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千年祸害

历史快递客 2024-06-12 12:17:40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道,不可不察”,《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道出了兵事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一场战役的胜负甚至能决定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生死,当然“不可不察了”。因此,历代的帝王和朝代没有哪个敢不重视兵事的,作为讲述用兵之法的鼻祖之一的《孙子兵法》自然是受到了历代帝王的热捧。

在《孙子兵法》成书的那个时代之前,由于《周礼》的上千年灌输,人们都把礼仪视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连敌对双方交战也是要遵循礼仪的:比如要先宣战,然后选择适当的战场,等双方都列阵后之后再发起攻击。双方打的都是实力仗,基本上没打之前就能确定谁输谁赢。

就连鲁国的曹沫用个“三鼓而竭”的战术都能被视作经典。取胜的一方也绝不会滥杀无辜:对投降的、受伤的、年老的敌军都是一放了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春秋时期战事虽多,但整个天下的人员和资源损耗并不严重。

但自从《孙子兵法》问世以后,“兵者,诡道也”成了军官们的信条,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不讲诚信的坑蒙拐骗已经是小儿科了,为了削弱敌方的战争潜力,实施无差别的大规模屠杀也是屡见不鲜,给人们特别是社会的底层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每次战争过后,天下户口锐减,甚至减半、减七八成也是常见的事情。

更为严重的是,战争里使用诡计者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反而会被人们当成英雄来对待,享受无尚的荣誉,所以使用者不仅心安理得,还对使用心得著书立传,仿佛是一代开派宗师。

由于擅于在战场上使用诡计的人们,往往会占据朝堂的高位,所以这种不讲道德、只求目标的价值观很快就成为王朝政权的主流价值观,而且由于文官的加持,他们的斗争往往更加残酷、卑劣,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民间的价值观。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生存本来就十分困难,在有了这种价值观之后,老百姓也把目标放在第一位,采用什么手段都是忽略不计了,所谓“成王败寇”,只要你能获得财富、权力,就能获得人们崇拜,就能获得无上的精神价值。

时至今日,我们仍被这种价值观所左右,所谓“笑贫不笑娼”,看看手机上那些穿得少得不能再少、腰肢扭得不能再扭的女人们,恨不得把屁股锤到你眼珠子里;看看那些吃肉恨不得一口一锅、甚至把未成年的孩子当成猪喂的人,恨不得直接对你喊,我就是一道披着人皮的猪,你就明白这些价值观深入的有多深!

0 阅读:106

历史快递客

简介:专注军事、历史类写作,历史需要思辨,分享是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