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人设崩塌最大的人是谁?他为何能力压张辽坐上五子良将之首?

高旭评历史 2024-08-09 05:13:06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如云,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曹家自己人: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五子良将:于禁、张辽、徐晃、张郃、乐进。

本篇要讲的就是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人。

刚出道时,于禁追随的是泰山郡同乡鲍信,鲍信后来为救曹操而死,曹操将其余部交给于禁统辖。从此,于禁正式加入曹操集团,拜军司马(相当于团长)

官渡之战前,于禁屡立战功:

徐州阻击陶谦战中,于禁在曹仁的统领下,成功在泰山郡阻击陶谦主力,迁陷陈都尉

二征陶谦时,曹操遭遇兖州全境叛乱!同为兖州人的于禁不仅没有背叛曹操,反而拼死力战,率兵攻破了吕布两座营寨。

洛阳迎献帝,于禁作为先锋开入汝南、颍川郡,斩杀黄巾军余部刘辟和黄邵,何仪等人率众投降(黄巾军余部何仪、刘辟、黄邵、何曼都是袁术的盟友,袁术依靠他们控制豫州),接着从围袁术部将桥蕤、张勋等于若县,斩其四将,迁平虏校尉。

宛城之战,曹操遭张绣偷袭,曹军从淯水河边一路惨败,退到了宛县以东百里之外的舞阴。于禁率数百人负责断后,击退张绣追兵,顺便收拾了打家劫舍的青州溃兵。

战吕布,于禁数有功绩,因功拜为中郎将。

官渡之战爆发后,刘备在徐州杀刺史车胄,曹操南下决定先收拾刘备,河对岸的袁绍趁机南下攻曹: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袁绍一旦突破延津渡口,长驱之下就能直扑许县。

于禁仅以步卒二千人,就牢牢守住了黄河渡口(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于禁深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联手乐进,主动渡河攻击袁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烧了袁绍三十馀屯,斩首数千,招降袁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官渡决战前,曹营表现最猛的非于禁莫属。

曹操回师后,大喜,迁于禁为裨将军。

两军正式会战后,曹军接连失利,被迫躲进营垒坚壁不出(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见曹军龟缩,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向曹营射箭。在袁军多维度的打击下,曹军开始出现畏惧之色(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

这就是公孙瓒说的: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日穷月蹴,无所聊赖。

兵力本就弱于对方,现在士气又这么低落,这仗还怎么打!

关键时刻又是于禁替身而出,率本部力战袁军,重新鼓舞了己方士气!(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

官渡之战后,曹操论功行赏,于禁迁偏将军,五子良将其余几位战功如何呢?

乐进随曹操攻打乌巢,斩袁绍部将淳于琼,拜为偏将军;

徐晃截烧袁军辎重,拜为偏将军。

张郃览临阵倒戈,烧了攻坚器械归降,拜为偏将军。

张辽数有战功,迁裨将军。

后来进武庙的张辽官职是最低的,为啥呢?

和五人追随曹操的时间有关,顺序如下:乐进、于禁、徐晃、张辽、张郃。

张郃虽然加入最晚,但他的倒戈的确是曹操获胜的关键因素,给偏将军都低了点,起码​来个杂号将军。

那为啥于禁可以甩开乐进,一路飙升当上左将军,稳坐了五子良将之首呢?

昌豨事变是关键。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再叛,于禁急攻昌豨不下,曹操又调来夏侯渊增援,昌豨迫于形势,向于禁投降。

昌豨战力很强, 曹操后来的东西两大将星同时出动,也拿他没有办法(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

两人都是泰山同乡,昌豨以为于禁能为他说好话。

哪曾想,就是这个老乡的身份最终害死了他。

诸将以为昌豨已降,应当让曹操处置,谁料于禁怒斥: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

大义凛然的于禁随后杀掉了老乡昌豨。

昌豨的背景相当复杂,他是泰山郡大佬之一,可以和臧霸称兄道弟(臧霸仕陶谦,破黄巾,与豨、孙观、吴敦、尹礼各聚众),正是仗着自己泰山帮的背景,昌豨才敢三次背叛曹操!

曹操心里恨他至极,只是顾忌泰山帮的臧霸(青徐之事皆有赖泰山诸将),不到万不得已,曹操不想动他们,所以一直容忍退让。

于禁对曹操的心思摸得很透,知道自己主子想杀又不敢下决心,于是把昌豨作投名状给杀了,冒着得罪青州帮的风险,帮曹操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如此忠心,曹操自然对他更加器重(益重禁)

在回想数年前的博望坡之战,于禁的表现就更值得商榷:

当时​刘备一路北上打到了叶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抵御刘备,两军对峙不久后,刘备主动烧营撤退。夏侯惇想率领部队追击,李典劝阻: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

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果然中了刘备的埋伏(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于禁虽然没有同李典一同劝阻夏侯淳,但他却主动和夏侯惇一起追击。

说明什么?

他很懂政治,作为曹魏军界二把手,夏侯惇位高权重,这样的大领导巴结还来不及,即使知道追击有风险,于禁还是陪他同去,有难同当!

你说夏侯淳事后到底是表扬于禁多,还是李典呢?

能打、会治军、不群党,肯当脏手套,还董逢迎,这样的人到哪都是高官的料!

​216年,曹操册封为魏王,此时距官职之战已经过去了16年,这十六年间,于禁寸功未立,但却拿到了最高的封赏,迁左将军,假节钺。

左将军之前是谁干的?刘备!同期担当守备荆州重任的曹仁是什么职务呢:征南将军,假节。

从级别上,曹仁是低于于禁的!

从权力上,假节钺更是远超假节!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获得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

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于禁拥有假节钺,代表他这个外姓人可以随意斩杀拥有假节的曹仁。

除了夏侯惇,曹魏差不多就他军职最高了,此时的曹操是多么信任于禁!

但很快于禁就打脸了曹操。

关羽发起襄樊战役后,曹仁被打的岌岌可危(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秋七月,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曹操为何派于禁去救呢?

1、级别高的不方便

曹丕镇守邺城,夏侯渊已死,夏侯惇在合肥防备孙权。

2、级别低的不放心。

曹休、曹真虽然在崭露头角,但毕竟涉及数万精锐的国战,曹操真不放心小一辈上。

徐晃、张郃打过最艰苦的官渡之战,有大战经验,毕竟都是敌方过来的降将,万一再给你搞个阵前投敌呢?张郃表示这事我很熟哦。

一圈看下来,合适的人选居然只有于禁。

赶赴襄阳后,于禁的表现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但他没想到的是,遇上了汉水暴涨(大霖雨十余日)

关羽掘开汉水堤坝,汹涌的汉水直冲平鲁城而来,直接冲垮了这座城,于禁的所有给养、兵器、盔甲全都被冲走,三万精锐顿时失去了战斗力(会沔水泛溢三丈有馀,城陷;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在荆州水军的团团围困下,失去抵抗能力的曹军被迫投降(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后,一时间有些恍惚。

换个角度,如果关羽、周瑜投降,对各自的阵营会产生多大的震动!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曹魏国力第一、于禁又是军界第二人,即便官渡大战,袁强曹弱的情况下,他都能顶在黄河渡口硬抗袁军。

​怎么就降了呢?!

于禁的投降对曹军的士气打击极大,要不是满宠极力劝阻,樊城即刻就会被关羽拿下,他的不战而降令曹家深恨此人!

更是一手把最晚加入曹营的庞德​送入了曹操的太庙。

于禁投降后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他又落到孙权手里。曹丕即位,孙权为表忠心,向他称臣,同时将于禁等人送返魏国。

曹丕见到于禁后,初始尚以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的旧事来安慰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

曹丕真的原谅于禁了?

他是个爱恨分明的人,对于曹魏官职最大的叛徒,他心里是恨得要死,但是作为万乘之尊,他表面上要做点样子,至于收拾于禁的方法他早已谋划良久。

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

于禁见到后,又羞又恼,不久就死了,早知如此,不如在襄樊拼死一搏,至少在历史上还能留个好名声。

0 阅读:181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