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至1905年孙宝琦出任驻法公使,后还兼任驻西班牙公使,在欧期间,他用心考察列强政情,参观兵工厂、机器厂,思想日趋维新。1904年孙宝琦上书清廷,倡言立宪,成为清朝大臣中第一个明确提出“立宪”的人。
孙宝琦
孙宝琦1867年生于浙江杭州,早年“好经世之学”,1893年以二品荫生资格在上谕馆考试取列一等,分在刑部贵州司学习。孙宝琦1895年遵例报捐候选道,先后在直隶总督王文韶、李鸿章和裕禄手下当差,办理银钱所、育才馆、武备学堂等事。
1900年庚子事变起,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离京,孙宝琦随扈西安侍驾,办理军机处电报房事务,负责处理京陕间关于议和和朝政的电报,获得慈禧与庆亲王奕劻的赏识。
1901年经袁世凯保荐,孙宝琦实授军机处机密事,1902年被破格委任为驻法大臣,1903年11月兼驻西班牙公使。在考察欧洲政情基础上,孙宝琦向清廷上改革行政、用人、练兵、理财方面的奏折,1904年上专折于政务处,倡议仿照英、德、日之制,确定宪政国体以挽危局,引发舆论关注。
驻法公使孙宝琦与家里人
1905年孙宝琦回国代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出使德国大臣,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孙宝琦与奕劻是姻亲,1909年10月受奕劻推荐,孙宝琦得任山东巡抚,上任不久,他即大展身手,开始立宪活动,还向德国收回了部分铁路路权,为时人所称颂。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宝琦顺应民意,于1911年11月13日宣告山东独立,任山东都督,11天后袁世凯以强硬手段迫使孙宝琦宣布取消独立,经此大变,孙宝琦心力交瘁,告病辞职。
1912年冬袁世凯委任孙宝琦为考察日本实业专使出使日本,以示友善,第二年又起用孙宝琦为外交总长,取代陆征祥处理中俄外蒙问题,1913年11月5日两国签署《中俄声明文件》,埋下了外蒙古脱离中国的恶果。
1914年孙宝琦连任徐世昌内阁外交总长,并兼代国务总理,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抛出“二十一条”,孙宝琦拒绝接受日本要求,遭到反对后,主动辞去总理职务。之后孙宝琦先后担任过财政总长、税务督办等职务,周旋于北京官场。
一战结束后,孙宝琦联合各界人士,发起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收回租界运动。
1923年曹锟贿选成为总统,为收买人心,他在1924年1月授意众议院推举孙宝琦为内阁总理。7月因孙宝琦反对金佛郎案与财政总长王克敏发生冲突,被迫辞职下台,孙宝琦此次担任国务总理,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1925年2月孙宝琦任淞沪商埠督办,1925年8月北京政府任命孙宝琦为驻苏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民国外交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后因经费问题,孙宝琦在1927年3月辞职,正式退出政坛。
孙宝琦
尽管孙宝琦晚年生活拮据,却仍然致力于慈善、教育和实业事业,他曾担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同时还担任全国赈务督办、华洋义赈会长和中法大学董事长等职务。
孙宝琦长期饱受胃溃疡的困扰,多年来只能进食清淡的面食,他在一次港粤社会人士的宴会上过量摄入油腻食物,导致胃病恶化。
孙宝琦
最终,孙宝琦于1931年2月3日在上海离世,享年64岁。
孙宝琦病逝后,段祺瑞、曹锟等昔日的北洋军阀头目纷纷发来唁电,悼念这位清末民初政坛的“不倒翁”。
孙宝琦的遗体被安葬在杭州的杨家牌楼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