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郁症,你会笑吗?杜乡的微笑和官夫人剪彩的微笑与讨好型人格

云尔育儿知识 2024-02-09 03:51:49

你会笑吗?很多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谁不会笑呢?杜乡的微笑和官夫人剪彩的微笑你听说过吗?

我在指导有心理疾病的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我在对一些孩子进行视频或者面对面指导时,有的孩子会向我呈现一幅笑脸。我知道他(她)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他却违心地试图用轻松的表情或者微笑来遮掩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曾经有几位家长,在和我聊他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可能是出于礼貌的习惯,也是会向我呈现出微笑的样子。其实,他的内心因为孩子的事情搞得非常焦虑。很多时候,我看到这种微笑,内心如针扎一样,我不想让这样的孩子和家长背负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和我说话。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他的书中提到的两种微笑:杜乡的微笑和官夫人剪彩的微笑。

云尔老师

所谓杜乡的微笑就是指发自内心的微笑,眼角上扬,笑出了鱼尾纹。为了纪念发现这种微笑的法国神经学家、解剖学家杜乡(Guillaume Duchenne)而把这种微笑称为杜乡的微笑。他发现牵动内心的微笑的肌肉很难用意志力加以控制。

官夫人剪彩的微笑(Pan American Smile)是指一种应付的而非发自内心的微笑,或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皮笑肉不笑”,与快乐没任何关系。

这里不得不提一项对微笑的研究。

加州大学的克特纳和哈克研究了女子学院1960年毕业照上的141位女生,里面除了三位女生,其余的人都是微笑的,其中一半是杜乡的微笑。克特纳和哈克分别在这些女生27岁、43岁以及52岁时访问她们,询问她们婚姻状况和对人生的满意程度。令他们感到惊讶地发现,拥有杜乡微笑的女生不但结婚了,而且能够长期维持美满的婚姻,30年的人生也非常幸福如意。

云尔老师

塞利格曼惊叹发自内心的微笑竟然能够预测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这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傻白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越简单,生活的就越轻松,就越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相反,一个人想得越多,精神内耗就越多,生活的就越疲劳,就无法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当然,如果有人总是以微笑对待他人,而不是工作需要,那肯定涉嫌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是人格障碍吗?不是!在“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和DSM5里面的人格障碍中都没有涉及到讨好型人格,也就是说“讨好型人格”不是心理疾病,或者说讨好型人格不是人格问题,而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

不过,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表现出讨好他人的现象。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是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另外一个是缺乏界限和原则: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又经常突破别人的界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云尔老师

这并不是说有这种心理感受就是心理疾病,但是,很多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会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至于极端到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要反复纠结我是不是不应该这样做?我这样做别人会不会嘲笑我,或者,我这样做别人是不是会讨厌我,或者,我这样回答是不是别人会认为我有毛病等等。这就属于一种精神内耗。他会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方面,所以,他活得很累,筋疲力尽。

所以,有讨好型偏向的人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心中的自己。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说你好。况且,我们这样的国度,大部分人都是恨你有笑你无的心态。这种文化传统不是几年几十年就能改变的,2千多年的思维强化,深入到基因里面了。在国外,你要防的不是外国人,却要处处防范老乡。你看看近几年的海外凶杀案,诈骗案,甚至电信诈骗全是自己人干的。柏杨老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把国人的丑态写的清清楚楚,到现在不但是没有改善,反而是更加丑陋了。

云尔老师

讨好型人格偏向和家长的教育引导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家长从小要求孩子要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要让别人说自己好,要让别人看得起自己。他们力求打造一位完美的孩子,这种心态其实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用孩子来证明自己的教育的成功,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件完美的作品,孩子从开始认识世界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为父母而活,要活成父母心中的样子,进而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唯独没有活成自己的样子。根据心理学家劳拉·伯克的研究这种思维模式或者说这种伤害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形成了创伤,如果没有进行早期的修复,2-6岁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之后再进行干预已经是非常困难的,甚至终生难以改变。

心理疾病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人认知扭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浪费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心理疾病在心理疾病爆发之前,以各种成功的形式出现,并且令人有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是更加令人遗憾和痛心的事情。这就好比我们辛辛苦苦穷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建造的引以为自豪的一座辉煌的宫殿,最终却只是一个泡影。这是让谁都不会接受的结果,可是他却在很多家庭不断地上演着。

家长们会问:云尔老师,孩子现在已经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应该怎样来纠正呢?我的回答会让你失望!没有最好的最简单的办法!如果有人说他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肯定是别有用心。因为心理疾病是多少代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研究了几百年的问题,至今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那是不是说就不用管他了呢?当然不是,我们知道孩子现在已经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来引导孩子尽量不要偏离正常轨道太远。

这里的耐心和信心是引导好孩子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位家长如果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孩子都有至少90%的可能性不会自己好起来。虽然我曾经过讲过人都会有“复原力”,但那也是在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持续改善,孩子很可能一辈子都会在困境中痛苦地生活。我们通常说“树大自直”,如果没有外部的风调雨顺,他很可能被他自己扭曲压断腰身。还有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也说明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说来说去,还是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的力量,让他愿意让父母帮助他一起战胜困难。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你一定要学会私信我。

用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心理学道理。

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信任与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0 阅读:1

云尔育儿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