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结冰霜!1816年被历史称为“无夏之年”,究竟有什么怪现象?

爱爱谈过去 2023-12-28 08:47:10

公元1816年,正是中国的清朝嘉庆二十一年。

这一年的夏季,整个南半球均出现了霜冻和降雪。

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甚至有人把它称作“冻死人的1816年”。

说起夏天,人们脑海里反应出来的应该是艳阳高照、汗流浃背的情景。

尤其是今年夏天,气温一路高涨,多低人民出现了“中暑、热射病”等症状,更有甚者因高温天气导致了死亡。

然而,1816年的夏天却与印象中的夏天截然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大雪纷飞、河流结冰的异常现象。

俗话说:“六月飞雪,必有大冤”。而1816年这个“无夏之年”,也真的经历了一次数万人死亡的大冤情。

如此诡异的“无夏之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先来说说中国。

当时正处在嘉庆皇帝接手的大清王朝,从上一年的冬天开始,人们就发现,冬天迟迟没有离去,一直到了4月份还是没有转暖。

1816年6月的一天,北京突然下起冻雨,起了霜降,随后一天比一天冷。

到了七月份,河流开始结冰,人们都不可思议地穿起了棉衣。

然而,这股寒流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它们从北方继续南下。到了7月下旬,安徽、江西出现了罕见的大雪天气。

1816年的8月,四季如春的云南也开始入冬。云南《邓川县志》记载,在嘉庆二十一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此后,昆明、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天降大雪。当年八月,云南一度“寒冷如冬”。南方大量农作物被冻死。

还有当时的台湾新竹,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史料记载,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反常的气候还导致了南方干旱,粮食减产,出现大面积饥荒。

9月份后,北方已经被千里冰封。在这一年,全国直接冻死的人口就有5万(当时中国人口只有3亿多人)。

然而,受影响最大的并非中国,而是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区域。

据美国民间的历史资料记载,1816年的春天还算正常,农民们忙于耕种农作物,但从5月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晚春的积雪也随之而来,大多数牲畜冻死在草场上,人们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春天。

当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位88岁的医生叫爱德华,他还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他曾在笔记里记录了这一年的异常现象:

“6月17日以来,早晨气温就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并且大风雪时常出现。

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

到了8月,基本上就和严冬季节一模一样,河流、土地均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正如爱德华医生记录的那样,1816年的6月,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风雪。加拿大也同样如此。

气温的骤降,直接导致农作物、动物被冻死。因体质弱而死亡的人也是随处可见。

本以为熬过6月就可以迎接夏天了,没想到7月和8月的极端天气变本加厉。该地区的大部分河流,随处可见都是冰冻极厚。

如果只是长期低温也就罢了,大不了当作冬天来过。最要命的是,当地的气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和下降。

比如在某个时间段,气温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升高至35度左右,而就在人们感到十分炎热时,气温又会马上开始下降,在数小时内,降低至零度甚至更低。

这种忽冷忽热、气温骤升骤降的气候现象,别说农作物和动物了,很多人都抵抗不住这种“变态”天气,最终生病离世。

再来看看欧洲大陆。

此时的欧洲刚刚结束了拿破仑战争。

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人们可以稳定生产和安居乐业,因此,在1816年的春天,无数人满怀期待,播下了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种子。

没想到,6月突如其来的一股寒流,导致欧洲大陆也出现了农作物、牲畜被冻死的情况。

欧洲大陆因战争影响,本就民生凋敝,再加上天灾导致粮食歉收,大部分地区出现饥荒。为了填饱肚子,很多人开始结伙抢粮,导致了当地混乱加剧。

据统计,在这种极端气候的影响下,那些被冻死、饿死、以及在混乱中死去的人民,约有20万人。

那么,1816年夏天的冰天雪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一切反常现象的起源,还得从1812年说起,也就是“无夏之年”的四年之前。

公元1812年,在加勒比海附近,有一座小火山爆发。

之后的两年,该火山附近的几个火山也相继爆发。

这些小火山的爆发,并不是形成无夏之年的主要原因,但它们的爆发,确是诱因之一。

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后会出现大量的火山灰,所谓火山灰,其实就是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

在火山爆发的巨大冲击力下,大部分火山灰随着气流被冲到大气层中,而那些质量比较重的火山灰则掉落至地面。

随着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的几座火山相继爆发,大气层中积攒的火山灰也越来越多。直至1815年,另一座大型火山坦博拉火山(今印尼境内)爆发了。

1815年4月份,沉睡了两个多世纪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大面积的岩浆喷薄而出。

坦博拉火山在此次爆发前,高度约为4100米,火山口的宽度,长达10公里上下。

这次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威力为火山爆发指数的7级,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150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层。

根据记载,坦博拉火山爆发时,方圆1000公里的居民,都听到了火山爆发的巨响,而短短三天之内,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就将附近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

在火山爆发的同时,倾泻下来的熔岩浆淹没了周边的一切,那些来不及逃走的人类和动物,全都葬身在火山熔岩之中。

最终,这些火山熔岩流入大海,在遭遇海水后,又形成了冲天的高温水蒸气。

直到当年的7月15日,坦博拉火山才逐渐停止了喷射气体和火山灰,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火山爆发,也就此结束。

火山爆发结束了,但人类即将面临的灾难却远远没有结束。

最直接的灾难,就是在坦博拉火山爆发期间,火山周边就有多达5万人因此丧生。

紧接着,就是1816年全球迈入的无夏之年。

火山爆发与“无夏之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1812年开始,加勒比海附近几座小火山的爆发,已经在大气层中积攒了大量的火山灰。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力度太大,它喷出到高空中的近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了整个大气层都被覆盖。

大气层被覆盖,就会导致太阳光无法直射到地面,地球的温度自然就会下降。

与此同时,那些火山喷射出的火山灰,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后,又形成了干雾,更加剧了地球的地面无法获取太阳光照。

到了1816年,这些危害因素集中爆发了出来,最终酿成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在美洲部分地区,以及欧洲大陆,还有亚洲等地,都是受到了此次降温的影响,出现了“六月飞雪、七月结冰”的特殊的自然现象。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超自然的现象背后,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816年之所以成为史无前例的“无夏之年”,根本原因就是大型的火山爆发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加勒比海附近的小火山起的连带作用,紧接着坦博拉火山压轴爆发,才造就了1816年六月飞雪的异象。

0 阅读:0

爱爱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