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刘桂元的故事(中)
富而有义□记者 王耀 商英
芮城,风陵渡经济开发区。
由于此时尚属生产淡季,偌大的东风食品厂里,只有少数行政人员,董事长刘桂元的办公室里,却挤满了人。“他们都是前来洽谈合作的供货商,马上就谈完了。”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这位61岁的企业家搓了搓手,“真不凑巧,目前工人都放假在家。”顿了一下,他接着说,“不过我们厂子的工人都是这附近的村民,我打电话看他们谁在家,让他们来一趟。”
“叔,找我啥事?”“姨父,我来了。”“哥,我来迟了,没耽误事吧?”……说话间,来了3名工人。
看出来记者对这稍显“混乱”的称呼有疑问,刘桂元解释:“我跟工人们都当亲人一样处,整个厂子几乎没有叫我刘总的。”
我们的采访就从称呼刘桂元为“叔”的苏康峰开始。
26岁的他和父母三人都在东风食品厂工作。苏康峰说,他称呼刘桂元“叔”是有来由的。苏康峰的父母原本是刘桂元在芮城县供销社的同事。1993年,东风食品厂创立之初,两人就是第一批工人。后来,夫妻俩因为要开办自己的食品加工作坊,离开了东风食品厂。再后来,因为经营不善,他们又回到了东风食品厂。2020年,苏康峰也进入东风食品厂,成了父母的同事。
谈及在这里工作的感受,苏康峰说,除了比同类企业薪酬优越外,最吸引他的,是东风食品厂的“人情味”。
2021年冬天,苏康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女朋友决定要去北京打工。这让苏康峰整天闷闷不乐,工作时也无精打采。
知晓这一情况的刘桂元主动找到他,“康峰,我给你放半年假,去北京找姑娘好好谈谈”。
半年过后,苏康峰成功携得佳人归,并于去年举行了婚礼。
“我在北京半年,也是给别人打工。出去之后一对比,亲身感受到‘东风’大家庭的温暖。我觉得跟着刘叔干,有奔头。”苏康峰说,厂子为每一名员工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晋升机会,而且薪资待遇优于同类型公司,员工的幸福指数很高。“在公司工作期间,我买了车,买了新房,可以说,东风食品厂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
与苏康峰不同,40岁的姬晓华是刘桂元的外甥女婿,是实打实的亲戚。但2010年他加入东风食品厂时,只是个初出茅庐的“穷小子”。
姬晓华清楚地记得,初到厂子,他的工作是跟着刘桂元一起送货、跑市场。每到一地,刘桂元总是跟他一起搬货、卸货,一点儿也没有老板的架子。
工作3年后,刘桂元还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绍给了姬晓华,解决了他的婚姻大事。“我结婚时没钱没房,全是靠我姨父贴补了十来万才把媳妇娶回家。这两年,我们买房、买车,姨父也帮了不少。”
刘桂元坦言,这些年来,东风食品厂一步步发展壮大,职工功不可没。“在这一过程中,老板一个人赚了钱不是好事,只有与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让所有人都能赚钱,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刘桂元的话:建厂31年来,从来没有欠过薪;过去的15年间,员工人均年收入从4万元提高到6万元。
“多亏体检时发现及时,不然等病发了就迟了。”回想起去年患病治疗的经历,杨艳霞至今深感幸运。“厂子一直关注我们员工的健康问题,缴纳医保、定期体检一样不少。”
2023年2月,东风食品厂如期组织全体职工体检。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胆结石,建议手术”,杨艳霞一下慌了神。
“走,我开车带你去西安看病去。”得知消息的刘桂元,开车带着杨艳霞夫妻到近200公里外的西京医院,而且全程陪着没出过远门的二人就诊、住院,一直坚持到手术完成才离开。
离开前,刘桂元拿出了一万元现金交给杨艳霞:“你安心养病,钱不够了再跟我说。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联系,全厂人都是你的支柱。”
出院返岗后,杨艳霞比以前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做人要讲良心,厂子待我们这么好,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80岁的老员工杜步岳,在其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也坚持每周到厂子里“转一转,看一看”。
东风食品厂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善待员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文化’”当作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秘诀之一,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也做到了不减一名员工、不减一分钱工资、不减一分钱福利待遇,让员工真正拥有主人翁的尊严感、家的归属感和发自内心的获得感,进而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2024年06月19日运城晚报编辑/董应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