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不在生前立老四为储君?原来这才是他的顾虑与苦衷

梨评历史 2023-11-22 05:49:00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因身体不适前往畅春园休养,而到了十三日这一天,康熙的病情突然加重,于凌晨突然驾崩,从偶感风寒到一命呜呼,康熙的去世不过一个星期,甚至都没来得及在众人面前公布储君的人选。

当然此举也让在畅春园继位的老四雍正面临“矫诏”还是“遵诏”的疑点,加上雍正继位后对几位兄弟的态度,更加让人怀疑他继位的合法性,哪怕到了现在依旧议论纷纷,说实话让雍正深陷继位风波,康熙本人要承担着很大一部分责任,毕竟如果生前就明确传位给老四,就不会引来后来这么多波折,甚至还要亲自写《大义觉迷录》加以辩解。

关于雍正是否正常继位,这些年一直议论不休

不过细细翻阅康熙后期的九子夺嫡,你会发现,康熙生前不立老四为储君,除了出于父亲身份的保护之外,还有一层自己的顾虑和苦衷。

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第二次废了胤礽太子之后,康熙对这些儿子们倍感失望,同时也陷入伤感之中,对胤礽失望后,他不是反对各个皇子们对皇位的觊觎,但要有底线,就是不能下手坑害扳倒太子。

于公,太子是君,坑太子就是不忠,于私,太子是兄长,害太子就是不义,如此不顾亲情忠孝,说不定哪天就会逼宫康熙当个太上皇,而康熙最在乎的就是自己能否善终,全了自己的身后名。

九龙多嫡

也因此众大臣提出自己的太子人选的时候,康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太子各方面的配置太高,和皇帝过于接近,势必导致皇帝和太子之间尊卑不明,必须在制度上将太子权力和身边人员配置都降级,同时要明确太子是辅政,并不是分权。

而在众大臣将制度改的符合康熙要求后,康熙又大谈特谈隋文帝等历史上被儿子逼得不得善终的各路皇帝,不厌其烦的和大臣说这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就是在提醒大臣,他在担心立太子后哪天失去控制能力会被太子逼死,众大臣一听,自然不敢提议立太子了。

但这些年来的夺嫡,各个大臣心里早有自己的人选,纷纷在皇子里站队,而一些皇子们自知能力不行,也纷纷选择自己中意的兄弟,因此九龙多嫡真正的对决就是老四和老八胤禩之间。

老八的贤是做给康熙看的,目的就是为了收买人心

老八这些年待人宽和、广结人缘,得到朝野上下的交口称赞,被人称之为“八贤王”,除了一帮大臣支持以外,身边还有老九、老十、老十四一众皇子的支持,但老八的贤是做给康熙看的,目的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康熙怎能不知?

所以老八其实老早就出局了,而为了争夺皇位,老八又把支持自己的老十四胤禵推了出来,让老十四和老四对线。

但老八出局不代表老八背后的势力出局,相反他们在朝廷上还有很大的势力,这也是康熙的顾虑,先看看老八背后的势力在朝堂上有多大。

佟国维:康熙时期的一等公爵、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姐姐是康熙的母亲,女儿是康熙的皇后,不仅是康熙的舅舅,还是康熙的岳丈,是坚定的老八的支持者;

佟国维是康熙朝三大重臣之一

马齐:武英殿大学士,被康熙赐“永世翼戴”匾额,带头拥护老八为储君;

阿灵阿:一等公爵、镶黄旗满洲都统;

阿尔松阿:阿灵阿之子、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刑部尚书;

揆叙:纳兰明珠之子、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

苏努:宗室杜度的孙子;

鄂伦岱:一等公爵、佟国纲长子、镶黄旗汉军都统、官至领侍卫内大臣;

王鸿绪:左都御史、户部尚书;

查弼纳:官至江南、江西总督;

这就是老八周围聚集的主要干将,要知道清朝加上理藩院不过七个部外加六个领侍卫内大臣,十三个重要职位里,八爷党就占了四个,尤其是还有康熙一朝权倾朝野的佟氏一门都在鼎力支持老八。

晚年的康熙

这就是康熙的顾虑,他不敢随意立储君,要是立下储君,势必要协助自己处理日常的政务,那些支持八爷的尚书、都统和地方官会全力配合吗?难保不会给储君穿小鞋,这也就算了,万一哪个人不长眼,偷偷下毒,那储君性命难保,所以说此时立储君就是立活靶子,想要保住储君的顺利接班,只能等自己快驾崩的时候再宣布。

而为了保证储君可以顺利继位,他又不得不开始布局,而布局主要是围绕军权进行,毕竟掌握军权就能掌握话语权。

当时京师能随意调兵的就是步军统领衙门,只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就能为储君保驾护航,让他坐稳江山,而他找的这个人就是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但问题来了,佟氏一门不都支持老八吗?任用隆科多岂不是多此一举?

隆科多的存在就是为储君保驾护航

事实上这就显现出康熙的能力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借马齐、佟国维带头拥立老八为储君的由头直接罢免了佟国维,佟国维失势,在佟氏失势的时候,康熙却开始重用他的儿子隆科多,这叫罢免其父而用其子。

这一招是康熙学的他爷爷皇太极的,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在全家失势遭人欺凌的时候,有人突然提拔你,避免去辛者库牛录报道的时候,这份恩情太大了,大到必须用自己的忠心来报答他。

康熙五十年(1711年),原本只是挂名一等侍卫的隆科多突然被提拔为主管步军统领衙门,这就是九门提督;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隆科多在康熙的授意下,在畅春园增设马步兵防守,安插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队;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隆科多担任理藩院尚书,仍兼管步军统领衙门;

到了这里,隆科多已经成为康熙身边一等一的大臣,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清朝皇位的传承,而康熙也一反常态,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从南苑回驻畅春园,因为这里有隆科多的军队,能够保证自己死后军权不会落入其他人手上。

在康熙心里,畅春园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那么康熙到底属意谁呢?说实话到了康熙末期,基本就是老四和老十四夺嫡了,而在这两人中,康熙明显属意的是老四,毕竟康熙如果真的想让老十四继位,不可能让他离开京城,离开权力中枢这么多年,要知道历史上矫诏杀储君的事情太多了,康熙也不会这么干。

那么储君的位置只能是老四了,毕竟这么多年一直将老四留在身旁,至于老十四,说实话虽然是大将军王,但常年被年羹尧牵制,不可能继位。

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后,康熙一直待在畅春园,不过此时他并没有觉得自己会驾崩,毕竟以他的状态来看,体力和饭量一直都没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觉得自己过段时间就好了,康熙的症状在今天看来就是反复发作的中风,应该是顽固性高血压导致的。

这些基础病在劳累后会引发一个急症,这就是DIC,简单来说就是微循环全部崩溃了,以今天的医疗条件,一旦DIC出现,患者就处于随时会猝死的状态,而且不会出现生命垂危的先兆,哪怕在医院里都有高达31%-80%的死亡率,在医院外则基本是100%,可以说康熙也没想到自己会立即猝死。

更要命的事猝死前老四不在身边,在十一月初十,康熙猝死的前三天,老四就被康熙派往天坛代自己主持祭天仪式,这也是侧面证明康熙要传位给老四,毕竟康熙一朝除了康熙自己祭祀国,剩下的就是废太子胤礽了,这也是为何康熙未能拉着老四在众皇子面前宣布储君的原因,时间来不及了。

《雍正王朝》里,康熙临死前,老四在身边,事实上根本不在

至于隆科多,长期在康熙身边,自然知道康熙的用意,也正是他最后站出来宣布遗诏确定老四的储君位置,这才让老四得以继位,只是老四虽然是康熙最后的人选,但其余皇子因为没有得到康熙本人的确认,一直不服,而且在老四继位后拒不配合,这才导致老四对各个兄弟下狠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说实话康熙为了老四的继位真的是煞费苦心,毕竟废太子就是前车之鉴,一旦早立老四为储君,势必成为其他皇子们打击的目标,也可以避免其他皇子继续手足相残,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

生前不立他,对他而言,也是一种保护。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 2023-11-23 13:30

    通篇臆断自嗨,老四祭天等于认可其储君?十四年纪资历浅弱,自古长幼有序难出头,西北历练军功不是为未来储君地位镀金捞资历?康熙信任隆科多,等于承认寄付老四储君地位?康熙两废太子,根本原因是老迈皇帝与壮年羽翼已成太子的权力冲突。废了一个壮年的,再立个老四和废太子年龄差不多的?康熙不会想着自己早死,自己身体尚可多活五百年情况下,紧握最高权力只会扶植年龄资历浅显皇子为储君。自古大一统帝王高寿莫不如此废长立幼,汉武戾太子乱唐宗废太子立李治是为名例。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