地区的马鸿逵、马洪宾发去号令:趁红军初到西北,需发起猛击除之而后快。

马家军的到来让红军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时担任政委的毛泽东在经过与彭德怀的多次讨论商议后得出结论:必须对马家军给予沉重打击,不能让其有机会进入红军根据地。

这次战役对于彭德怀来说十分凶险,因为自己的指挥与作战能力将决定着陕北苏区的生死存亡。如果失败,不仅红军长征的结果将化为乌有,而且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也将被国民党掐灭。

接到命令并对周边地势进行考察后,彭德怀与周恩来等人共同拟定了一份作战电报发给毛泽东,在得到党中央的确认后计划将继续执行。

10月20日夜晚,彭德怀亲在带领红军战士们在吴起镇西北处的五里沟口设下了埋伏,这也为了明日的顺利作战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天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在正面通过猛攻吸引火力、另一边则悄悄攀登悬崖峭壁进行迂回围剿。

这样出其不意的战术自然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取得胜利,本次战斗共毙伤敌军600余人,俘虏7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意图消灭陕北苏区的妄想。

在得知战斗胜利的当天上午,毛泽东在伍修权的陪同下来到前线进行视察。当时的毛泽东喜笑颜开,并即兴创作了一首六言诗送给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立马横刀?唯我彭大将军!

等到战斗结束后,彭德怀便前往毛泽东的住处进行作战情况的汇报。当时恰巧毛泽东因为其他事项出去了,而彭德怀在屋内等待时恰好看到桌上写给自己的这首诗。

在读完全诗后彭德怀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想将胜利的战果全归功于自己身上。于是他略微思索后拿起笔改了几个字,将最后一句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后才悄悄离去。

疑云消解 诗词终于发表

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所写的《给彭德怀同志》这首诗曾在军区内部的报纸刊登过,但从未正式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发表。到了1957年2月6日时浙江文联的一位编辑向毛主席发去致函。

这位编辑在来信中表示希望能公开发表《给彭德怀同志》这首诗,并请毛主席进行诗稿的校阅。在注释中编辑写道:红军在取得腊子口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在发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写的。

但在回信之中毛主席却表示:似乎不像,我当时也在前线,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发电报,那几句不宜发表。

编辑部为什么会得出与毛主席不同的说法呢?原来在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中曾经刊登了《给彭德怀同志》这首诗。

并且在诗歌旁的注释上未经毛主席校阅便写道:此诗写于彭德怀率领红一军团强攻腊子口胜利后,毛泽东作此诗用电报方式发给彭德怀将军。

当时因为毛主席回信中的“不宜发表”,所以在1985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中并未收录。但后来经过多方面的史实考证发现,发现是因为编辑将战役发生地点吴起镇西北部的五里沟写为腊子口,导致的注释错误。

至此,毛主席在1935年所在创作的《给彭德怀同志》诗词的来龙去脉终于了解清楚,最终在1986年由人民文学出报社发行的《毛泽东诗词选》中这首诗正式收录。而此时距离创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

虽然诗歌未曾公开发表,但“彭大将军”这个称号却一直跟随着彭德怀,而他为国为民、谦虚自律的优良品质也保持并传承了下去。

在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将自己的侄女接来与自己一同生活。但这处房子并不是什么高墙大院也不是豪宅,反而只是胡同里一个常见且狭窄的院子。

当时负责分配的同志曾多次询问过彭大将军的意愿,表示可以为其换一间更大些的房子,方便他与侄女的生活,但却遭到了彭德怀的拒绝。

彭德怀表示:不能因为我的职位和我的功绩就对我有过分优待,同样都是一家人,人民群众能住得小院子,我彭德怀也一样可以住!大房子就留给那些需要的大家庭去住吧!

作为一位爱兵如子的指挥官,彭德怀将军从来没想过独享胜利。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没有想过要凭借自己的成就谋求福利。

作为开国功勋,在彭大将军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颗为国为民的红心,还有着一个永垂不朽值得世人铭记学习的英魂!

对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0 阅读:45

麦子历史

简介: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