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的永贞革新,为何仅维持百余日便宣告失败?

学典历史 2024-06-17 22:42:08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驾崩,做了26年太子的李诵终于继位;由于李隆基晚年倦怠朝政,结果导致安史之乱,因此后期的帝王对武将有了猜忌之心,反而更加宠信宦官。

为了打压宦官集团,唐顺宗李诵任用了一批以王伾、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大臣,意欲革除积弊、抑制藩镇与加强皇权,史称“永贞革新”;可这场革新运动仅持续一百多天便宣告失败,这又是为何呢?

其一,处处受阻

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中后期的国力日渐衰弱,不复当初“开元盛世”那般模样;而且权力一度掌握在宦官与藩镇手中,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稍微牵一发就会动全身。

当时整个朝堂已乱作一团,这批人虽有“力挽狂澜”的宏大理想,但缺乏根基,因此,改革处处受阻。

其二,意外发生

李诵登基之前,身体状态就不是很好;然而到了关键时期,他又突然中风,最终导致全身瘫痪;经过御医的全面治疗后,李诵虽保住了性命,但无法言语,难以开口说话。

革新派担心皇帝的身体出现变故,进而影响改革进程,于是加快步伐,先后又颁布了多条新政;可是欲速则不达,他们的革新很难在短时间内初见成效。

随着唐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发动政变,胁迫李诵将皇位禅让给其子李纯。太子李纯在改革期间利益受损,对他们更加没有好感;革新失败在所难免。

唐宪宗李纯继位之后,为了回馈有拥立之功的宦官们,不惜打压革新派,历时100多天的“永贞革新”最终宣告失败,犹如昙花一现。

如果不是李诵身体原因,或许改革将持续推行下去,见效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可惜历史没有给李诵翻盘的机会。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0 阅读:17

学典历史

简介: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