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禄:在武警后勤学院讲课提纲

张哥文化 2024-09-21 11:34:35

按照培训计划要求,我今天讲讲把公文写成美文

把公文写成美文,在我国是有传统的。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的华章,实际上不少都是公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都是向最高领导写的请示报告。这些公文,原本无意于抒情或唯美,却因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竟把奏议或请辞的公文写成了流传千古的美文,“读《出师表》不流泪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谓之不孝”,这就是美文的魅力。

什么是美文?毛泽东曾经提出一个要求:“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我认为,具有这“三性”的公文,就称得上是美文。

第一,通俗——深入浅出

文章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这四种以深入浅出为最好,以深入深出为最差。

列宁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论。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讲到,文章、文件“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在1959年他又讲,写文件要通俗,要有口语,要有目的性。金朝诗人房皞在《谈杜诗》中曾言道:“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做诗。”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面既有态度问题,又有方法问题。态度是指写作态度和学风,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老老实实地说,朴朴实实地写。方法是指思维方法,文字表述方法。

大家都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名牌大学,是培养世界一流拔尖人才的。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会五种能力,其中之一便是“清楚而有效的写作能力”。清楚有效,这四个字看起来并不高深,可以归入通俗易懂之类。

什么叫清楚?清楚就是我们需要表达的东西能够明白无误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并为读者所理解。这需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想清楚,二是说清楚,三是写清楚。

至于有效,即是指文章的主观意图在客观上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毛泽东很看重这一点。他说,文章的好坏,要看效果。自古以来,都是看效果做结论的。所以,清楚有效,既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相当高的要求。什么样的文章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言蔽之:“外行人能看懂,内行看着不外行。”尤其是那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公文,这就需要在起草过程中,进行通俗化、浅显化、大众化处理。

第二,深刻——触及问题

认真分析一下文字材料的历史,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实用文章,还是文学作品,有的写出来后影响非常之大,有的甚至流传千古,成为千古绝唱。当然,也有一些文章,写出后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重视,甚至一出手就无声无息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真研究就会发现,文章反响大小、影响远近的根源,关键看是不是触及到了问题,是不是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写,凡是触及到问题的,影响就大,流传就远,反之无病呻吟,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我们要把公文写成美文,就要敢于触及问题。

问题是文字材料的灵魂,要想写出好的公文,必须要了解问题,很好地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去写。只要善于研究问题,不会写材料的人可以很快会写材料,写材料一般化的人,能较快地提高写作的质量。相反,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尽管付出了很多代价,想了很多点子,材料还是写不好,更谈不上写出有影响的东西。

第三,简明——简洁明快

简明就是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明不仅文字作品是一种形式,更是文章的一种美的素质。一般地说,人的经历阅历越丰富,他的行文就越趋向简明,这不只是与文字修养有关,也与把握现实、洞察世情有关。

如何写出简明的公文? 有个最管用的方法是:精心修改,反复锤炼。好材料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托尔斯泰则把删减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和窍门来看待,并且一生都奉行这一准则,他还告诉别人:“要永远抛弃写作可以不加修改的思想,修改三四次还太少。”文学大师们之所以一再强调修改问题,原因就在于任何认识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比较、推敲、锤炼中逐步完善而成的。要把公文写简练,把比较复杂的意思用最短的篇幅写出来,就如同矿石提纯、元素浓缩一样,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所以文章写好后,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生动——能打动人

胡乔木在《怎样写文件》中曾提出公文生动的三条标准,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二要看得懂;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他还指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的道理是对的,要人家相信,要说服党和人民群众。写文件就是要用道理说服人,不但说服人,还要能打动人,说服着重在理智方面,打动人除了理智方面还带有一点感情,使看的人真正被你动员起来。

(一)要注意以情动人

我们起草公文,目的是给人看的,尽管是讨论工作,但是应该有感情。提倡什么、促进什么要有感情,反对什么也要有感情。

(二)要遵循公文的语言特色

机关公文的语言,有自己的审美范畴。它要求朴实无华,规范准确,含义深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提高公文质量,很重要的是按照公文语言特色,认真进行润色。

一是表述要准确。把握好三个要点:首先,含义要准确。每一句话都只能有一种意义,一种理解,不能有多种理解,不能引起疑义或歧义,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其次,遣词要恰当。特别是注意把握好范围和程度的限定,不能把特定、特指的东西泛化、绝对化。再次,提法要有根据。无论是沿用过去的提法,还是创造新的提法,都要有理有据,认真考证论证,不能凭空想象。

二是内涵要丰富。机关公文不能太浅薄,如同流水账般,要有丰富的内涵。既要有深刻的思想性,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还要有很强的导向性,使人有回味、思考、体验的空间。

三是语言要规范。规范并不是呆板和陈旧,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文章的内容。郭沫若讲:“就语言方面来讲,要求字眼总要用得适如其量。这样,表现的概念才会准确,也才能使人感到鲜明。”他还强调,在选择词句、字眼上,要多用一些心,不要选用深奥的外国式的词句。句法构成要老实一点,要合乎中国话的一般规律。用字有两个秘诀,就是选用现成的概念明确的字,不要用太偏僻的字。偏僻的字不明确,人家也不容易懂。含糊的字——这样可以解释,那样也可以解释的字,最好避而不用。用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字来表达,就可以收到鲜明的效果。

(三)要注意以事感人

一般来说,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感动人。但只有事实还不够。在写作时,你还要考虑,怎样才能把这一事实交代清楚,写得完美,使人读起来有兴趣和味道。

(四)要注意把细节写好

一篇好的文字材料,必定要有血有肉,详略适当,该简的地方一笔带过,该繁的地方不能省略,否则就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像骷髅般丑陋难看。

一是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

二是要把工作中的原则要求讲细致……

三是用形象化语言表述理性内容…

最后,我讲几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就是起草公文而言,应做到写前“四问”,写中“四求”,写后“四看”。

关于写前“四问”:

一要问写的是什么?文体不同,写法也各有不同。讲话、指示、谈话、报告各有自己特定的写作要求,如果不加区分,就可能写出来的东西不对路。比如领导讲话中的论述性内容与理论文章的论述性内容,请示中的部署性内容与指示中的部署性内容,计划方案中的政策性内容与指示中的要求性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混淆了,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不伦不类。

二要问给谁写的?就是说,写东西首先要搞清楚稿子的主体身份是谁。是高级领导还是中级领导?是正职还是副职?不同的身份,在思维层次、考虑问题的角度、内容重心、详略取舍、说话口气等方面,都应当有所不同。高级领导向机关讲得东西就不能太琐碎,一般干部讲得东西就不能口气太大。对上汇报的材料不能像老师教学生一样摆乎一通“道理”,部门领导讲话不能尽是“原则要求”。写领导讲话,要学会运用反映领导职务身份的语言、反映领导性格气质的语言、反映领导个人经历亲身感受的语言,尽可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是领导的口气,而不是机关腔。

三要问写给谁看(讲给谁听)的?要搞清楚,我们写的材料,是向上级领导汇报,还是对部属讲话;是给机关干部讲课,还是给基层群众搞教育。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口气。比如,对上级汇报要简洁干练,对群众讲话要亲切通俗,对部队战前动员要斩钉截铁……。讲话只有增强针对性,才能受到听众的欢迎。

四问稿子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要搞清楚,你写这个材料的目的,是对重要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总结、指导,还是对重大问题进行报告、说明、解答;是对重要理论决策进行宣传、阐述、辅导、讲解,还是一般场合的称赞、祝贺、希望。是新话题还是老话题,是例行的讲话还是敏感的话题,是一般的表态性内容还是重大实质性问题。目的不同,需求也不同,这是机关写作最重要的关节。

关于写中“四求”:

一是求“高”。要做到思维层次上得去,把得准。要站在领导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谋篇布局,写出恢宏大气,写出理论高度、指导力度和思想深度。

二是求“新”。要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语言新。前面讲过,领导讲话不仅讲决策、部署、要求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阐述确定这些决策、部署、要求的基本考虑和基本思想。一个讲话写得成功不成功,对人有没有启发,能不能让人打上烙印,对工作有没有指导作用,关键看有没有超出一般的新内容。

三是求“实”。要做到情况分析归纳实在,紧密联系实际,指导性意见切实可行。领导讲话面对的是做实际工作的人,讲话的基本功能是回答、解决实际工作中提出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因此,要真正能吸引人、打动人,对人有启发,对工作有指导,就必须紧贴实际,实实在在。不能不着边际地说空话套话,不能从头至尾都是报纸上的官话,不能没有着落地只讲一般原则。

四是求“顺”。要做到基本思路顺,框架结构顺,逻辑关系顺,没有“硬伤”。领导讲话必须通顺、准确、全面、妥帖,不能硬掰、硬扯、硬挂、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这是领导讲话的基本功能和性质决定的。领导讲话要用以指导工作、统一认识,如果写得不顺,就会产生歧义,甚至导致偏差,造成不良影响甚者严重后果。

关于写后“四看”:

材料写完之后,不要头脑发热,忙着出手,要“跳”出来,凉下来,回头看,自己当听众和读者再验收一遍。

一看到位不到位。层次、态度、思想、语言是否符合要求。

二看得体不得体。是不是做到了符合讲话人的角色,维护发言者的形象,顾及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火候分寸,照应到相应关系。

三看严谨不严谨。是否经得起检验、推敲,有没有立不住的说法和提法,有没有引用不实不当的数据、事例和情况。

四看细致不细致。关键处有无文字错漏,有没有明显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装订、页码等是否恰当。重要环节要准确无误。

通过这四看,把好“五关”:一是把好政策关,确保公文的权威性;二是把好内容关,确保公文的准确性;三是把好结构关,确保公文的严谨性;四是把好文字关,确保公文的缜密性;五是把好格式关,确保公文的规范性。

0 阅读:0

张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