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丁公陶文:超越华夏甲骨文的存在,古老密码或以破解?

船长卡戎 2024-02-09 11:27:22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先流传下来许多故事:有三皇五帝的智慧和英勇;有神兽的奇幻和神秘;还有共工、蚩尤、祝融等神话人物的传奇。这些故事藏在古老书籍里就像是历史长河中破碎的记忆片段。传说里头,还提到了华夏族跟四方各部落之间的征战与融合,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诞生的起点。

说到中华文明的源头,虽然传说是美好的,但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出土文物来验证和补充这些故事。比如那15万多片甲骨文,它们构建起了汉字文化的早期体系,让我们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记录生活、交流思想的。

但是,一件奇特的文物却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论。

1992年的新年不久,山东邹平县有个小村庄叫丁公村。有一天,村里的一位热心村民正在帮考古学家们清洗从“丁公遗址”挖出来的一些老陶片。在洗刷一块灰陶残片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陶片的内侧用很工整的方式刻着一行行的文字!就像是古代人写的小日记一样,正好有5行字,加起来是11个神秘符号。这一下子可不得了,专家们仔细研究后认为:这可能是距今大约4200年至4100年的时候,龙山文化的晚期人们使用的文字。

这些刻在陶器上的字引发了广泛关注。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些陶文很可能是当时人们日常使用的简易字。就像我们现在写字不那么规范,但大家都能看懂。严文明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教授。他指出这些陶文已经相当成熟,表明早期的文字已经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

大家都知道的甲骨文是我们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系统。但是呢,甲骨文肯定不是最早的源头。这个“丁公陶文”的出现,就好比是找到了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些字大多是像画画一样的象形字。虽然看上去挺原始,但明显比那些简单的符号和图画复杂多了。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用符号表达意思,而是开始创造真正的文字了。

那这个“丁公陶文”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这块陶片上有11个字符,有点像看到的甲骨文但又不太一样。许多学者以前尝试用研究甲骨文的方式来破译这些符号,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文字系统,就好比用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去读英语单词,怎么也读不准。

1994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社科院的冯时教授写了几篇重要的文章,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古代的文字秘密。其中一篇叫做《山东丁公龙山时代文字解读》,专门研究了丁公村发现的这些神秘符号。咱们国家川、滇、黔、贵这些地方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叫做古彝文。

冯先生认为,“丁公陶文”更像是古彝文。他通过运用古彝文的知识把这些字符翻译出来了。这串字符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从右到左汉译为:“魅卜,阿普渎祈,告,吉长,百鸡拐爪。” “魅”为占卜对象,意即为恶鬼诸邪而卜;“阿普渎祈”意即祈求阿普渎,“阿普渎”为洪水后的彝族始祖;“百鸡拐爪”意为以鸡骨卜卦,属彝人传统的占卜形式。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人在为驱除恶鬼和邪气而进行占卜,祈祷着洪水过后彝族人民的始祖“阿普渎”能够保佑他们。

这个解读意味着,在4100多年前,那块土地上生活的可能不是我们常说的华夏族,而是另外一支古老的民族“夷族”。说到这个“夷族”,它和现在的彝族有很深的关系。早先时候,汉族人称呼彝族为“夷族”,但这名字里头带点不太友好的意思。后来呢,为了让这个名字更尊重人家民族的感情,就改成了“彝”。实际上,彝族人自古以来就自称ni,在汉语中翻译过来就是“夷”。有趣的是,“夷”这个字啊,与古彝文里的“人”字有着相同的起源,可以说“人”是本源的字,“夷”是在后来才演变出来的。

大家熟悉的“华夏民族”、“炎黄文化”这些概念,是不是就完全代表了我们遥远祖先的一切智慧和成就呢?

答案可能并非如此。因为随着更多考古发现或许会超出我们现在对中华上古文明固有的想象范围。比如,人们普遍有的“大一统”的思想。原来在夏朝建立之前,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整齐划一。

以前有个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他研究了很久以前我们国家的历史。他认为,咱们国家的“南北”划分是后来才有的事情。而在夏、商、周三代以及更早的时代,大家是以黄河、济水、淮河流域这些地方为基础,建立起部落和方国的。那个时候,这片大地主要分为东西两部分。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两个院子,东边住着夷族,西边住着夏和周的先祖。

傅斯年先生说,历史的发展就像跟着地形走一样。这两千多年里,最重要的对抗与交流是在东西之间展开的,而不是南北。他还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地理标志就是太行山。这座大山就像是一个分界线,山的东边就是夷族的文化区域,而山的西边则是夏和周文化所在的地区。他管这个理论叫“夷夏东西”。

文明的多样性和交融性就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模糊了固有的边界,赋予其无比的生命力和延展性。那些遥远岁月里遗存下来的民族瑰宝,共同塑造了今日汉文化的辉煌面貌。倘若没有这些千百年的交融汇聚,汉文明或许会是另一番风景,而正是这份多元一体的底蕴,才让我们的文化如此深邃且富有魅力。

4 阅读:712
评论列表
  • 2024-02-12 10:24

    1,仓颉造字绝对不是仓颉之前没有文字,仓颉造字是在原有文字基础上的改造和扩展。2,远古“东西交流”的痕迹留存到现在了。黄帝在西部的甘肃一带(洮河流域),炎帝在陕甘交界的东面(最西是秦安大地湾遗址),炎黄大战炎帝落败,余部分别向南北逃亡。黄帝管河流叫河,所以中间所有的河流都叫河,炎帝管河流叫江,所以南北都管河流叫江,少部分叫河是因为黄帝势力(即中原文化)后续进一步扩张导致的,反过来的扩张没有发生过,所以中间没有一条江。

    船长卡戎 回复:
    您说的很对
  • 2024-03-14 19:35

    [得瑟]小编你这都过时了!夏没挖出来,甘肃大地湾遗址,8千年出土一件器物上有16个字符定为虞朝!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