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清廷剧的人都知道,只要进了皇宫除了太监宫女,剩下最多的就是王爷,就给人一种感觉,清朝的王爷好像挺不值钱的,实事真的事这样吗?
还真不是,这里我们讲解一些满清的家谱,翻翻他们八辈祖宗。清朝创业的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那会在关外做明朝的地方官,他算是真经的官二代。
后来努尔哈赤的外公稀里糊涂的,就把明朝的地方官给杀了。这还得了,满族人把明朝的官杀了。朝廷震怒,就派辽东总兵李成梁前去剿抚,相当于东北军区总司令。那会的明军战斗力还是很在线,大军一到努尔哈赤的外公就怂了,外公王杲被押赴北京凌迟处死。
明朝从头到尾,就酷刑这点从来不含糊,从老爷爷朱元璋治理贪官剥人皮填草,到后来的朱棣诛灭方孝孺十族。还有炮烙烫死,把活人炒成一团碳。用铁扫帚把活人的血肉刮下来,留下一副骨架。以及日常酷刑凌迟处死,比较出名的人物有大太监刘瑾,名将袁崇焕,都是凌迟处死,其他不出名的就难以统计了。
努尔哈赤外公王杲就属于,被凌迟处死不太出名的人物之一。这时候努尔哈赤的两个舅舅不干了,老爹要被明朝杀掉了,他们就决定密谋造反。 龙生龙,凤生凤,这家族有血性,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可能是保密工作没做好,还没开始谋反就被人举报了,东北总司令的李成梁派大军剿灭,古勒城阿太和沙济城阿亥。开始很顺利剿灭了沙济城阿亥,到了古勒城阿太就碰上了钉子,久攻不下,然后就有人使阴谋诡计,这就是尼堪外兰,这家伙和努尔哈赤家族不对付。
往城里散布消息,说只要谁杀了阿太,总兵李大人就答应谁做古勒城的城主,好处大大的。然后真就有人杀了努尔哈赤的舅舅古勒城阿太,打开城门请明军入城,坐等邀功请赏做城主。
你想想一座城久攻不下,明军还有不少伤亡,这些明军士兵对城里的人恨得要死。现在城门一开,明军就在古勒城展开了屠城。在这场杀戮中,赫图阿拉城主觉昌安和他的儿子塔克世被明军杀害。
觉昌安和塔克世是谁呢?就是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爸爸,有资料说他们是来劝努尔哈赤舅舅投降的,结果被明军误杀了。后来明朝确实发现是误杀,还给努尔哈赤赔礼道歉,补偿,但是努尔哈赤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他认为这就是尼堪外兰故意搞的,一石二鸟借助明军之手,灭了自己所有的敌对势力。
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必须惩处尼堪外兰这个大坏蛋,结果朝廷认为他是无理取闹,尼堪外兰是帮助朝廷平灭叛军的功臣,怎么能之罪呢。用现在的话就是,我都已经拉下面子给你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么样,见好就收,别不识抬举,就想把这事给了结算了。
你想想看,怎么能算得了,姥爷舅舅造反被杀也就算了,现在爷爷,爸爸也被你们误杀了,我提的要求也很合理,你们居然不答应,一大家子都被杀完了,你赔礼道歉就想完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拿起家里仅有的十三副盔甲,拉起不足百号人,拉起队伍造反了。
万历做梦也不会想到,就这样一个没处理好的案子,最后断送了大明锦绣江山。这是1583年5月,而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吊死煤山是1644年4月25日。也就是说从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到清兵正式入关,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如果算到1664年统一中原,南明永历帝身亡算创业完全成功的话,这个创业时间还要在六十年的基础上加二十年,就是整整八十年。
全过程经历了三四代的创业领导人,在所有王朝创业时长上,都是排名靠前的。估计除了用了几百年统一了六国的秦朝之外,第二个创业最长的朝代就是清朝。
古代王朝有一个文化,就是创业的皇帝叫祖,后面继任的皇帝叫宗。刘邦汉高祖,赵匡胤宋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李渊唐高祖,一代人拿下江山所以就一个祖。
而清朝创业用了三代人,所以清朝很特殊有三个祖,努尔哈赤庙号太祖,顺治庙号世祖,康熙庙号圣祖。这里面还少了一个皇太极,他也是满清的一任创业者,至于为什么没封祖,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讲了。
这就是满清创业的大致情况,从努尔哈赤这里到咸丰,清朝总共出了113个皇子,就是皇帝的儿子。慈禧掌权之下,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按道理讲这些皇子没有成为皇帝就应该是王爷对吧,其实不是的。
清朝的亲王总共就140人,所谓的王爷就这么多。可不是你看到的清宫剧那样,王爷都臭大街了,走哪里就能遇上王爷,随便喜欢一个人就是王爷,宫里摔一跤扶你的就是王爷,墙角一转弯就撞王爷怀里了。受电视剧的影响,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想穿越去清朝,就凭本姑娘的姿色,最差也嫁个王爷,这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百多年的清朝,总共一百多个王爷,就按平均寿命六十岁,每六十年也就三十多个王爷,有人做过统计清朝的皇宫里最高的时期也就两万多人,差一点的一万多人。
你把三十人放到一万多人的皇宫里,千分之三的概率。现在有些公司就几百人,同事之间都还认不全,更别说一千人里找三个人了。可以确定地说,想穿越的姑娘,你们被清宫剧骗惨了,穿越过去在宫斗剧烈的时代,估计很难活过前两集。
还有人说了清朝不是有一种世袭罔替的王爷么,就是老子当王爷,儿子可以接着当啊。一个王爷生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生十个孙子,几代之后不就有几百个王爷了?
你看看人家明朝朱元璋,明朝建立就他和几个老婆,到了明朝末年朱家子孙已经有20多万人了。
这个还真不假,明朝就是这么多王爷,让国家背负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最后不得不改革,把很多王爷贬为庶民,自己养活自己去吧。
清朝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制定了一个规则,一般的王爷不可世袭,过一代降一级,不然这么多王爷还不把国家财政给掏空,把国库给吃穷啊。
所以清朝的王爷有两种,第一种是逐代降袭的,一代是亲王,传二代降级为郡王,三代只能叫贝勒,一直降到将军。
1、第一级:和硕亲王
2、第二级:多罗郡王
3、第三级:多罗贝勒
4、第四级:固山贝子
5、第五级:镇国公
6、第六级:辅国公
7、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8、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9、第九级:镇国将军
10、第十级:辅国将军
11、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2、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第二种就比较值钱了,就是可以家族世袭的王爷,所谓的铁帽子王,说的就是这种王爷,这类亲王有九位。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亲王世袭归世袭,但是每代人只能有一个人世袭。
打个比方吧,咸丰帝的六弟恭亲王奕訢,道光帝封的铁帽子王,世袭王爷。比如奕訢有六个儿子,只能有一个儿子世袭成为恭亲王。奕訢如果有三十个孙子,也只能有一个人世袭亲王,剩下的儿孙都要按逐代降级的规则,确定自己的级别。
现在明白了,王爷其实没有很多,而最值钱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亲王更是少之又少,整个大清也不过才封了9位,而恭亲王奕訢就是其中的一位。
恭亲王这亲王是谁封的呢?就是他爹道光皇帝,可见道光对这个六儿子的喜爱和重视程度。这还不算完,给你看看道光的传位诏书内容: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你去翻历史,从来没有一位皇帝,传位诏书上写两个皇子的安排。基本都是巴拉巴拉一大堆,祖宗礼制了,继任者要遵守哪些规则了,仁慈啊宽宏大度啊,不要犯什么错误啊,等等说明,然后写传位于几皇子,名字某某,在写一个结尾就完事了。
对吧,就是选继承人啊,老皇帝一死,大家打开谕旨一看就看写谁的名字,推谁当皇帝做接班人,剩下一堆都是废话。
有不少皇子,老皇帝活着时候都阳奉阴违的,表面上很乖,背地里根本不听老家伙那一套,更别说死之后了,除了那个名字其他不重要。
道光就玩了绝的,传位诏书上有两个皇子,可见皇六子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我看到过一种解释,也是别人的个人看法,说道光为什么不选皇六子做皇帝呢?
那是道光对老六的疼爱,因为在国家这样的状况下当皇帝太难了,太累了,老爸心疼你啊,你就好好做个亲王就好了,享享福,不用过国事操练,罪就让你四哥受吧! 如果真的是这个原因的话,那咸丰真的是太惨了!遇上一个狠心加偏心的老爹。
有人就说过,如果咸丰和恭亲王换一换,咸丰的日子会好过很多,不至于那么悲催。
也确实是,咸丰是一个顶级戏迷,不光爱看戏,他还能亲身下场去唱戏。你想想能给皇帝唱戏的都是顶级的演员吧,就这些演员唱戏,咸丰还能挑出他们那个字唱错了。
演员说老师从小都是那么教的,然后咸丰从自己那里拿出老戏文,那手指指着给演员看,告诉他们不是你们的问题,是你们老师教错了,所以你们跟着错。
虽然是个跛子,他还是一个浪漫的文艺青年,酷爱兰花, 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对的,慈禧的小名就叫兰儿,从开始的兰贵人,备受咸丰宠爱最后坐上皇后之位。
后来咸丰留下唯一的儿子,就是慈禧生的同治皇帝。慈禧开始也不太懂戏,经常陪着咸丰看戏,咸丰得空就给她讲,这个戏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演员演的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慢慢的慈禧也爱上看戏,后来成为忠实的戏迷全拜咸丰所赐。
这事放在现在也说得通,一个女孩子如果真心喜欢你,谁要去陪你看戏,看电影呢?
如果是因为对方是皇帝,假装喜欢,假装看戏,事情过了就忘了。怎么可能最后逐渐了解戏曲,爱上看戏呢? 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慈禧因为爱咸丰,咸丰爱看戏,最后慈禧也变成了老戏迷。以至于到后来慈禧老了,提起咸丰皇帝还要伤心地哭一会儿。你要说装的那根本没必要,她自己独揽大权,儿子也没了,装深情给谁看? 咸丰和慈禧的感情,是真的情深意切,这应该就是该死的真爱。
谁能从这样一个老妇人身上看到她的深情,以及逝去很久埋在心底对咸丰的爱情。
一个浪漫的文艺青年,顶尖的戏曲大师,如果不做皇帝,本可以潇洒幸福地度过一生,然而命运弄人啊。
在老爹道光的纠结和徘徊之后,在所有人猜测之后,传位诏书终于开出了中奖人名单。答案揭晓,在所有人的跪拜声中,十九岁的咸丰登上了龙椅,开启他预谋已久的帝王之路。
持续更新,,,,后面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