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有一个有意思的习惯,每个老皇帝要死的时候,都想留几个自己信赖的大臣,好好辅佐下一任新皇帝。
或许这就是爸爸留给儿子的爱吧,最后为儿子做点什么,留点什么。一个皇帝能给儿子最后的父爱,可是无数的历史证明,这种所谓的爱是多余的,有的还是成为新皇帝的麻烦。
比如刘邦死了给自己儿子留了一个吕后,吕后专政还搞出了人彘,还让自己儿子去参观,直接把自己儿子搞崩溃了。居然还让自己儿子迎娶自己外孙女,最后刘盈直接撂挑子不干了,没几年就抑郁而终。
秦始皇给儿子留了一个赵高,结果赵高直接换了秦王朝接班人,二世而亡秦朝就给折腾没了。
清朝也一样,康熙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前朝留下的大宝贝鳌拜。
乾隆也一样,他爹雍正皇帝留给他的张廷玉,鄂尔泰,结局也很凄惨。
乾隆给嘉庆留了一个和珅,乾隆这边一闭眼,和珅那边就被抄家,弄死去地下陪乾隆去了。
基本上从秦朝,到清末,这种现象从来没断过。皇帝爸爸的最后的好意,新皇帝从来没领过情。这不,道光皇帝也是这样一个好爸爸,得给咸丰留两人啊,帮助儿子坐稳江山,这两人是谁呢?
一个穆彰阿,这个家伙是道光的信任宠臣,官做得非常大。你看有的朝代有宰相,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清朝是没有丞相,宰相职位。从理论上讲清朝的大学士等同宰相,而这个穆彰阿,就是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 这还不算完,从道光十七年开始,他就担任军机处最高决策者——首席军机大臣。不管文官,还是军机处他都是最高行政级别。
你就明白他这官当得有多横了,他的势力还不止在这两个部门,他先后担任过都察院、工部、户部、兵部的主要负责人,出任过步兵最高指挥官——步军统领。
你想想,他任职过这么多部门,还是皇帝的宠臣,现在还位高权重。自然要发展自己的势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密布在朝廷的各个部门,当时就有人给这些人取了一个名字叫穆党。
这样一个根生叶茂的官僚组织,就可以让新皇帝的很多想干的事,想用的人,干不成用不上。
一个耆英这个也是皇族,爱新觉罗家的,内阁大学士,作为内阁成员。这家伙虽然不如穆彰阿有雄厚的实力,但处理对洋人事务上过于软弱,对洋人卑躬屈膝,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这让咸丰很是看不上,丢皇族的脸。
如果刚上任的皇帝遇上这样的开局,基本都会干三件事,定规矩,培养自己人,干掉不听话不好用的老臣。
放现在企业也一样,公司来了一个新领导,也一样。
抓纪律,
干掉松懈懒散,不积极配合的员工。
培养用着顺手的下级。
咸丰皇帝也一样啊,首先广言纳谏,大家都给出出主意,说说情况,推荐人才,指出国家的弊病。一改道光一朝的颓废氛围,我们携手开启新时代。动作相当的迅速,正月二十六继位,二月初八就下旨求进言,中间只隔了11天。定规矩,抓纪律,变风向。
第二培养自己人,这点咸丰做得最差劲,刚开始他的自己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杜受田。你想啊,官僚体系要整顿吏治,底层还要镇压造反,掌控军机处,还有水旱灾情突发救急,以及还有洋人的问题需要处理。你只靠一个老头,怎么能应付得了这么多的事呢,1850年杜老头已经六十二岁了。
选自己的班底,找一群为自己出力的自己人,才可能从各个方面下手,多管齐下才可能拯救这即将衰亡的大清国,而咸丰却毫无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直到七年之后肃顺的才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惜太迟了,那时候的咸丰已经崩溃了。
历史上出色的帝王找人才,这方面做得都不差。
刘邦有汉初三杰,韩信帮他打仗,萧何帮他管财政后勤,张良出谋划策制定战略。
曹操就更多了,谋士荀彧,郭嘉,程昱,贾诩,武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刘备还有诸葛亮,武有五虎上将呢。
清朝其实有一个皇帝实力其实很强,就是雍正,首先在用人上就不拘一格。他用人不管出身,有才,好用就拿来用,手下就有四个汉人大臣,田文静,李卫,张廷玉。而且田文静还是一个监生出身,就是自己花钱进入国子监读书,不是正经科班考实力考取的进士。
当时朝廷里对这种官是看不起的,那又怎样,雍正就敢用啊,雍正一朝算是清朝最鼎盛的一朝。康熙死的时候国库700万两银子,雍正死的时候国库白银储备已经超过5000万两,乾隆死的时候国库已经是所剩无几,留给儿子嘉庆一个和珅。 雍正一朝把国家治理的是很不错的,其中用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虽然咸丰用人不行,但是干掉不听话的老臣,这点做得还是不错的,上台十个月就把,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耆英罢官,回家。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先把队伍带好,然后才能全面展开工作啊。 咸丰也觉得自己干得不错啊,新领导三件事都干了,开局也不错,昂首阔步雄心勃勃开展新局面吧。
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百年不遇的农民起义超级大礼包,让咸丰装上了。清朝历史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太国运动爆发了。
持续更新,,,,后面继续
阁下有帝师潜质,惜不遇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