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滔滔黄河水 35年“灌”满一百多个崂山水库
饮水思源。如今,拧开水龙头就能有汩汩清流,在市民看来稀松平常的小事,在35年前却一度是“问题”。作为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虽然紧邻大海,青岛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年前,随着引黄济青工程的正式通水,困扰城市发展的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35年来,滔滔黄河水给青岛供应超60亿立方米,超过了一百个崂山水库的库容量。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枢纽和骨干工程,城市供水保障更加充足。
日供水总量每年递增,最高峰近百万立方米
上世纪80年代,青岛遭遇严重缺水,市民们提着水桶和水壶排着长队打水吃。为改变这一情况,在人工一铁锨一铁锨不断开挖下,棘洪滩水库终于建成。1989年11月25日,奔流近300公里的滔滔黄河水流进棘洪滩水库;当年12月9日,水库启动放水洞南洞闸门,向青岛市区送水。棘洪滩水库是引黄济青工程的唯一调蓄水库,设计蓄水位14.2米,总库容1.58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018亿立方米。黄河水抵青后,全部需要先存放于此,而后再向青岛各地输送。
建成之初,棘洪滩水库引水期一般固定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突发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随时调配补水需求日益增加。从2015年开始,固定引水期的时间逐渐模糊,引水期限不断拉长,最长的一次持续了846天不停歇。目前,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已经开始,每天上百万立方米的长江水、黄河水源源不断抵青。
记者从青岛水务海润自来水集团获悉,近年来,青岛市区供水总量每年都在递增,日供水最高峰纪录出现在2023年8月5日,日供水量达到了91.57万立方米。近年来,青岛市用水量不断增长,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12.4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用水量约7.9亿立方米。
黄河水35年“灌”满超百个崂山水库
引黄济青工程自滨州市博兴县打渔张引黄闸引取黄河水,途经滨州、东营、潍坊和青岛4市、10个县(市区),至青岛白沙河水厂。
吃水不忘挖井人。近日,我省组织开展引黄济青工程通水3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引黄济青工程大大改变了青岛市供水格局,完善了青岛市“南北贯通、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此外,还有效复苏了河湖生态环境,随着外调水水源有效置换了当地水源,减少了河道、水库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本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同时将本地水源还给农业灌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特色农业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年,已经累计向青岛市供水超60亿立方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数字或许单调,若以崂山水库的库容量来换算,则要直白许多。崂山水库库容量约为56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35年来,引黄济青水相当于“灌”满了一百多个崂山水库。
今年,岛城是个“丰水年”,入汛后我市降雨频繁,降雨量多。汛期结束时,我市各类水库蓄水量居1960年以来同期第一位,大部分水库长时间高位运行,水库安全运行压力依然很大。截至上月18日,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不含棘洪滩)蓄水56153万立方米(大型水库26923万立方米,中型29230万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多25179万立方米(大型多13596万立方米,中型多11583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9425万立方米(大型多3461万立方米,中型多5964万立方米)。
“双渠双库”客水调蓄架构加快构建
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单渠单库”的客水调蓄模式已超负荷运行。再建一座调蓄水库,为供水安上“双保险”,成为青岛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市启动了官路水库建设。官路水库工程是国家水网重要节点,也是省内在建最大调蓄水库,概算投资91.45亿元,规划设计年调蓄水量5.8亿立方米,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将与棘洪滩水库一起构建起“双渠双库”客水调蓄架构,保障我市供水安全。
自2023年2月全面开工以来,青岛官路水库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围坝填筑、泵站工程、引黄济青连接线等三大主体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50.3亿元,占总概算的55%。
近年来,青岛在统筹本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本地水源挖潜利用,调引长江、黄河水明显减少,在枯水年的2016年至2020年使用客水均超过4亿立方米,2021年、2022年使用客水分别为3.52亿立方米、3.3亿立方米,青岛调引的客水总量相比有所减少。据统计,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年以来,已累计引水超131亿立方米,累计配水91.73亿立方米,解决沿线高氟区85万群众的饮用水困难,提供农业用水20多亿立方米,增产粮食8亿多公斤,增加地下水补给量超10亿立方米,服务企业1万余家,为全省44%以上GDP提供水资源支撑。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