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的引领作用、工作困境及路径优化

爱农者看闻 2024-08-22 15:42:55
作者:罗越 摘要:在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规划、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和引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工作中还面临着权责分配不清、发展意识欠缺、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信息不全面等困境。可以通过明确权力,厘清职责;增强发展意识,培养开拓精神;争取资金支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多渠道收集信息等路径来缓解工作困境。 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和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驻的乡村干部,他们肩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一、驻村干部制度概述驻村干部制度,也称“驻村制”或“包村制”,是指上级政府为行政村配备一些专职干部,主要负责推动中央相关政策在基层的执行与落实的一种工作机制[3]。该制度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人才汇聚是乡村振兴的智力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4]。”驻村干部就是这支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驻村干部是指国家根据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将一些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退伍军人等选拔到基层一线,担任贫困村、后进村的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负责指导、协调、配合村里做好各项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二是推进强村富民,三是提升治理水平,四是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等。他们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在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驻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推动发展的桥梁纽带,肩负着贯彻中央政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 二、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的引领作用(一)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的伟大事业,驻村干部应积极融入工作岗位,走进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通过调研和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他们可以与当地政府、村民代表等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可行性强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例如,在乡村文化振兴规划上,驻村干部作为文化传承的推动者,可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等形式,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乡村优秀文化。在乡村生态振兴规划上,驻村干部作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一方面提倡环保理念,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农田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推动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5]。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驻村干部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乡村自治与民主决策。他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农户参与乡村治理与决策,提升村民自身的组织与发展水平。同时,在农村基层组织中,也可以通过设立自治通道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增强其自治意识与能力。驻村干部作为农民权益的维护者,可以为村民提供规划、土地、基本养老保险、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此外,驻村干部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调查和了解各个乡镇、村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后,协助他们开展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以确保选拔出的后备干部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并为乡镇党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和发展方案,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乡村发展服务。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驻村干部可以协调资源并争取资金支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驻村干部能帮助当地解决通信、供电、供水、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问题,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电商和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升级农村基础设施,为村庄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等,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6]。 (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驻村干部可以帮助农民探索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他们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升级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上,部分驻村干部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计划,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在打造特色产业上,驻村干部充分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考虑乡村的特点、风土人情等具体因素,与村民共同探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突出本地产业发展的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培训和教育活动驻村干部组织农民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创业意识。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指导、法律法规宣讲等活动,帮助农民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产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乡风文明的倡导者,驻村干部能够通过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驻村干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典型案例,让农民了解到解决矛盾与纠纷是可能的,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矛盾与纠纷,为打造和谐文明的乡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7]。 (六)引进外部资源和项目驻村干部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和项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驻村干部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到农村投资,引进农产品加工、乡村特色旅游、乡村电商等项目,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驻村干部凭借自身能力,组织人才进行在线宣传推广农村项目,吸引更多外部资源进入乡村,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同时,驻村干部帮助村民争取教育医疗资源,促进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支持农村文化教育,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培养农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资源短缺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驻村干部来自不同单位,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的优势,让更多的资金、项目、人才流入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 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从各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分赴各村开展工作,驻村干部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三、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的工作困境(一)权责分配不清一方面,驻村干部身负重任,但上级政府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权力,选派单位也没有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源,这就导致他们在权力、资源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制约,难以顺利开展工作。例如,部分村庄的领导干部和机构部门的职责划分比较模糊,驻村干部经常被指派做一些本职之外的琐事,不仅影响正常工作,还容易挫伤驻村干部的信心。另一方面,驻村干部的职责定位不清。虽然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村党委工作人员等一起从事乡村事务上的工作,但是身份上有差异,开展工作时常常需要面临谁来负责、谁来推动落实、意见不一致怎么办的困惑,会导致部分应该由乡镇干部或村干部完成的工作,如养老保险、治安、档案管理等,也交给驻村干部负责,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甚至会影响其主责主业[8]。 (二)发展意识欠缺1.农民角度。一些农村地区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农民欠缺发展意识和长远眼光,对新的理念和方式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尝试新的产业和经营模式。一些村民没有意识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牺牲小利益去改变、提高自身。 2.驻村干部角度。部分驻村干部存在发展意识不强、开拓能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对我国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及时更新观念,运用新方法、学习新知识、应对新挑战[9]。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基层干部具备更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目前部分基层干部缺乏远见,只注重短期利益,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善乡村生活质量,但却不利于乡村的长远发展。例如,一些地方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些驻村干部对民意的了解不够,没有完全掌握乡村工作方法,导致驻村帮扶工作只是浅层次完成任务。同时,有些驻村干部不了解农作物种植知识,不能有效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只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指定任务。 (三)资金不足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一方面,农民收入有限。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依赖传统农业,缺乏多样性产业、支柱产业和项目支撑,导致经济收入有限。另一方面,驻村干部获得的资金有限。一是驻村干部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二是他们的乡村边远津补贴和生活补贴等待遇没有落实到位,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着多方面资金不足的困境。 (四)人力资源不足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人才缺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政府和上级部门派遣了工作队员,但是这些驻村干部大多是行政干部,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难以指导农业产业生产。农村从业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导致农村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普遍缺乏,农村人力资源逐渐呈现“空心化”趋势,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乡村发展的瓶颈。 (五)信息获取不便捷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驻村干部面临获取村民信息困难。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比如走访、上网、谈话等。农村居民住所分散,出行不方便,走访调查耗时;同时,农村基础设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完善,但是网络延迟、信号不好等情况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加之农民还没有熟练掌握运用线上办公软件的技能,驻村干部难以通过线上调查获取相关信息。 四、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实践工作的路径优化(一)明确权力,厘清职责针对权责分配不清的困境,驻村干部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驻村干部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承着“引导、监督、协调、帮助”的原则,做好调查农村实际情况、传达政府政策、调解农村矛盾、为农民争取利益、监督农村民主建设等基本工作。驻村工作队要厘清驻村的责任,本着到位不越位、总揽不包揽的原则,在不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多与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交流,在思想、发展、目标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把组织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大家都在互相配合和支持中激发活力和热情,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8]。 (二)增强发展意识,培养开拓精神1.农民角度。驻村干部要培养农民的长远眼光,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驻村干部耐心听取、了解农民的想法,与农民有效沟通,通过示范和宣传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接受新的观念和方式,提高对新理念、新技术、新发展模式的认可与支持。同时,驻村干部也要及时将国家的主要政策、重要会议精神等内容传递给广大群众,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重视工作成果的宣传,了解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政府和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2.驻村干部角度。驻村干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队伍,更应该增强发展意识、培养开拓精神。一方面,驻村干部要学会自我提升,加强农业知识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带头致富、传授好的技术和发展思维,从典型案例中挖掘适合本村发展的方法路径。另一方面,驻村干部要接受外部培训,各基层单位要定期听取驻村工作的情况报告,对驻村干部在驻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同时加强与选派单位的联系,将外来资源运用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上。 (三)争取资金支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驻村干部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包括政府拨款、项目资助、社会捐赠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政府要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农投资机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助力农业农村发展,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范围;搭建关于农业发展的投资、融资平台,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要大力发展新的农村金融组织,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让更多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中人才属于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10]。首先,选派单位应选派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责任心的人员。驻村干部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单位选派人员到村帮扶后,也要为派出人员提供持续的智力、资源、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单位的“后盾”作用[3]。驻村干部要利用多种渠道,动员不同类型的人才去为乡村发展服务,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专家及社会团体的协作,引入外来的资源与专家,提供支持和指导。 (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多渠道收集信息为了解决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首先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并向农民宣传和解释。其次,驻村干部可以利用电话或者加入微信群的形式,对需要走访的人员进行简单访问以及约定线下走访时间。对于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也应做到多走多访,询问生活上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全面收集他们的信息,再根据政策进行帮扶。最后,建立驻村干部交流和培训机制来收集信息。此外,驻村干部还应基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乡镇干部的基本要求出发,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的新政策、新法规,以及相关农业知识和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作者:罗越,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来源:《甘肃农业》期刊
0 阅读:3

爱农者看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