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三国:凡事不能看表面

贪吃的骆驼 2024-02-05 08:06:20

01

公元226年,曹魏集团的话事人曹丕去世,在曹丕去世之前,主管曹魏南部军区的夏侯尚也挂了。

曹魏的未来不可限量,但眼前却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东吴和蜀汉都想趁曹魏有病,狠狠的给曹魏来一下。

蜀汉的动作,就是诸葛亮领衔的北伐,估计大家都知道,但其实当年的东吴也曾主动动过手,还取得了当时的胜利,并引发了后续的很多事。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叫石亭之战,当时东吴这边主要的指挥官,是刚刚在夷陵搞定了刘备的陆逊,而曹魏这边,则是曹魏那个时代军事地位最高的两人之一的曹休。

不过他俩都是这场战役明面上的主角,其实这场战役还有两个隐藏的重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时任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以及因为夏侯尚死而染指军权的司马懿。

02

提起周鲂这个人,估计即使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可能对他的印象也不太深,不过这人可不是等闲之辈。

据相关史书记载,周鲂早年因为好学,所以被举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从这里看,似乎周鲂应该是个文采突出的文官,但周鲂的本事可不仅限于文职工作。

东吴当时虽然名义上被老孙家统一,但实际上,东吴的朝廷内部分为了好几股势力,再加上曹魏对东吴部分区域的渗透等原因,东吴境内经常会出现武装作乱的“恐怖分子”。

周鲂曾担任过钱塘的地方官,他去上任之初,这里就活跃着一股悍匪,结果等他上任一个月后,这股人就没了,原因是周鲂带人灭了他们。

孙权一看周鲂还有这本事,赶紧又调他去鄱阳,结果周鲂再次展示出了过人的能力,并因此升职加薪。

03

而且在平叛的过程之中,周鲂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之所以这帮人这么活跃,主要是因为曹魏那边有入侵东吴的计划,因此负责南部军区的曹休,在不停的搞渗透。

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源问题,那么东吴境内的乱象,绝对不会就此消停,而且还会愈演愈烈,甚至成为曹魏入侵的马前卒。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孙权了解完一线的情况之后,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劝降的作乱人员,引诱曹休主动进攻,然后东吴这边在搞个埋伏,然后打曹休个措手不及。

这个建议有一定的执行性,但是却被周鲂否决了,因为周鲂认为,这些人既然能向东吴投降,就说明他们骨头不够硬,是墙头草,说不定一转身就把东吴卖给曹休了。

作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下属,周鲂自然不可能光否定领导的想法,而不给出解决思路。

04

周鲂在否决了孙权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别人那帮软骨头去干这么重要的事,让爷们我亲自来吧!

按照道理来说,人家山贼水寇跑去曹休勾搭,人家曹休有相信的理由,你一个有东吴正式编制的体制内人员,你凭啥去骗人家曹休。

但这并不是周鲂的异想天开,而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老孙家之所以能成为东吴之主,并不是因为他家的传统江湖威望,而是因为他家的拳头够硬,也就是说,东吴这片地盘,是老孙家凭借武力给打下来的。

但是当时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头蛇,你过江龙虽然强占了我们的地盘,但是我们心里是不服你的,而在孙权这边,我既然打的下来,就能消化,我一时解决不掉的,我还不能慢慢消化吗?

05

孙权温水煮青蛙的做法,有些人无奈接受了,有些人则是口服心不服,也有人干脆就找机会跑路了。

因此当时东吴的官员,私下跑去和曹魏那边勾兑,是符合当时社会潮流的,因此周鲂的这个提议并不算突兀。

孙权在同意了周鲂的计划之后,又安排人配合周鲂演了一些戏,这些戏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孙权不待见周鲂这个有功的人,周鲂很受伤。

戏演的差不多了以后,曹休就接到了周鲂消息,说他想弃暗投明,并打算把之下的鄱阳当作投名状献给曹休。

曹休的大领导魏明帝曹睿,早就安排他对东吴动手,曹休也做了很多准备,但从没有周鲂这么大的力度,于是曹休当即决定——出兵!

06

魏明帝曹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自然不放心曹休自己一个人去,当时和曹休搭班子的人是司马懿。

其实早在这次战役开打之前,曹睿就曾安排司马懿打东吴,但是司马懿很滑头,想让曹休帮他攻坚,但是曹睿担心司马懿在军事上太有作为,所以就另外做了暗排,并派了张郃过来制衡司马懿。

结果那边曹休急急忙忙的去打东吴,司马懿这边却找各种借口不配合。

结果曹休果然中了东吴那边的算计,兵败石亭。

曹休大败之后,没多久就郁郁而终。

周鲂因为此事继续升职加薪,并为老周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周家在江湖上混出了“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名望。

而随着曹休的死,司马懿在曹魏的军事序列中,也往上走了一格,这为司马家后来篡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看似简单明了的石亭之战,其实里面内幕重重,如果细看,这场战役并不比三国四大战役差。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