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晓声:在京郊买房为童年好友安排工作,出钱为他治病,真情感动人

文娱史记 2024-02-27 15:38:09

在当代作家中,梁晓声的作品以文笔简洁、情节感人著称,他深情讴歌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里体现的人文关怀,与他在现实生活里的身体力行是一致的。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艺品与人品的知行合一。在梁晓声的写作生涯中,他与一位普通打工者的故事感人至深。

01童年时的玩伴,忽然向梁晓声求助

1993年的春天,梁晓声正在家中写作,突然响起敲门声。他打开门,就见一位身材瘦弱的年轻人站在眼前。那些年梁晓声发表了很多作品,他小说里浓厚的人文关怀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因此经常有农民工找向他寻求帮助。梁晓声每次都身体力行,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别人帮助。

面对这位年轻人,梁晓声以为又是来寻求帮助的农民工,便疑惑地看着他。谁想来人说:“二哥,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二小啊!”梁晓声仔细辨认,终于回想起来,说道:“你是二小?哈尔滨的二小?”来人点点头说:“对对,我就是二小,当年咱们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我父亲姓卢,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二哥您还记得我啊?”梁晓声连忙说:“记得,记得,你怎么找来了?”

少年时的梁晓声是在哈尔滨光仁街十三号度过的。那是一个大杂院。60年代初,梁晓声一家搬进这里,与一户姓卢的人家做了邻居。卢家有5个孩子,姐姐叫卢大凤,哥哥叫卢玉龙,老三叫卢玉峰,还有两个妹妹。卢家以收破烂为生。自从梁家与卢家做邻居后,关系一直很好。

梁家几个兄弟与卢家的孩子们按照年龄“论资排辈”,他们叫卢家两兄弟为“大小”、“二小”,而卢家兄弟则亲热地叫梁家兄弟为“大哥”、“二哥”。那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普遍不富裕,卢父每日早出晚归收破烂,梁晓声的父母也上班,平常时候,大杂院里只有孩子们在家。于是两家结成了深厚的友情,在生活上彼此帮助、照应。真应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

少年时的梁晓声喜欢看书。由于卢父经常回收到一些旧书、旧杂志和旧报纸,因此每当卢父拉着架子车回到大杂院时,梁晓声总是习惯地爬到架子车上寻找喜欢看的书报。每当此时,卢父总是大方地说:“喜欢看就拿去。”久而久之这成了梁晓声的一个习惯,经常在卢家的破烂堆里翻看书报。但他知道卢家以收破烂为生,经常拿人家的书报也不好,但卢父从未抱怨。

卢玉峰比梁晓声小10岁。他知道梁晓声喜欢看书,因此每当父亲拉着架子车走进大院时,懂事的卢玉峰就主动跑到架子车上,把认为好的书报挑选出来送给梁晓声,那时候卢玉峰才5岁。

1964年,梁晓声的父亲到外地工作。不久之后他哥哥考取了河北唐山铁道学院。为了帮衬母亲过日子,梁晓声只得在课余时间到郊外去拉小车、捡煤渣,挣钱贴补家用。每当此时,懂事的卢玉峰总是跟在梁晓声身边,给他充当帮手。不熟悉两家关系的人,还认为他们是亲兄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在唐山铁道学院的梁晓声大哥忽然患了精神病,被学校送回来。面对这个棘手情况,少年卢玉峰经常帮助梁晓声照顾大哥,成了大哥患病后记得最清楚的人。

1968年,梁晓声一家离开大杂院,两家再也没有见面。谁能想到,再次见到卢玉峰已是20多年后了。

02

为救父亲卖掉房票,自己却居无定所

离开哈尔滨后,梁晓声成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由于喜爱文学,梁晓声参加了文学培训班,并写出小说《向导》发表在报纸上。梁晓声的出色才华引起复旦大学一名老师的注意,当他看到梁晓声的《向导》后,极力推荐他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这时已经是1974年。

也是在这一年,年仅15岁的卢玉峰也离开哈尔滨到乡下插队去了。农村的生活是清苦的,对于从小生长在哈尔滨的卢玉峰来说,那些年的日子过得艰难可想而知。后来,像卢玉峰这样的年轻人又纷纷回到城里。可城里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家人口多,姐姐和哥哥虽然已经结婚,但没有自己的住房,只得在老房子旁边搭了几个棚子,算是安顿下来。两个妹妹还小,都没有工作。卢玉峰回城后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得依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可屋漏偏风连阴雨,卢玉峰的父亲得了重病,又恰逢大杂院开始搬迁。鉴于卢家在大杂院住了很多年时间,卢玉峰兄弟姊妹们都分到了房票。住房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可父亲的病还要看。卢家兄弟姊妹们虽多,但给父亲看病花费甚大,拿不出这么多钱。无奈之下,卢玉峰只得把自己的房票卖掉给父亲凑够医药费。但遗憾的是,父亲的病没有医治过来,最终撒手人寰。

应该说,卢玉峰卖掉自己的房票是做出巨大牺牲的。姐姐和哥哥已经结婚,他们需要房子,因此不能打他们房票的主意,妹妹还小,以后的路还很长。单身的卢玉峰只能自我牺牲。可房票卖掉,父亲的病依旧没有医治过来,卢玉峰等于是人财两空。但他并不后悔,毕竟没有留下遗憾。

然而,现实的问题卢玉峰必须面对。大杂院拆迁后,姐姐哥哥和妹妹们搬了新家,他却没有地方住了。在任何时候,住房都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城市里,卢玉峰没有正式工作,买房是连想都不用想的。他又不可能与姐姐、哥哥住在一起,于是,卢玉峰成了哈尔滨的“无业游民。”

他干过很多活。拉煤、搬运、给人掏厕所……白天还好说,可晚上去哪里住宿成了一个问题。那时候他经常在火车站候车室、医院门诊大厅、工厂锅炉房旁边住宿。因此还被人当做流浪汉抓住过。

当梁晓声听到卢玉峰的讲述时,不由问道:“难道你哥哥、姐姐,不能帮帮你吗?”

卢玉峰叹气道:“别提了。他们工厂效益不好,都下岗了,就是想帮助我,也没有能力帮我。不瞒你说,我们虽说都住在哈尔滨,可平时很少见面,一年之中,也就是春节时才团圆一次。”

卢玉峰向梁晓声讲述了有一年除夕的情景。卢玉峰找地方刮了胡子,又换了一套干净衣服到大哥家过年。当哥哥、姐姐和妹妹们问他干什么时,卢玉峰撒谎说,自己的工作一天到晚很忙,生活还算不错,因此你们不必操心。吃完年夜饭后,卢玉峰撒谎说还要加班,赶紧离开了。他没有住处,但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不想给姐姐和哥哥添麻烦,只得四处寻找过夜的地方。

卢玉峰知道,这样生活下去不是长法,姐姐和哥哥无法帮助自己,他只能自己想办法。他终于想起当年在大杂院住过的大哥梁晓声,已经成了著名作家,何不去北京,让梁大哥给找个工作呢?

于是,走投无路的卢玉峰来到北京,找到了梁晓声。

“二哥,只有让你给我指一条生路了。”

卢玉峰来到北京后,梁晓声立即为他的工作而奔走。他是作家,平常主要联系的是文化、教育单位。卢玉峰文化水平低,因此很多文教类的工作干不了,好不容易给他找好的工作,他往往难以持续下去。在农村插队时,卢玉峰学会了泥瓦匠、木工活儿,可他身体瘦弱,建筑工地上的活又繁重,不适宜长久干下去。因此那年一直到秋天,卢玉峰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长期在这里吃住不是办法,卢玉峰决定先回东北去。梁晓声考虑之下答应了卢玉峰。他给卢玉峰写了几封介绍信,希望他回哈尔滨先找个临时工作维持生计。梁晓声还是会在北京替他想办法,解决他的长期工作问题。他说这些不是客气,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卢玉峰考虑。因此在卢玉峰回哈尔滨后,梁晓声立即给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朋友联系,看看当地有没有适合卢玉峰的工作。后来梁晓声在保定为卢玉峰联系了一个工作,可卢玉峰干了一阵后就辞工了。

卢玉峰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这成了梁晓声的一块心病。

那时候梁晓声得了肝病,平时要写作,要养病,还要为卢玉峰的工作操心。当卢玉峰的哥哥卢玉龙得知梁晓声替他弟弟找工作时,非常感激,特意从东北来看望梁晓声,还花钱给他买了很多东北土特产。梁晓声知道卢玉龙不富裕,因此批评了他一顿,说道:“二小的工作问题,我会当做亲兄弟的事一行对待,你何苦这样花钱讨好我呢?”卢玉龙只是笑着表示感激。

有一次梁晓声的亲弟弟也从哈尔滨来探望梁晓声,得知他在为卢玉峰找工作后,奇怪地问道:“二哥,你为什么对二小这么关心,比对我这个亲弟弟还关心?”梁晓声严肃地说:“当年咱们在大杂院时,他兄弟姊妹们对咱们多好?伯父收破烂回来,我喜欢看的旧书报他就送给我,我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卖钱的,可我是真喜欢看书,为了我这个爱好,他们是受了损失的。我上复旦大学时,咱们家里穷,卢家也穷。可每年春节,大小和二小都给我邮寄很多瓜子、松子、花生。这份情谊,我怎么能忘得了?还有,大小前次来看我,给我带来很多土特产,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从大兴安岭花钱买来的。他经济条件不宽裕,可这样为我花钱,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让我给他弟弟找个工作吗?可是非常遗憾,我至今也没有给二小找个稳定的工作。”

03梁晓声突发奇想,在京郊买房,让卢玉峰照顾生病的大哥

梁晓声的大哥名叫梁绍先,自从青年时期在唐山铁道学院患病后,一直住在哈尔滨江北精神病院疗养。梁晓声知道精神病不好治,生活上的照顾,心情上的舒畅很重要。因此,长期住在精神病院不是办法。梁晓声早就想把大哥接出来一起生活,可大哥患病后失忆,照顾他是个难题。

当卢玉峰的工作一直落实不下来时,梁晓声突发奇想:为何不把大哥接出来,让卢玉峰照顾他呢?一来卢玉峰从小和大哥熟悉,知道大哥的脾气性格,大哥容易接受;二来解决了卢玉峰的工作问题,他每个月给卢玉峰发工资,比每个月给医院交钱合适;第三,有利于大哥的疗养。

可谓一举多得。

接大哥出来生活,梁晓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了验证这个计划的可行性,1999年他到了哈尔滨,先是把大哥接出来在宾馆里住了一个星期,见大哥的行为举止比较好管理,于是,梁晓声把朋友们召集起来,宣布了他的计划。当大哥得知卢玉峰要来照顾他时,非常高兴,连连说道:“二小跟我一起到北京生活好。”梁绍先自从住进精神病院后,30多年没有见过卢玉峰,但一听二小的名字还是很熟悉,可见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卢玉峰照顾大哥很合适。

就这样,卢玉峰跟随梁晓声兄弟来到北京,住进京郊梁晓声买的新房子里。卢玉峰是没有家的人,当梁晓声把一叠钱和房门钥匙交给卢玉峰时,他感激地说:“二哥,你给了我一个家,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大哥。”梁晓声说:“大哥是个病人,你不要一味顺着他,要让大哥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如果大哥能够自理,成为一个正常人,那是最好的。你一定要管住他。”

卢玉峰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天早晨,他起来打扫卫生,做好大哥的饭菜。大哥起床后陪伴他散步、锻炼身体,然后是洗漱。大哥年轻时很有才气,他会弹琴,还会写书法,因此每天饭后,卢玉峰会让大哥弹琴和练习书法。然而,大哥终究是个病人,大哥喜欢吸烟,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经常把烟头扔的到处都是,为了控制大哥的吸烟,卢玉峰甚至把自己的烟也戒了。

2000年,卢玉峰甚至带着大哥回了一趟哈尔滨,这让大哥十分高兴,卢玉龙特意在哈尔滨的饭店宴请大哥。

这一切梁晓声都看在眼里,他对卢玉峰照顾大哥的事很放心,对他更加信任,也由衷地表示感激。

然而,当一切都变得好起来时,卢玉峰却病倒了。

04梁晓声出钱给卢玉峰治病

卢玉峰得了肺结核。可想而知,一个病人照顾另一个病人是不合适的。卢玉峰知道梁晓声也有难处,每个月梁晓声给他开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大哥出来后确实也需要照顾,谁来照顾大哥呢?梁晓声说:“这个你先别操心,治好病再说。”梁晓声想让卢玉峰在北京治疗,但卢玉峰执意要回哈尔滨去,于是,卢玉峰的大哥把他接回去,临行前,梁晓声给了他5000块钱,说如果不够的话,再给他电汇。前前后后,梁晓声给了卢玉峰两万多块钱治病。

卢玉峰离开大哥后,梁晓声先后给大哥找了几个护理人都不合适。大哥见不到二小,旧病复发,情况越来源严重,梁晓声只得把大哥送进京郊的一家精神病院。当得知卢玉峰已经治好病后,梁晓声立即跟他联系,希望他继续回来照顾大哥,工资还是按月给他开。但是,卢玉峰得知大哥已经住院,执意不想再给梁晓声添麻烦,他托家人在哈尔滨找了一个烧锅炉的工作,给梁晓声说每个月的工资也不少。梁晓声见卢玉峰已经找到工作,于是就没再坚持下去。

然而,2004年的4月,卢玉峰烧锅炉时不慎跌倒,导致后脑受伤,医治无效而去世。

卢玉龙事后打电话告诉梁晓声,说二小“走了”。梁晓声当时还有没明白过来,认为卢玉峰因为工作不顺心离开了卢玉龙家,他批评了卢玉龙。直到卢玉龙告诉他:“二小死了”,梁晓声不由大哭。他向大哥隐瞒了卢玉峰去世的消息,只给他说:二小成家了,不回来了。大哥倒是很平静,说道:他年纪不小了,也应该成家了。又说:你应该送给他一点礼物。梁晓声只是默默地点头。

结语

卢玉峰去世后,梁晓声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他,他称“二小”是“草根”,非常平凡,待人朴实:

他的心肠多好,待人多么朴实……只说照顾大哥吧,他付出的耐心和爱心,真是胜过我们亲兄弟……

卢玉峰是好人,但更令人感动的是梁晓声对卢玉峰提供的无私帮助。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普通人,两人差距很大。那时候卢玉峰哥哥姐姐已经成家,妹妹虽然小,但成家也不是问题,唯有他高不成低不就,没有稳定的工作很难成家。梁晓声正是看到一个“草根”对现实的深深无力感,一再对他提供帮助。甚至为了给他提供一份长期工作,把大哥从医院接出来让他护理,每个月给他工资。而在卢玉峰生病后,梁晓声出钱给他治病。病好后又关心他的生活。

梁晓声的作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他在现实生活里也身体力行。这种知行合一的宝贵品质令人敬仰。

0 阅读:8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