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就业招聘旺季,各地各类招聘考试密集举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有的“助考中介”以“考试援助”为名诱导求职者舞弊,以此牟利。这种乱象甚至蔓延到校内考试,由此催生了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
大大小小的考试如今司空见惯。撇开中考、高考、公考等“人生大考”不说,日常学习、工作中的考试就有不少。比如应聘工作时将面临用人单位的命题考试;中学生、大学生面临期末考试,后者还面临英语四六级等考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无处不考试”。
正因为考试变成一种“刚需”,滋生了相关产业,一种是考试培训产业,一种是“助考”产业。其中,在“助考”产业中,“助考中介”处在考生与代笔者之间的位置,负责牵线搭桥,一方面通过作弊帮考生提高成绩;另一方面,也帮代笔者揽业务并从中赚钱。
尽管“助考中介”以“考试援助”的名义招揽业务,但本质上就是“作弊帮凶”,不仅诱导求职者、求学者去作弊,而且还为这种考试作弊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比如向求职者传授如何调整电脑的高度、角度、位置等作弊手法,以逃避招聘单位直播监控。
“助考中介”的介入,不仅助长考试作弊这股歪风,而且影响到就业、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公平性;不但“助考中介”因为组织作弊涉嫌违法,而且作弊考生与代笔者同样涉嫌违法违规,轻则违反考试纪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重则可能构成犯罪触犯《刑法》。
特别是“助考中介”行为涉嫌违反《刑法》“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助考中介”已落入法网,因组织考试作弊罪被追究刑责。
在法律明确打击组织考试作弊的情况下,为何还有“助考中介”帮助考生作弊?原因似乎不外乎三点:其一,在利益驱使下心存侥幸。比如有“助考中介”收费标准是,60分及格线500元,75分800元,要求85分以上需要1000元,这种收费背后利润可观。
其二,由于“助考中介”、作弊考生、代笔者等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般情况下不会泄露作弊信息。这就给了相关各方“安全感”。因为作弊对考生而言是一种耻辱,对代笔者来说也不光荣,自然都不愿说出口。这造成考试作弊及组织考试作弊很难从内部攻破。
其三,部分考试作弊变成法律漏网之鱼。可追究刑责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行为。但职场上的求职考试由于是招聘单位自行组织,所以不属于国家考试。这也给了“助考中介”的底气,即不太担心触犯《刑法》,那么,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针对“助考中介”乱象,除了依据《刑法》打击外,受访者还建议,招聘企业、平台和有关部门应从监管、技术等多角度共同发力,整治替考、助考舞弊行为。“助考中介”的某些行为即便没有触犯《刑法》,但也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至少要治安处罚。
简言之,美其名曰的“助考中介”“考试援助”,别称就是“作弊帮凶”,对其要依法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