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新闻的一则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位于上海静安嘉里中心的Jellycat CAFé限时体验店开业,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主要是00后)排队数小时,并愿意花费高达2400元的价格购买店内商品。此外,店内独特的打包服务也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据报道,服务员会像处理真实食品那样,为顾客打包可爱的毛绒玩具,并与顾客进行热情互动,询问他们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整个过程充满了趣味性,甚至有混血帅哥提供服务。这些无实物表演(例如用毛绒玩具茶壶倒水)完全依赖店员的真诚和信念感,令不少网友感慨,仿佛置身于一场大型的过家家游戏。然而,也有消费者认为这种方式过于尴尬或是产品价格过高。这些不同的看法反映了不同年龄层及个人消费观念之间的差异。
图片来源:上海静安jellycat
本人也有一段关于文旅消费的亲身经历。前不久,笔者前往武汉为一家公司授课,课程结束后友人提议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去年参加腾讯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论坛时,笔者就对这座博物馆产生了兴趣,但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如愿。这次,我们赶在下午两点音乐会开始前到达了湖北省博物馆,友人购票后我们便享受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盛宴。这场音乐会时长30分钟,票价仅为50元,剧场内大约有400个座位,当天上座率达到了80%。观众中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地游客。与笔者共进晚餐的一位朋友,从小在武汉长大,后来在上海工作,他对武汉的印象是大学众多,人才辈出,文化氛围浓厚。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对于文旅消费的需求较高,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前文旅消费呈现出火热态势,“网红”城市的兴起便是明证之一。然而,尽管成为“网红”的城市不在少数,但能够保持长久热度的却屈指可数,这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有关。为了实现文旅消费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并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供给方式。
Jellycat CAFé的毛绒玩具是跨界合作的成功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精准把握了年轻人的需求,并进行了精心策划。事实上,文旅消费的核心市场正是青年及中青年人群。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文旅消费通常需要亲临现场,这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太方便。另一方面,老年人对文旅产品的消费意愿和能力相对较低。在中国,尽管部分老年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尤其是在文旅方面。因此,针对年轻人文旅消费需求及其快速变化特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比之下,曾侯乙编钟音乐会则是一款适合各年龄段消费者的文旅产品。1978年5月,湖北随州发掘出一座沉睡了2400年的古墓,其中出土的一套青铜编钟震惊了世人。此后,湖北省博物馆与音乐界专家联手打造了编钟音乐会这一文旅品牌,历经40余年的演出,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基于市场需求进行文旅产品的创新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中国古代、近现代乃至当代,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文化资源等待开发,只要在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供给端的创新,就有望创造出更多类似的文旅精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仅如此,文旅产品的开发还需要注重文化内涵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以编钟音乐会为例,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还结合了现代音乐技术和表演形式,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结合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这表明,文旅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新的创意和技术手段,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此外,文旅产品的推广也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可以帮助文旅产品迅速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例如,Jellycat CAFé的打包服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热点,正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力量。文旅产品开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平台,通过创意营销和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
总的来说,文旅消费的持续繁荣需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供给方式。无论是面向年轻人的创意产品,还是面向各年龄段的文化体验,都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文旅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章原载于 2024-09-29《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