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万国来朝:被异族风情感染的唐朝女人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麦子历史 2023-02-28 22:20:27
引言

母系氏族的社会早已经慢慢远去,深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女性在历史上地位不高。“暂无异生之子”是杨坚对独孤皇后的承诺,自隋朝起女性的地位就慢慢的有所提高。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

这是描写古代女才人薛涛的一句名诗。薛涛是唐朝名动京城的大才女,而被广为赞赏的不止是她的诗更是她的人。

在古代那种封建大环境下,能够对待才子闭门谢客的女性却不稀有。唐朝太平盛世所塑造的女性个个才情兼具,风雅洒脱。

唐朝有名的盛世便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他们俩统治的时期相隔了个——“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女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也是唯一一个女帝。“幽禁中宗,改国号为周”女子异姓革命乃旷古未有之事。但那时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敢这样做?

唐朝一直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等。

这些无不体现了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开放了,思想也紧跟着开放。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的缩影下,唐朝女性的地位已经慢慢提升。那种提升是社会对女性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提高;以及女性的自我认识程度。这样的情况是真正意识上的提高。

唐朝女性早已意识崛起,她们不再愿意被封建社会剥削。而武则天也仅仅只是一个女性反抗的历史缩影罢了。

但是这也仅仅只能够体现唐朝女性的地位相比其他朝代而言有一定的提高。唐朝女性敢如此做敢如此为与其开放的文化氛围脱不了干系。

武则天

一、“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朝女性丰盈不失美

杜甫夸赞唐朝少女,神态细腻柔和皮肤光滑、体态丰盈健康。唐朝女性那时的妆容以柔和不输英气的眉毛为主,显得更加大气宽阔,这样的女性妆容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盛唐的万国来长的盛世让女性妆容变得浓墨重彩,她们是长安城的人间富贵花。唐朝女性不仅把盛世画在脸上,还把盛世化在历史的长河中。

民族大融合的开始让女性的妆容呈现宽阔大气,眉形粗长这样侧面体现了民族的包容。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位执政时唐朝女性的妆容是华丽之最。

在那时作为人间富贵花的你每天有十一种眉形可以画,每日在额间贴上美丽的花钿,在脸上涂满艳丽的红妆。

元稹的《恨妆成》里这样描述:“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万国来朝”不但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而且促进了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的传入。胡人带来了乳制品和胡服,乳制品让贵族少女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

在这样的饮食文化氛围下,唐朝女性慢慢体态丰盈。她们以丰盈体现自己吃得好,贵族少女的带头作用让大街上入目皆是丰满的女性,久而久之她们便以丰盈的体态视为美。

盛唐时期传来的乳制品和肉类,让长期以小麦为食的唐朝人开始逐渐改变饮食习惯。她们开始大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营养过剩的女性逐渐丰盈。

原来纤细的衣物设计也无法包容下这样的身材,身材渐渐丰盈的情况下,女性的裙摆慢慢变宽松大摆。

《唐宫仕女图》

传来的胡服较唐服而言会更加方便她们骑射,裤装为主的服饰有段时间非常受唐朝贵族少女的追捧。而外国文化的输入让唐朝文化变得开放起来。

女性的衣物变得以襦裙单衣为主,较以前的款式而言更加袒胸露乳。那时开放的风气让唐朝女性们可以着轻纱甚至女扮男装。

盛唐女性的裙袄逐渐下移,丰盈的她们只能支持起雍容华贵裙摆宽松的衣物。

文化民族的交融和沟通带来了佛教,佛教主张“万物有灵”。那么怎么表现万物的“灵”?通过艳丽的色彩碰撞。

天竺人的配色强调色彩对比强烈,个性鲜明,拥有昂扬向上的气势,这给唐初女性古朴素雅的服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赵逸公墓仕女图

唐朝的服装立即吸收了这些特点,一时间,一件件生机勃勃的服装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卉,绽放在长安城中,大胆的配色让盛唐的女子变得更加灵动活泼俏丽可人。

从以下唐代张萱所作的《捣练图》中可以看见唐朝女性的妆容以及服饰。她们的妆容多样化,服饰色彩饱和度高且款式开放大胆。

盛唐诗人李白曾经夸赞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栅露华浓”在古代一个臣子敢这样夸赞皇帝的妃子,说明那时候风俗大胆,同时更加可以体现唐代女性敢去展示自己的美貌。

而唐代的艺术家也愿意记录唐代女性的美,有的人会雕塑女性的一颦一笑:有的人去纸绘女性的绝代风华。

而自唐代之后便很少艺术家愿意刻画女性之美,但艺术家们是认为刻画女性自降身价:还是默认没有刻画女性的习惯呢就不得而知了。

《捣练图》

所以唐代不仅是女性艺术作品最繁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巅峰时期。

唐服饰和饮食改变既生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尚,又是唐朝人善于接纳外来事物胸襟开阔的体现。悲哀的是我们的唐朝女性,自始至终也只能按照世俗的意愿而活。

二、“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唐朝女性才情双赋

这句诗是唐朝著名才女鱼幼薇《赠邻女》的颔联,这千古名句无一字怨却句句都在泣。共情程度让我们局外人读起这诗都不免怅惘,找到一个真心待自己的男子真的比寻珍宝还难吗?

那时封建女子敢于对世人控诉自己的绵绵情意,这样的世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蒹葭》中赋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时的女子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只能隔着一条河流互相“斜晖脉脉水悠悠”用眼神传递如丝的情意,最终“肠断白萍洲”。那种不敢宣之于口的爱意在盛唐时期被一一阻断改变。

唐朝四大才女“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这四个才情满怀的女诗人都有代表情诗,是她们起头告诉后人,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的情意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宣之于口。

“谈著相思曲,弦长一时断”这是李冶在告诉世人,她为情郎作了首曲子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弹奏,却没曾想弹奏得太多次琴弦都断了。

唐朝女子如此浅显直白的情意,敢于大胆追爱示爱的行动是当今的我们也当学习的典范。

那么贵族少女就不敢写情诗了吗?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在武后当政时,她极其欣赏年少盛名的女子。

有一次年仅十四岁的小婢女所赋了一首《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那诗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凄苦的爱意让这首闺怨诗名动皇宫。而这首诗的作者便是一岁被抄家沦为婢女的上官婉儿,在宫禁中的女子敢赋闺怨诗,敢在偌大的皇宫中讲情爱。武后的默许,让唐朝女子开放自由地寻找有情郎。

那么为什么唐朝的女子民风开放呢?自然是因为科举制的影响让许多寒门弟子有机会上一个阶层,少女们能够选择的范围不仅仅是王公贵族,还有寒门子弟。

唐朝著名奸相李林甫虽在朝堂奸诈,但对待自己女儿婚姻观是开明至极。他在自己议事的地方开个窗户,让自己的六个女儿在窗外偷偷看,看上谁他就去替自己的女儿说媒。

这一例子足以证明在唐朝女性慢慢地拥有了较大的择偶权。正是因为唐朝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唐朝女性才能得到较大的自主择偶权。

相对于贵族少女,平民女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礼数束缚也相对小。参与劳动生产使得她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异性接触,开放的社会风气让她们敢于勇敢地追求爱情。

但是这种“开放”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开放,而是勇敢表达大胆示爱。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也有所记载“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由此可知,当时男女自由恋爱择偶的现象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甚至唐朝颁布的法律《唐律疏议—户婚》都规定了女子追求爱情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让女子敢于大胆求爱的原因不仅仅是科举制的盛行,还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唐盛世。

她们在开放的文化熏陶下,敢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法律教条的制约;没有道德风尚的约束。唐朝女性们勇敢热烈的爱情观也值得如今的现代女性去赞扬和学习。

结语

南宋程朱理学用“存天理,灭人欲”和“三从四德”道德约束绑架女性,她们被世俗牢牢禁锢着,失去了本身的自由。于是渐渐地变得沉静,不再活泼,失去了天性。

被程朱理学精神控制下的女性个个呆滞,失去了本身作为女子应该有的灵气,她们不再如唐朝女性一般敢于大胆示爱,勇敢向心上人表白。

所以古代女性生活在开放的唐朝盛世是多么的幸运的一件事,在那样开放自由的大唐盛世所培养的女性也更加活泼可爱自由自在。

唐朝女性的两大特征总结起来就是“穿衣自由”和“恋爱自由”。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新时代女性的我们,有时甚至比起唐朝女性而言更加不自由。

风靡全国的“白瘦幼”极端审美;穿吊带就被认为暴露的女性;学生时代的懵懂被当做笑话等等,这些相比唐朝而言却并不自由。

相对比而言,唐朝女性的精神世界更加开阔的原因是因为她们的社会包容度较高。以至于她们拥有着自信刚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质,阔达纵情的性格特征。

而新时代女性虽然生活在新中国,但是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度却只减无增。我们不再敢于如《清平乐.夏日游湖》“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我们不再敢于大大方方地“感郎不羞郎,回声就郎抱”。因为我们害怕被舆论淹没,被社会吞噬。我们再也不敢对情情爱爱宣之于口;再也不敢衣着清凉的走上街。

之所以新时代社会的人并不认为这些事情是正常现象,是因为现代人眼里对女性的正常行为和正常穿着的要求甚至比唐代女性的要求还高。

古来中国的书生先生和夫子们总是会诋毁女性的存在,甚至于利用女性正常的一面做文章。他们抨击女性的大胆示爱,抨击女性的身材,甚至于抨击女性的才情。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活的状态下,唐朝能够从那样封建腐朽的社会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唐朝给予女性的包容度不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精神世界的微小细节。

换言之当今中国?生活在这样自由开放的社会,我们连最基本的穿衣自由都很难做到。现在我们所有女性统一审美不符合的被淘汰出局“不好看”或者“胖极了”等等。

这样的语言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社会是否是开放的呢,还是实则腐朽。但最终,无论是盛唐女性还是我们都会永久被社会打上烙印。

参考文献:

《开元天宝遗事》

《太平广记》

《开放的唐朝婚姻》

0 阅读:12

麦子历史

简介: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