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大不易:诗魔白居易

夏小晋 2023-11-02 22:35:19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白居易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十八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频繁接待来访客人有些疲惫的顾老诗人,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说完,打开白居易的诗稿开始阅读,里面第一篇便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其诗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图片来源网络)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会繁茂起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草儿蔓延到远方,侵淹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今天送别老朋友离去,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诗歌原意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但倍受世人推崇的,理是诗中所赞美的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当老诗人顾况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时,眼睛蓦然一亮,再不敢对眼前这个无名年轻人轻看。读完全诗,急忙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又有什么困难呢!老夫刚才的话,只是开开玩笑!”经过顾况大力赞扬和介绍,少年白居易的诗名便传遍了京城。

799年,白居易开始投入科考,第二年进士及第,随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定居于长安。808年任左拾遗,尽言官之职责频繁上书言事,并写了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唐宪宗为此感到不快而向人抱怨:“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到这个名位,他却经常无礼于朕,我实在难以忍受。”815年,白居易被指为越职言事,加上被人诽谤,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在江州期间,白居易写下著名的《琵琶行》。

琵琶行(图片来源网络)

琵琶行  (节选)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了解到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描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之句。本诗为长篇巨诗,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自然流丽,引人入胜。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贬官之后渐向“独善其身”转折。

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内修筑西湖堤防以利灌溉、疏浚六井解决饮水,颇有政绩。这个期间诗人元稹任浙东观察使,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白居易任满离杭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著名的描写西湖景致诗《钱塘湖春行》即是其中一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 (图片来源网络)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与河堤平齐,云气低低地萦绕在水上。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下温暖的树,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忙筑新巢。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更是百看不厌。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正如后代诗家评论,“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白居易的诗富有韵味,雅俗共赏,连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流传甚广。他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他写诗非常刻苦,又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诗句,所以又有了“诗魔”的雅称。

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笃信佛教,75岁安然去世。

1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3-11-27 21:46

    新三影公》 老夫少妻婚最佳, 翁多钱财女若花。 杖藜望门久未待, 是去邻居小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