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蒙卦智慧12|辞以明象,辞必有象,立象以尽意,明象达意

书生弘毅 2022-10-21 15:04:38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蒙卦》六三爻的爻辞,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只要是认识字的人,就能明白其中的大概意思。

爻辞中的前后两个短语:勿用取女,无攸利。意思非常直白,不要娶六三爻这样的女人回家当老婆,如果娶六三爻这样的女人回家当老婆,将会对自己不利。

爻辞中间的短句:见金夫不有躬。给出了,为什么不能娶六三爻这样的女人,回家当老婆的理由。

那是因为六三爻这样的女人,毫无底线,只要隔壁有两糟钱的老王,给个三瓜两枣的,她就会给她的男人戴顶绿油油的瓜皮帽。

那滋味,估计是个男人就会受不了,家里的日子简直没法过,如果把六三爻这样的女人娶回家当老婆,对自己有什么利呢?无攸利。

《蒙卦》六三爻的爻辞,近取诸身,从生活中取素材,讲一个这么接地气的故事,除了为了能让人理解爻意,变得容易一些以外。难道只是为了茶余饭后吗?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辞以明象,辞必有象

当然不是。因为《易经》的卦画、卦象之意,其意之丰富和深奥难懂,难以体悟。就像是人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那样,欣赏画作的人,不一定能真正的体悟到,画家画这幅画作,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画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只有画家本人最清楚。画家把这幅画,画出来之后,虽然也曾经给当时的人们解释过,这幅画的意思。

可是,画家在给人们解释画作的时候,却连文字都还没有创造出来。所以,听过画家解释画面意思的人,只能对画家曾经解说的画面意思,进行口口相传。

文字创造出来以后,人们把那些,口口相传的画面意思,用文字整理出来,附在画像、卦象的后面,用来说明、解释、引申画像、卦象的意思,才形成了现在的卦辞、爻辞文字。

卦辞、爻辞的文字,只是为了说明画象、卦象,辞以明象,辞必有象。而看画像、卦象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搞明白这些画象、卦象后面,画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辞以明象,辞必有象。明象则为达意。只有先看清楚画,才能明白画意。要看清楚画家的画,先看看,历代文人在这幅画后面,留下的注解,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画家的画。

所以,要理解六三爻的爻意,可以先通过六三爻爻辞的文字,看看《蒙卦》六三爻的爻象。把爻象看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弄明白,爻象背后,画家所要表达的爻意。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蒙卦》六三爻的爻象之意

六三爻爻辞的文字,以日常生活中的“女”为象。大概是因为《蒙卦》的六三爻,是个阴爻。

六三阴爻除了可以象为“女”之外,还可以象为阴柔小人,还可以象为其他的阴柔之物。六三爻爻辞的文字,用日常生活中的“女”为象,只不过是从日常生活中找素材,近取诸身罢了,不可过于执着“女”象。

六三阴爻之“女”,见金夫不有躬。她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六三爻处位不正,六三阴爻以阴处阳,阴处阳位,而有躁动之象。

一个巴掌啪不响,六三阴爻再躁动有什么用呢?另一个巴掌,六三阴爻的金夫是谁呢?纵观全卦六爻,只有九二、上九为阳爻,有可能成为六三阴爻的金夫。

九二阳爻,处位得中,不可能是金夫,那么只有上九阳爻,可能是金夫,再加上六三、上九都是处于上下卦的第三位,有阴阳正应之象。可以确认上九就是六三爻的那位金夫。

隔壁老王通常的用词都是“奸夫”, 六三爻的爻辞文字为什么用的是“金夫”呢?难道用的是通假字吗?

读《易经》,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啊,这个字用在这里,还真不是通假字。那简直就是爻辞中的点睛之笔。“奸”字,多多少少还有点情意在,“金”字,完全就是物啊。

考虑到六三爻本来就在《蒙卦》中,本身就是一个“蒙”人,又为“金”、为物所惑而不有躬。六三爻,为物所惑,而不能持正,而不能持“女”之贞,那是为外物情欲所蒙蔽,导致的行为不端,那是蒙上加蒙,蒙之又蒙啊。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六三爻,为外物情欲所蒙,蒙上加蒙,蒙之又蒙,怎么可以这样处《蒙》呢?这样怎么有利于六三爻脱《蒙》求明呢?六三爻,如此处《蒙》,必无攸利。

处《蒙》之道,利贞才能启蒙求明,得《蒙》之亨。六三爻以阴处阳,本就不正,本就不贞,本就已失《蒙卦》之利,已失《蒙卦》利贞之亨,已为不利。

再加上六三爻为“金”,为物所惑,而不有躬,再失《蒙卦》之利,再失《蒙卦》利贞之亨,再为不利。

又加上六三爻为“金”,为物所惑,为外物情欲所蒙弊,而不有躬,则失《蒙卦》求明之“诚”,三为不利。

《蒙卦》六三爻,有以上三不利,而往求明,对于《蒙卦》六三处《蒙》求明,有什么利呢?毫无攸利。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辞以明象,辞必有象,立象以尽意,明象才能达意。辞,象,意三者的关系,以《蒙卦》六三爻为例,试做分享。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1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