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湶号茶知识分享·006辑】名丛因何“名’

岩湶号 2024-01-29 16:02:43

武夷岩茶的“名丛”来源于几个与“丛”相关的名词,如单丛、花名、名丛、提丛等。其中,单丛指茶叶中的单独株系,是有性繁殖的产物。花名是岩茶工为提高茶叶价值而设定的商品名称,常用于包装,俗称“花名”,旨在吸引顾客。

单丛

名丛一般指那些自然品质卓越、风格独特的单丛茶树。可以理解为著名的单丛。以名丛茶树制作的成品茶通常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花名

关于武夷岩茶的花名,据《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的记载,茶叶的价值常因巧妙的命名而提高。每个岩茶厂通常拥有数十至数百株的名丛,为这些茶叶设定各种花名,以吸引顾客。花名的种类众多,数千计,其中慧苑一岩就有八百余个茶的花名。

名丛

武夷岩茶的名丛之美在于其自然品质和独特风格,通过巧妙的命名,茶叶得以在市场上赢得声誉,让消费者对其品质产生认可。

提丛

武夷岩茶中的“提丛”概念是从名丛中提取出更为优质的茶品,这一过程旨在通过优中选优,更好地满足销售和宣传的需求。然而,要理解单丛、花名、名丛之间的关系,需要考察武夷岩茶中上百个文字记载的名丛是如何形成的。

武夷山最早出现的名丛之一是石乳,它是宋代北苑贡茶中的名优茶,与龙凤团茶齐名,被誉为上品御茶。在郭柏苍的《闽茶录异》中,提到铁罗汉、柳条等茶树都是宋代树种,且仅有一株。随着明代朝廷下诏改贡散茶,对制茶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茶农纷纷创新,发明了许多新的茶概念。由于武夷山地区小区域的环境、气候、生态差异大,野生茶树变异程度大,为创新发明更多品类提供了可能性。明初就涌现出了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等新概念茶品。到了明末清初,武夷山茶品创意达到了高峰,每座山峰都有寺院或道观,这与“峰峰有寺”、“岩岩有茶”的情境相契合。僧道们长期与茶相伴,掌握了不同单株(丛)茶树的特点,为茶的施制贡献了心得。释超全《武夷茶歌》中的“漳芽漳片标名异”也表明了对不同茶叶进行命名的情况。由此,许多单品茶涌现,俗称花名。林馥泉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记录的花名达830多个,其中慧苑岩的花名就有280多个。

直至今天,茶企和茶农仍以特定方式制作认为有特色的茶叶,并根据成品茶叶的特点选择具有吉祥色彩或诗情画意的词语进行命名,创造出许多新的花名。花名不仅代表品种和品质,更具有文化宣传、品牌导向、心理暗示等方面的“美其名曰”意味,其文化性远远超过物质性,为武夷岩茶增添了极大的附加值,也是其高贵之处的重要因素。

武夷名丛是指在武夷岩茶有性群体中经过单株选育的品种群,大多数属于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所制成品茶具有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香细、幽、长、滋味醇厚甘爽、岩韵(岩骨花香)显、汤色橙黄明亮等特点。各个品种风格各异,充满风味。

“武夷四大名丛”、“五大名丛”或者“十大名丛”是在武夷岩茶众多的花名和单丛中通过长期的提选而产生的。简言之,通过不断的精心培育、选择和品质鉴定,从众多的花名单丛中优中选优,首先评选出普通名丛,然后再从中评选出名岩名丛,形成了现今被广泛认可的“四大名丛”、“五大名丛”或者“十大名丛”。

武夷岩茶的名丛茶名的由来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气息,通过这些名丛,人们可以了解其独特的特点,进一步深入了解武夷茶文化。这一传统的评选过程和结果不仅突显了武夷岩茶的品质与特色,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详论请参:邵长泉,《岩韵》(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侵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