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万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鹏程谈文化 2023-09-13 13:19:05

《江芦的咏叹》

作者:赵丽宏

定价:49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外的解释,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文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想起这大半辈子对文学的追求,感觉自己就是一棵历尽风雨的芦苇,世界发生的变化很大,而我依然是那棵芦苇。

——赵丽宏

编辑推荐

1. 收录赵丽宏老师多篇入选课本篇目与名篇,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作者获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是作品入选教科书次数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本书收录了《旷野的微光》《学步》《与象共舞》等十余篇入选过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一个个温暖、质朴的人物,用灵动的文字描绘出景物的缤纷与壮美,用真挚的语言抒写出身边小事中的感动。文章主题适合青少年阅读,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

2.用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于逆境中点燃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收录作者创作生涯各时期经典代表作品,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当人生处于低谷,正是阅读与写作陪伴他面对逆境和孤独,带给他人生的希望与追求,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文字中所传达出的乐观、向上的态度,给身处逆境中的年轻读者以力量与鼓舞。

3.赵丽宏老师亲自选编文章、带领朗读、绘制插画,分享阅读、写作心得。

赵丽宏专为年轻读者精选文章,亲自审定、作序推荐、题写书名,为本书绘制大量精美插画,录制音频带领大家朗读,并在后记中分享阅读与写作的心得。

4.散文、诗、画的完美结合,让诗意在书中流动。

本书内文结合了赵丽宏老师的优美诗作,灵动的文字配合其绘制的精美插画,让诗意在书中流动。作者的思想以多元化的形式传达给读者,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由赵丽宏专门为年轻的读者编选,全书共分为三辑,书中描绘了一花一草带来的喜悦,对往事与故人的怀念,对艺术与远方的追寻。本书内容精选了作者写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让我们看到阅读与写作是如何陪伴他面对逆境和孤独,带给他人生的希望与追求,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

作者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一个个温暖、质朴的人物,用灵动的文字描绘出景物的缤纷与壮美,用真挚的语言抒写出身边小事中的感动。本书收录了《旷野的微光》《学步》《与象共舞》等历年来入选过语文教材中的十多篇散文,适合作为中小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课外读物。

书评

对万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浅读赵丽宏散文集《江芦的咏叹》

评论家 孙 思

赵丽宏擅于在常人往往视而不见的地方,发现美,发现善。他的文字充满着对世间有情万物的接纳、善意与慈悲。对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他都报以虔诚之心,仁爱之心,并上升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生活中他对人对事,亦是如此。所以一直以来,我认为“大悲心”就是赵丽宏的文学之心。大悲心也是菩提心,非大境界者无以达。也因此,他的散文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这力量如同一种微量元素,没有它浸入不透的,譬如日月、譬如生活、譬如灵魂、譬如人心,从而使我们的全身都浸泡在他文字的营养里。

他的散文集《江芦的咏叹》,所选的52 篇散文,跨度半个多世纪。不管是对题材的选择,还是对待笔下的文字,赵丽宏都很审慎。审慎,是一种高贵、智慧的节制,是把握分寸,恪守本分的考量,是对人世、人心细致入微的思虑和体贴。这种审慎品行的背后,实际是一种关乎生命的根柢,关乎人的在世生存品格、人生幸福的古朴而高贵的智慧和洞识。这些散文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间世事以及亲情,虽然极为普通,但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却极其丰富和长久,为我们在感性世界中带来韵味无穷的审美效果。尤其是这些散文流露出来的那种诗质,这与他本身是一位诗人是分不开的。这里所谓的诗,不是指一首首具体的诗或一种诗的类型,而是人们作品所要向往达到的那种特殊的境界,诗境。它是隐藏在读者心中的、想说而没有能力去表达的东西。我想这也是赵丽宏的每一篇散文都能唤起我们情绪和沉思的原因之一。

第一辑《会思想的芦苇》里的第一个篇章《天籁和回声》是赵丽宏最早的作品。那个时候他只有十八九岁,可以想象这些作品都是在他劳动了一天,回到茅草屋,在油灯豆大的昏黄的火光里写下的。但即便这样,他笔下的万物仍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充满情趣,隐含着他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和向往。他写桃花敲窗,写得那么唯美灵动;他写芦花,好像这些芦花就站在我们眼前:“刚到乡下的时候是深秋,正值芦花开放。在河边沟沿,到处是它们银色的身影。秋风漫卷时,它们集体晃动的姿态,是世上少有的奇妙形象,那起伏的银波,轰轰烈烈,浩浩荡荡, 没有一点媚态,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看到它们,我的视野里 一片清朗——《芦花》”。《露珠》、《稻茬》、《喜鹊和乌鸦》、《青虫》、《大雁》、《鹭鸶》,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篇章,里面生灵和万物的一切微动和巨动,大自然对它们生命的创化,它们的心跳和体温,都在他的笔下得以体现和寓示。这些笔记式的散文,短而精致,似乎每一个字都用水洗净过,再从水中立起,气韵生动,清清明明,如同莲花和藕。一点点从缝隙里漏出来的光,也能被他抓住,并让这光穿透重重迷障,照亮远方。

第二辑《母亲和书》里,赵丽宏写母亲:“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母亲和书》”,他坚持给母亲每晚打电话:“母亲今年 98 岁了,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二十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我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九点半给母亲打电话,她在等我。——《给母亲打电话》”。他写父亲不同时段三次送他的离别场景、写父亲悄悄地拄着拐杖到南京路的新华书店,站在离人群很远的地方,默默地看着他为读者签名、写到父亲走后他为父亲擦身、换衣。这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像一部部电影,抽离了时间,永远不会枯萎和凋零地刻在我们的心壁上,使我们始终站在深沉地接纳和倾听的角度,而不止一次地泪眼模糊。他写儿子:“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的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个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学步》”孩子从柔软而安全的地方来,他要遇到的将是无法预知的坚硬。儿子蹒跚学步了,这每一步都牵动着父亲的目光,这目光除了深邃的爱,还充满着对孩子未来的希翼。

第三辑《晨昏诺日朗》所选的18篇散文,不仅涉及江南,还涉及到晨昏诺日朗、澳洲、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泰国等一些国家的城区和景点。这些散文温暖、开阔、有力,有着绘画般的美。他写诺日朗瀑布:“开始声音不大,如同一种气韵悠长的叹息,从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继而如狂风卷过树林 时发出的呼啸;很快,这响声便发展成震天撼地的轰鸣,给人的感觉是路边的丛林中正奔跑着千军万马,人马的嘶鸣和 呐喊从林谷中冲天而起,在空气中扩散、弥漫,笼罩了暮色中的天空和山林……《晨昏诺日朗》”;他写风:“如果没有风吹来,一切都是静止的。 树、草、花、湖泊、海洋,甚至沙漠……这世界上的一切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在无风的时刻都成了凝固的雕塑——《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还有《江南的水》、《与象共舞》、《周庄水韵》、《异乡的天籁》、《但丁的目光》、《万神殿的秘密》、《美人鱼和白崖》等,美学在这里,不仅只是个赏心悦目的欣赏问题或艺术问题,而是一个与自然同化、参其奥秘以建构世界共同体的一个哲学命题。可以这样说,这些散文不需要再用思想去覆盖,其本身就是思想。

赵丽宏从小就喜欢画画,对绘画的爱好一直没有改变。这本散文集里的所有插图都由他亲手绘就。这些插图,构图简约,却又总能暗示出一种联想,一种愉快的情绪,一片令人向往的风景。他用最微妙的线条,把散文所要表现的核心诉诸于视觉形象。这是唯独属于赵丽宏的绘画语言。除此外有些散文篇章里,还引用了一些赵丽宏的诗和西方名家的诗句,这些诗不长,也就仅仅几句,却因丰富的超现实意象和隐喻性,而使得整篇散文更具丰盈性。

这个夜晚,我看到天空所有的星星都睁大了眼睛,在跟我一起阅读这些散文,窗外林子里的几块石头,坐在那里,默默地陪着我。开着的窗子,有微风吹进来,同时也吹着这些文字,于是我看到这些文字发着皎洁的光,与月光一起,照着我。

起来下不去的是山,伏下又起来的是水,赵丽宏的散文就是这山和水,由无数次起伏积聚而成,毫不做作的神韵与宁谧是山,情致深婉的是水,它们无一不深深地感染和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和情操。

赵丽宏说自己就是一棵历尽风雨的芦苇。读着《江芦的咏叹》,我的眼前常常幻化出,在崇明江滩、河畔、沟边那些大片的芦苇,它们沉默地站在河两岸,风压弯了它们柔弱的身躯,但待风过,它们又坚强地挺直了腰板。冬天里,它们顶着一头的白发,站在那里,如同一位位母亲,在遥望着期盼着远方的孩子回家。这个时候,我仿佛看到年少的赵丽宏,正行走在那片孤岛上,如一枝纤细的芦苇,迎风而立,弱而坚!

保持生活和经历的易感,才能回味自己所看到所遇到的一切。青年时生活中稀缺的敏锐、体恤、良善,让赵丽宏即便到现在,也永远年轻,永远心存温良。

在生理需要和物质生活之外,只有精神生活才能扩展生命的深度。譬如阅读赵丽宏的散文集《江芦的咏叹》。

2023年7月15日于沪

0 阅读:28

鹏程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