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今,《水浒传》已经被搬上了荧屏,有着许多的受众。
《水浒传》讲的是一百零八好汉,由天罡三十六星宿和地煞七十二星宿转世,齐聚梁山泊,替天行道的故事。虽然,最终梁山泊英雄招安了,但是,他们的英勇、义气、豪情和壮志,让读者们为之钦佩,《水浒传》这部书,涵盖的内容琳琅满目,从一个侧面上看,也是明清时期社会的一种写照。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座右铭,宋江为何能够当上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不考虑书中的人物刻画、细节和逻辑,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因为宋江历史上确有其人,《水浒传》描述的原型,是公元1119年,北宋年间的宋江领导的一起农民起义。
水浒传中,有两个让读者费解的细节,非常有趣。其一,水浒传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中,为何没有姓氏为“赵”的好汉?
众所周知,“百家姓”中,开篇便是“赵钱孙李”,赵姓名列第一,是古代当之无愧的大姓,而梁山好汉的人数,超过百位,从概率上讲,一百零八好汉没有一个姓氏为“赵”,仿佛说不过去。
唯一的解释,便是作者刻意而为之。
如上文所说,宋江的原型,出现在宋朝,而宋朝的开国皇帝为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皇帝姓赵,一来为了忌名讳,梁山好汉中没有姓“赵”的。二来倘若有姓“赵”的英雄好汉,岂不是寓意“姓赵的”打“姓赵的”。三来作者或许为了自保,倘若有姓“赵”的英雄好汉,虽然施耐庵所处的时代为明朝,皇帝姓朱,但是也会误解其指桑骂槐,映射当下。
水浒传中的角色取名,都非常讲究,总而言之,水泊梁山中,好汉不姓“赵”,是作者的一种考量。
也有一种解释,认为倘若水泊梁山中,有姓“赵”的好汉,那么他该不该坐第一把交椅呢?继续让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岂不是皇帝在山匪之下嘛?
《水浒传》还有一个细节,也非常有趣,虽然没有姓“赵”的好汉,但是姓“赵”的小人物,却不在少数。
而且,这些姓“赵”的小人物,将英雄好汉送上梁山,起到了或多或少,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人统计过,《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达到了725个,虽然不如《红楼梦》,但是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725个人物中,姓赵的人物就有13个,其中,有宋徽宗赵佶、宰相赵哲、方腊手下赵毅等人,这些人自然站在水泊梁山的对立面。
除此之外,还有送鲁智深上上大相国寺的赵员外、抓拿宋江的赵能和赵得、押送杨志的赵虎等人,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的送英雄好汉上梁山。
《水浒传》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宋朝,而“赵”姓不仅仅是宋朝的第一大姓,同时也是宋朝的国姓,“赵家人”在《水浒传》中,代表着朝廷,以上13个姓“赵”的小人物,诠释的是一个道理:逼上梁山。
而《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没有一个姓“赵”的,也可以理解为水泊梁山的好汉,被逼上梁山,与朝廷彼此不对付。
为何梁山好汉不姓“赵”,为何一些小人物姓“赵”?以上,便是《水浒传》中的这一个有趣细节的解释。
当然,《水浒传》中的有趣细节,还有很多,值得人们深挖细究,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