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生死劫

白驹说 2023-10-10 18:53:05

01

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七日,北京紫禁城。

皇太后孙氏急召百官前来平台召对。今天稍早时分,陆续已有溃兵逃回北京,带来了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京师为之震动。

此刻,明军二十万精锐尽丧,英宗朱祁镇生死未卜,而瓦剌大军随时可能兵临北京城下。

偌大的北京城人心惶惶,豪门大户已经开始打点行装,随时准备逃离京师。眼看这大明江山危如累卵,孙太后心急如焚,把希望全寄托在了群臣身上。

朝堂之上,百官同样一筹莫展,议论纷纷,部分大臣更是只知与同僚抱头痛哭,没了半点主意。

正当孙太后无比失望之时,翰林侍讲徐珵(后因羞愧难当改名为徐有贞)率先出列,假模假样地奏道:“臣夜观天象,天命已去,只有南迁可以解决当前的危机。”

南迁!徐珵一下说出了部分大臣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原本鸦雀无声的朝堂一下子炸开了锅,开始纷纷附和南迁之议。

逃跑?礼部尚书胡濙第一个不干了。胡濙作为宣宗朱瞻基的托孤重臣,自然有着自己的态度,断然反对道:“成祖之所以将陵寝定在北京,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力保京城不失。”

年过古稀的老头直接把成祖朱棣搬了出来,但也仅是震慑了众人片刻,不一会儿,已然吓破胆的大臣们又开始叫嚣南迁。

此时,始终一言未发的兵部左侍郎于谦高声道:“那些提出南迁的人应该立即斩杀!北京是大明的根基,一旦南迁则大势已去。难道你们都忘记了北宋南逃的前车之鉴吗?”

于谦声若雷鸣,拿亡国的北宋举例,而且上升到要掉脑袋的程度,就连叫得最凶的徐珵也闭上了嘴。

随后,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右侍郎陈循等陆续出列支持于谦,年轻的郕王朱祁钰也决意死守京城,于是孙太后最终拍板——坚守北京。

其实,孙太后心中仍是惴惴不安,回宫后又问计于贴身太监李永昌。李永昌非常赞同于谦的观点,劝说道:“于谦说得对。陵庙宫阙都在北京,仓廪府库、百官百姓也都在北京,南迁,必然大势去矣。”

孙太后一思忖,一个太监都能明白的简单道理,自己居然还在犹豫,于是恍然大悟,就此打定主意。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

02

刚解决了战和去留的核心问题,第二天,即八月十八日,明廷终于收到了朱祁镇被瓦剌俘虏的消息。而此刻,瓦剌首领也先正领着朱祁镇逐一敲诈九边重镇宣府、大同。

孙太后虽不是英宗生母,但从小养育英宗,情感非比寻常。不论其他人怎么想,孙太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赎回朱祁镇。

在收到也先派人送来的勒索信后,孙太后连夜从内帑中调拨金银财货,装了满满八大车送到也先手中。

也先当然不会讲什么信用,手握朱祁镇这个超级大肉票,也先高兴地夜不能寐,甚至做起了恢复大元的春秋大梦。他也打算玩一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利用朱祁镇将明朝一点点吃干榨尽。

一次次被骗后,作为母亲的孙太后也不得不放弃幻想,短期内朱祁镇怕是回不来了。

孙太后必须面对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国不可一日无君。

△瓦剌首领也先

03

其实,早在出征前,朱祁镇便命自己的异母弟郕王朱祁钰居守北京,然而这种居守并非监国,只是名义上的代理,所有朝政仍由内阁和六部负责。

在得知皇帝被俘后,孙太后一边积极营救朱祁镇,一边下诏命郕王暂时总领百官,但凡朝廷大小事务,悉数由郕王决断,百官不得违背拖延。算是给了朱祁钰一个监国的实职。

但孙太后相信朱祁镇总会回来的,自己有义务为儿子守住皇位,便又立朱祁镇年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看似稳妥的安排,却令此时的北京城更添几分危机。

这时的北京城流言四起,瓦剌随时压境,而大明中枢却始终缺少一个绝对的权威。朱祁钰虽是监国,但上有太后摄政、下有侄子太子,还有一个“北狩”在外的正牌皇帝,这种奇特的现状导致朝臣、将士都陷入茫然,不知道该不该听从这位救火队员的命令。

因此,处境尴尬的朱祁钰根本没有能力集中所有力量,来确保打赢这场北京保卫战。

这边,朱祁钰忧心忡忡,另一边,反倒是朝臣们压抑已久的情绪率先爆发了。

04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钰召群臣于午门左门议政。

右都御史陈镒出人意料地上了一本,请郕王诛灭王振阉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连日来对大明深陷绝境而痛心疾首的群臣顿时群情激愤,纷纷跪拜请郕王夷王振全族。

朱祁钰哪见过这阵仗,慌忙间丢下一句:“你们说得都很对,但朝廷自有处置。”然后就想离开这是非之地。

今天都已经闹成这般田地,朝臣们哪能轻易让朱祁钰跑了,急忙拦驾。郕王府长史仪鸣最为积极,直接抱住朱祁钰的腿,说什么也不送手。

此时负责护卫的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为郕王纾困,开始喝骂逼退群臣。马顺这一激,可就到了血霉了。群臣抬头一看,嚯,这不是王振党羽马顺嘛,狗东西死到临头居然还敢逞凶!

文质彬彬的老夫子们一下子情绪失控。

户科给事中王竑第一个起身扑向马顺,一把揪住马顺的头发,怒骂道:“你这样的奸贼早该杀了,今天还敢如此嚣张!”随后便开始暴捶,边捶边骂,还不解气,王竑竟全然不顾什么斯文体统,直接撕咬马顺的脸。紧接着,刑科给事中曹凯第二个参战,随后第三个、第四个……至此,单挑变成了群殴。

△户科给事中王竑,后被朱祁钰重用,任兵部尚书

就这样,当着朱祁钰的面,马顺竟被群臣活活打死,踩成一滩肉泥。这场面怕是朱元璋也没见过几回,朱祁钰哪受得了这个,瞅了瞅余怒未消的众人,拔腿便想跑。

又是于谦,见状立马拉住朱祁钰,言辞恳切地说道:“王振是罪魁祸首,今天不将他族诛便不能平息众怒,而且群臣只是心系社稷,没其他坏心思。”接着又提议,“马顺罪该万死,就不要论群臣的罪过啦。”

朱祁钰也看明白了,今天自己不答应也得答应,于是全部应允。待郕王起驾后,群臣仍跟着不肯离去,执意要求朱祁钰交出王振的另外两名党羽太监毛贵和王长随。朱祁钰没法子,便让金英把两人带了出来。

老夫子们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两人也一并打死,方才泄愤,随后,马顺等三人被曝尸东安门,京城军民争相戮尸。

事后,被今天情形吓出一身冷汗的吏部尚书王直情不自禁地拉住于谦,夸道:“国家全靠老兄你啦,今天这样的情况就算有一百个王直也是无能为力。”

△明代皇帝御驾图

05

左顺门事件颇为诡异,陈镒的奏折、郕王府长史仪鸣的拦驾、疑似郕王府旧人王竑的暴力行为,还有朱祁钰的顺水推舟,让人不免怀疑事件发生的偶然性。

此事一出,显然,朝堂已经失控,而朱祁镇的皇位,孙太后已经守不住了。她不得不考虑该由谁来继承大统。

太子朱见深当然是孙太后心中的最佳人选。但值此国家危亡之时,如果让朱见深继位,主少国疑,并不能解决当下的危机,朝堂内外都不会满意。

已经监国的朱祁钰是最符合当下时局的人选,却也是孙太后最不满意的人选。虽然皇位也有兄终弟及这一说,但朱祁镇有儿子,一旦朱祁钰这小子继位,说不定皇位就此便旁落朱祁钰这一支了。更何况,朱祁钰生母吴贤妃尚在,自己这个皇太后该往哪搁。

孙太后苦思冥想,甚至想到了立襄王朱瞻墡为帝。朱瞻墡是宣宗朱瞻基之弟,在仁宗驾崩之时有过短暂监国的经历,素有贤名。

然而朱瞻墡也不是傻子,这个当口搞不好就成了亡国之君,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直接婉拒了孙太后的橄榄枝。

孙太后还在犹豫不决,但群臣不愿再陪着老太后墨迹了。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群臣上疏孙太后:“皇上北狩,太子年幼,现在国家危亡,人心不定。古人曾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太后尽早另立新君。”

△明代群臣形象

看着这帮大臣,孙太后心里跟明镜似的,朱祁钰继位已是大势所趋,自己无力阻止,于是顺水推舟批复:“准群臣所奏,命郕王即皇帝位。”

当朱祁钰接到群臣递上的太后懿旨时,还惶恐呵斥道:“皇太子在,你们怎敢乱了国家礼法!”唯有于谦直言劝进:“我们都是为国家着想,并非为自己考虑。希望殿下在这危难时刻即位,安宗社、慰人心。”

朱祁钰这才答应。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六日,郕王朱祁钰即位,遥尊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北京城群龙无首的局面就此结束。

而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京城保卫战也即将打响。

未完待续……

1 阅读:59

白驹说

简介:坚持讲述真实、有趣的原创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