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所有网红重疾险,摸清了它的设计思路后,我为自己做了一份终极选购指南

保航圆桌会 2024-06-28 16:38:39

“对于本篇内容,篇幅较长。因为我认为,对于一个完整的攻略来说,客观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而短视频更多地是告诉我们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明显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片面的、并且有一些明显的偏向性的内容。因此,我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虽然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但这个攻略一定能给您带来收获。我保证这是许多短视频都无法提供的”

重疾险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险种,就像我们购买小轿车时需要考虑各种选配和参数一样,在整个配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例如,是否应该购买网红产?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优劣如何判断?每个产品的理赔差异是什么?以及轻中重的额外赔付如何计算?可以赔偿多少次?选择储蓄型还是消费型等等......

为了给自己选购一份重疾险,我躬身入局进入了保险行业,深度测评所有畅销网红重疾险后,我终于摸清了它们背后的设计思路!!!并制定了最强的选购指南,希望同样能帮助您了解重疾险的整个逻辑。

由于篇幅较长(长达万字论文级),大家可以根据脑图跳转到相应的章节,先查看最感兴趣的内容

01—保险合同

保险是一种辅助性契约,购买保险后会得到一份合同。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保险合同的基本概念。我将根据手头上的合同进行讲解。对于需要重疾险合同范本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找到我领取,以便对照查看。

在购买保险之前,我们只能看到保险的条款和一些投保规则,只有在购买完成后才能拿到保险合同。拿到合同后,我们应该先看一下目录,其中最重要的四项是保单页、现金价值页、投保资料和保险条款。保险条款在购买保险之前就应该看懂,这也是我们今天内容的重点之一。后面的内容我会详细讲解。如果你拿到了保险合同,首先要核对保险单中的基本信息,如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信息,身份证号和姓名必须对应,不能有错别字,现在都是拼音输入法,很容易出错。

你知道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投保人是为这份保险交钱的人,拥有保险的所有权。被保险人则是保险保障的对象,保险保障是基于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计算出的保费。

受益人一般是指在重疾险中,一旦触发重疾,这笔钱会自动支付给被保险人。如果我作为投保人为别人购买了一份重疾险,一旦被保险人生病,钱应该赔偿给被保险人,而不是我。如果我们购买的是带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那么还会有一个身故受益人的信息。身故受益人是指被保险人去世后,这笔钱将支付给身故受益人。

建议不要默认法定受益人,因为理赔时手续会非常麻烦。根据继承法,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可能来瓜分。如果金额巨大,在利益、人性面前,闹得全家鸡飞狗跳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因此,最好在投保时直接指定受益人,如果之前是法定的,建议尽快改为指定受益人。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现金价值表,现金价值是指这份合同的价值。购买长期保险并不是为了花钱,而是像购买房子一样,除了居住外还有价值。如果需要,可以将房子卖掉。

保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提供的保障,还体现在其价值上。虽然保险的价格不像房子那样由市场决定,而是直接写在合同中,明确了每年的价值。如果我们选择与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在某个时间点,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可以拿回多少钱。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欠我们的钱在某个年度是明确的。

金价值通常会在某个时间达到最高值,有些产品接近保额,有些接近已交保费。因此,在购买保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保单的价值,以及在拿到保险合同后核对现金价值。此外,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首先,现金价值属于投保人,如果投保人死亡,根据保险法,保险金和现金价值将由受益人或其继承人享有。

其次,现金价值是一种资产,可以用于抵押贷款。这意味着,如果你急需资金,但银行无法提供贷款,你可使用现金价值来解决。使用保单作为贷款,一般可以获得现金价值的80%。贷款手续比银行简单,办理速度也更快,非常方便。

接下来是关于投保资料的内容:

这也是我们在拿到合同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投保资料实际上就是投保单的完整版本。那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一段话,与投保单相关的各种问卷和体检报告的各项告知,必须如实完整地告知,所有告知事项以书面告知为准。如果你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根据保险法,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负保险责任。因此,你可以这样理解,所有因未如实告知而被拒绝赔偿的原因,都可以在投保资料中找到。因此,在拿到保险合同时,我们必须再次检查投保资料,特别是健康告知部分,思考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以避免未来理赔时出现纠纷。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及时更正。

长期险有一个犹豫期,一般为15天。在购买保险后的15天内,如果后悔了,可以无理由退保。购买保险后需要检查条款,这也是我们在购买前需要理解的重要内容。

选择重疾险时,最重要的是选择条款。我将市场上畅销的10款重疾险产品全部梳理出来,制作成完整的产品对比表。我们可以一起分析重疾险的重点。如果您需要完整的产品对比表,请在评论区留言或在公众号【联系我】领取。我会持续更新对比表,您可以放心使用。

对于重疾险的对比表格,大家应该不陌生。网上有很多所谓的攻略,但它们通常只对比一款或两款产品。而我今天要对比的渠道会更多,将市面上最畅销的十几款产品全部列出,以便更客观、更全面地梳理。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当我们遇到同类型的产品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理解它。我们需要了解重疾险中的中症、轻症、癌症保障、特级保障、保费豁免以及60岁之前额外赔付等各种专业术语和保障。这可能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非常头疼。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原理,就会发现整个重疾险其实非常简单。

02.重疾是什么?

一般来说,人们购买重疾险主要有两个需求。第一个是,在生病后,不会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质量,能够弥补收入的损失,仍然可以保障家人的正常生活,这是比较基础的需求。第二个是,在生病后,能够有足够的钱去治疗疾病,比如可以指定医生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有足够的钱长时间不工作,还能够有充分的康复疗养、提高生存率、有质量地活着。

因此,重疾险最重要的保障是什么呢?

一定是重疾。

重疾是重疾险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先从重疾开始聊起,把所有责任都过一遍,让大家能够理解它是什么,然后再去讨论如何选择。

关于重疾,很多人存在一些偏见,认为这个疾病的定义很坑人,被称为绝症险。

但我认为有必要为重疾险澄清一下。

首先,就像我们的手机一样,如果某个品牌的手机质量很差,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手机这个工具本身很差,没有价值。重疾险也是如此,虽然某些产品可能存在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重疾险这个工具本身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和使用。此外,我们需要理解官方和保险公司的不同立场。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是为了规范市场,为严重疾病下定义。而重疾险这个工具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并不是为了坑害老百姓。

其次,我们来看一组来自国家精算师协会的数据。

高发疾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为60%。这意味着患上重大疾病,因疾病导致死亡的概率为40%,而存活的概率则至少为60%。此外,另一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共发生了295万起理赔案件。其中,重大疾病理赔占比高达65%,而非重大疾病身故和重大疾病身故理赔分别占比28.6%和5.5%。

当然,轻症占比很少,因为当时保险行业轻症责任还没有普及。

但这些数据至少说明重疾险不是绝症险。

相比直接因疾病导致死亡的绝症,我们更担心的是没有活下去的希望,生病钱不够,甚至会拖累家人,怕的是生不如死的状态。因此,重疾险是有用的。

人类是极其聪明和智慧的物种。如果一个工具没有用,它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那么这个工具早晚会消失。任何工具都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既然重疾险的病种数量不需要关注疾病的定义,也不需要关注所有重疾,它是国家统一标准的保险公司,那么它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呢?

答案是在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其他责任上,比如轻症、中症责任。

轻症和中症体现了重疾险的设计思路--分级赔付。

这个设计思路非常重要,所有责任,包括表格里的额外赔付和多次赔付,都是根据分级赔付理念进行设计的。分级赔付是指衡量哪种情况更严重,更严重的就多赔一些,即重疾重赔,轻疾轻赔。

对于一些相对较轻的疾病,如原位癌、较轻的急性心梗和微创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它们更容易恢复和治愈,因此属于轻症。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只会赔付一定比例的重疾险保额,例如赔付保额的30%。但是,如果一个人既有赔付100%的重疾险,又有赔付30%的轻症险,那么是否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中症。我们知道,疾病的进展是有规律的,它会从轻度逐渐加重。因此,即使轻中症的赔付比例较低,但由于其病情较轻,赔付的概率也会增加。此外,一旦赔付了轻中症,剩余的保费就可以豁免掉。

在了解重疾险责任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条是关于轻中症被保险人的豁免规定。曾经有一位小姐姐程序员,她在交了一年的保费后,因宫颈癌CIN3赔付了15万,并且得到了剩余29年的保费豁免。因此,拥有轻中症责任的重疾险相对于纯重疾来说,就像从只能打电话的手机升级到了智能手机一样,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需要注意的是,这款产品是否涵盖了最高发的轻症和中症,通常情况下,高发的重疾都会对应着高发的轻症和中症。

03—可选责任怎么选?

轻中症基本上好的重疾险产品都是标配的,保险公司竞争也很激烈,现在基本上都有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费力去比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可选责任上。我们可以继续看前症癌症多次赔付、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付、特级保障、60岁之前额外赔付等,这些保障的意思是什么呢?它们的设计思路是否相同?

它们都是分级赔付的一种体现。无论这些责任如何命名和保障,我们都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划分:按疾病分类、按时间分类和按赔付次数分类。

03-1—按疾病分类

首先,按照疾病分级,轻中重症是最典型的分类方式。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分呢?

即使都是重疾,不同类型的重疾也可能有所不同。

从五年的生存率数据来看,重症肝炎的生存率不足20%,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生存率则超过了95%。同样都是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几乎达到了100%,但像胰腺癌和肝癌的生存率却不足30%。因此,我们需要更细致地了解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从治疗花费上看,有些疾病的治疗费用超过百万,需要长期护理。例如瘫痪这种疾病,虽然也是重疾,但病情轻重不一,不能简单比较。因此,在轻、中、重三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对于重疾中的特定疾病,如果患者患有罕见疾病,保险公司会额外赔付,将更严重的疾病筛选出来。在原有100%赔付的基础上,保险公司还会再赔付一倍或两倍。这样,越严重的疾病,赔付金额越高,完全符合“重了重赔,轻了轻赔”的设计理念。

关于更重的疾病是否应该获得更高的赔偿,我认为对于特定疾病的额外赔偿更为合适。因为相对于轻度疾病,更轻微的疾病造成的损失较小,赔偿金额也较少。如果保额为100万,可能只能获得10万至15万的赔偿,这些损失可能我们自己也能承受。

因此,不如回归到重疾险的初衷,让更严重的疾病得到更多的赔偿。

03-2—按时间分级

然后是按照时间分级,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会考虑,如果几十年后我得了重病,赔偿100万可能已经不值钱了。如果我老了以后保额不够,那就太糟糕了。有些人则认为年轻时患重疾会更惨,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钱来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和自己的康复治疗费用。而到了老年,房贷已经还清,子女也已成年,经济负担减轻了很多,因此他们愿意接受较低的赔偿金额。

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如果你认为年纪大需要更多的保额,我们可以将70岁以后的保额从100万增加到200万,想在年轻的时候拿到更多的保额,可以选择在60岁之前额外赔付60%到100%保额的产品,这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无论怎样设计,它都离不开按时间分级这个范畴,只是前期保额更多还是后期保额更多而已。那么,在遇到类似多少岁之前额外赔付的责任时,你能否举一反三呢?我相信听到这里你也一定可以做到。

当然我们别忘了重疾险的意义?重疾险是弥补我们的收入损失的!

在处理这种责任时,我认为增加保额的方式更为合适。因为老年时期,如果我们在财务规划和储蓄方面做得好,并且有稳定的退休金,那么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这种疾病。而在年轻时期,我们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同时也需要更好的治疗方式,因此我们会更加缺乏资金。因此,通过在60岁之前额外赔付这个责任,我们可以为年轻时期提供更充足的保额。最后,根据赔付次数分级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03-3—分级多次赔付

人是否有可能多次罹患重疾呢?当然有可能。相对于一辈子没有患过,或者说一辈子只患一次重疾或轻症,多次罹患癌症是否会更惨一些呢?既然有更惨、更严重的场景,我们可以进行分级多次赔付。

按次数分级也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可重复理赔同一种疾病,例如某些产品有恶性肿瘤多次赔付,无论第一次患的是什么重疾,恶性肿瘤都可以再次赔付,以保障高发疾病的多次赔付。

另一种则是只能多次赔付不同疾病,例如某些产品会规定在一百种疾病中可以赔付两次,或者在20种中症中可以赔付两次,或者在40种轻症中可以赔付三次。这意味着如果已经赔付过恶性肿瘤,那么第二次就不能再赔付恶性肿瘤了,只能赔付其他疾病。

这里需要区分疾病分组和不分组的概念。

分组是指将某些疾病归为同一组别,这非常容易理解,但用语言表达可能会有些绕口。那么,分组的意思是什么呢?假设癌症和器官移植被归为同一组别,那么一旦赔付了癌症,就不能再赔付器官移植了。这样设计可以大大降低二次赔付的概率。而那些属于不同组别的产品,则意味着如果先患了癌症并得到了一次理赔,即使因癌症恶化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也不能再次获得赔付。显然,不分组的情况会更好一些。

那么,在同样的价格下,高发疾病的额外赔付、分组和不分组的多次赔付,哪种责任更好呢?答案是在同样的价格下,癌症的多次赔付会更好一些。

为什么呢?我给大家读一下数据,这是2014年到2018年期间的疾病原因占比。其中,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占比都超过了50%,女性甚至高达82%。

假设一个人会得两次重疾,我们可以将动机分为恶性肿瘤和非恶性肿瘤两类,并计算出大概的概率。显然,两次中罹患一次恶性肿瘤的概率最高,其次是两次都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因此,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方案,那么恶性肿瘤多次赔付优于部分组多次赔付,也优于分组多次赔付。我非常推荐恶性肿瘤多次赔付的责任,因为恶性肿瘤本身是一个持续的复发过程。即使已经罹患恶性肿瘤,再生存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也是有可能的。在这个期间,难免还会再次患病。因此,如果有能够保证多次赔付的重疾险,那就更加诱人了。

当我们理解了按病种、按时间和按赔付次数分级的概念后,就会发现所有重疾险都很容易理解,只是分级方式不同而已。甚至可以自己设计重疾险的保障责任。

04—保障期限

任何一款重疾险都需要保障期限,只有将保障责任和保障期限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险产品。重疾险的保障期限分为三种类型:一年期产品、定期产品和终身型产品。其中,一年期产品属于短期险,而定期产品则有保障至70周岁的选项或保障30年的选项,它们都有固定的终止时间。终身型产品则是超越了固定时间,与生命捆绑在一起的概念。

这三种保障期限有何不同?从概率上看,它们是不同的。

保障一年的产品意味着保障的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而保障70周岁的产品,随着长寿化,则意味着保障的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以生命等长的终身新产品为例,它相当于跨越了一大步,直接提升为一个大概率事件。无论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也不管他的身体状况如何,他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而且,身故的原因无非就那么几种,要么自我了断,要么意外,要么疾病,要么自然死亡。因此,我们可以用终局思维简单地思考一下,有多少人不是因为疾病而去世的?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其次,现金价值不同。

回到[01现金价值],购买长期保险并不是意味着这笔钱会消失。保单本身是有价值的,具体价值可以在现金价值表中看到。对于保障到70周岁的定期重疾,其现金价值在70岁时同步消失。而没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现金价值则逐渐升高,直到高于已交保费,然后逐渐下降,直到106岁或更长时间后消失。

另外就是储蓄型重疾险,也就是带身故责任的终身型重疾险。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将这种保险统称为储蓄型重疾险。储蓄型重疾险的现金价值通常会持续上升,直到最终达到或超过保额。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年期相当于短期租赁,到期后能否续租取决于房东。而定期租赁则相当于长期租赁,到期后不能再租了。但只是将房子归还给房东,因此这两种通常被称为消费型保险。到期后,房子不再是你的财产,而是被消费掉了,这就是消费型保险的意义。而终身型保险则相当于购买了一套房子,不存在到期的概念。

如果你想购买定期重疾险,只需要考虑重疾保额即可。其他保障如轻症、中症、身故责任、特定疾病额外赔付和多次赔付也是定期的。这些保障的实际用途并不大,越全面反而会越吃亏。如果你选择的是终身型保险,再考虑这些附加保障和定制需求。原因很简单,就像租房一样,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度装修。但如果我们自己买房,就可以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比如想要一个衣帽间或书房等。

05—是否要与其他责任组合?

重疾险的身故责任和其他责任(如分红返还型责任)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是否可以把其他险种的责任也加入到重疾险中呢?

当然可以,就像我们的手机一样,如果只有打电话的功能,那就只是一部普通手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加入拍照功能,那么它就会变成一部智能手机。同样地,重疾险也可以将其他险种的责任加入其中,例如寿险的身故责任和年金险的生存金责任等。这些责任都可以被称为共有责任。这样一来,重疾险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它不仅包括专属责任和保障期限,还加入了其他险种的责任,成为了一种混合型重疾险。

保险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这也是市面上保险类型众多的原因。虽然组合可能再复杂,但只要我们理解了其设计思路,就能应对自如。对于混合型重疾险来说,就像杂交水稻一样,有些好,有些不好。如果杂交水稻没有优势,那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呢?但是,如果随意将两种水稻杂交在一起,就能得到优良的品种,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了。

对于重疾险来说,混合保险是否好取决于混合后是否有无法替代的优势。简单来说,比如同样花费购买一部智能手机,不如购买一部只能打电话的手机加上一台单反相机更划算。因为智能手机可以被替代。相反,如果花费相同购买一部智能手机,既可以实现打电话的功能,也可以实现拍照的功能。如果将其拆分成相机和手机,它们都无法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智能手机就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比如,购买一份纯重疾保险需要花费1万元,而购买一份附加分红或返还的保险则需要花费15000元。那么,这种情况下,价格是否就提高了5000元呢?如果提高的话,你可以考虑购买纯粹的分红险或年金险,看看它们能否带来更好的效果。如果你选择分开购买,那么可能会更加划算。因此,大部分的分红型和返还型重疾险都建议分开购买。

06—难选的身故责任

对于带有身故责任的终身型重疾险,它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如果终身型重疾险保障的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在加入身故责任后,它将把这种概率事件转化为一种确定性事件,因此它也具有一些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如果购买的是终身型纯重疾险,最终卖出的价格是不确定的。而储蓄型重疾险,即终身带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则相当于购买了一栋一定会升值的房子。此外,这栋房子还可以定向传承,因此它的价格更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其次,在理赔方面,它会有更大的优势。如果只有重疾保障,保险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条款来赔付。但是,一旦增加了身故责任,当保险公司面临是否赔付的问题时,他们会优先考虑赔付。原因很简单,既然早晚都要赔付,为什么还要这么死板呢?现在赔付了重疾,将来发生身故时,就不再需要赔付了。此外,这也能够减少理赔金纠纷,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最后,投保条件相对宽松。纯粹的重疾险只保障疾病,因此对身体健康要求较高,投保条件相对严格。而储蓄型重疾或带身故的终身型重疾险不仅保障疾病,还包含身故,因此核保条件较为宽松,即使身体有异常也可以投保。这对投保人和保险公司都有利,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大多数人等到30岁后有了家庭责任才想起要买保险。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异常,尤其是在疫情放开之后,很多人肺上都有结节,会有炎症,那么纯重疾就很难投保了。

因此,我想解释一下某些公司所谓的高价动机。它之所以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适合的群体更广,能够允许更多身体异常的人投保。所以保费贵一点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如果非要和一些核保严格的重疾去比较价格,并不太公平。要结合三个方面来看,我们才能够比较出优劣。从功能上来说,储蓄型重疾险,也就是带身故的终身型重疾险,绝对不会坑人。从价格上来讲带身故的终身型重疾险,比纯重疾加终身寿险组合要便宜,只不过它的重疾赔付和身故赔付是两者赔一。现在有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一味地去吹嘘纯重疾,以价格来打压储蓄型重疾险(带身故的终身型重疾险),好像纯重疾就是最好的,这是不对的。抛开所有的责任,只比价格是非常不客观的。

我的建议是,首先,我们不必将纯重疾和储蓄型重疾险(即带身故的终身型重疾险)对立起来看待,它们实际上可以组合购买。这样既可以降低理赔时打官司的风险,比如在可赔可不赔的情况下,如果一家保险公司赔偿了,我可以拿着理赔通知书去另一家保险公司争取赔偿。此外,还可以降低保费,获得更好的保障。其次,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购买纯重疾险,只能购买储蓄型重疾险,即带身故责任的终身型重疾险。但我不必认为自己花了冤枉钱,因为我可以选择一款优秀的储蓄型重疾险,同样不会吃亏或上当受骗。最后,如果你只选择纯重疾险,也可以加入定期寿险,通过两种保险的组合来获得更好的保障。现在,我们已经梳理清楚了重疾险的保障责任。

07—综合考量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选择逻辑。

首先,优先考虑身体健康状况,身体越健康,可选范围越广。其次,优先考虑重疾保额,但并非只有重疾险才有高保额,要在可购买的产品中挑选适合自己的。第三,优先考虑保障期限,建议先购买终身再考虑定期。最后,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挑选其他责任,如60岁前额外赔付多次带身故责任等。建议选择一个60岁以前额外赔付的,再加上至少一个多次赔付,以实现更全面的保障。

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可以选择产品组合。然后根据您选择的责任,筛选出同类产品,比较价格,并综合考虑公司和服务等因素即可。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在价格方面不要陷入绝对的陷阱。实际上,对于所有产品,我们都应该理解。有些产品的价格等于其价值,这就相当于购买了物有所值的商品。有些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如果我们购买了这些商品,那就是物超所值。但是这两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不亏本的。大多数产品的价格都高于其价值,也就是说存在溢价,只是溢价的程度不同而已。

所有产品都有其客观规律,但有些人因担心理赔或安全问题,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购买明显高溢价的产品;另一些人则想避免成为冤大头,抱着价格越高越被坑的心态,一定要购买价格最低的产品。这两种心态都会限制我们的选择范围,就像在中间有路的情况下不走,非要贴着路边开车一样,交通事故的概率自然会增加。

我的建议是认真理性地思考自己的需求,从需求出发,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或低价的产品。只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稍微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些都是我们仅从重疾险功能的角度出发给出的选择建议。当然,就像购买家用电器一样,我们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还要考虑品牌和服务等因素。对于重疾险来说也是如此。

0 阅读:4

保航圆桌会

简介:小镇做题家/保险培训头部机构产品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