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家里有电话,他为何这么超前?打破3大思维迷局,让自我思维变得超前

文娱史记 2023-11-29 11:54:02

100多年前的清朝,胡雪岩家里就已经安上电话了,他为何这么超前呢?探究胡雪岩独特的智慧以及思维方式,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01

胡雪岩有一个穷朋友王有龄。王有龄没有职业,经常坐在茶馆里喝茶,一坐就是一天。一开始胡雪岩看不起他,觉得一个大老爷们,整天游手好闲算怎么回事?可胡雪岩渐渐了解到:原来王有龄是个有抱负的人,祖上也曾辉煌过,手里有一张可以做“盐大使”的“执照”。只要有机会,他就可以用这个执照当一个小官。那时不就熬出头来了吗?胡雪岩终于理解了王有龄!

可是光有执照不行,还需要到京城部里去报备,报上名后,哪里出了缺,才有机会得到职位。

王有龄是个穷光蛋,哪里有盘缠?

胡雪岩决定资助王有龄!

他找到王有龄,把500两银子送给他!

清人陈代卿在《慎节斋文存》里写道:

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

王有龄又惊又喜,却不敢接受。

胡雪岩道:

子毋然,吾自有说。吾无家只一命,即索去无益于彼,而坐失五百金无着,彼必不为。请放心持去,得意速回,毋相忘也。

事实证明,胡雪岩这个举动不仅改变了王有龄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王有龄用500两银子做盘缠,一路北上,他的运气很好,遇上自己的发小何桂清,何桂清少年得意,于是在他的帮助下,王有龄得了一个很好的职位。后来经过努力,他一直做到浙江巡抚的职位上。

成功后的王有龄要报答胡雪岩,胡雪岩先是成为王有龄的幕宾,后来又做生意,终于成为老板!

胡雪岩冒着被信合开除的风险资助王有龄,这个“雪中送炭”的举动非常精彩,与历史上的“苟富贵,勿相忘”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与《红楼梦》中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的故事情节相似。

这主要说明胡雪岩的3个特点:

第一:他有“侠义心肠”

左宗棠多次评价胡雪岩“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富贵后的胡雪岩经常拿出钱来资助别人,修桥架路,做公益,捐助,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这为他赢得“东南大侠”的称号。

第二:他的格局很大

自己是个穷小子,却用500两银子资助别人,他冒了很大风险,也犯了钱庄的大忌:自作主张将银子给别人,谁还敢用这样的伙计?信和钱庄只得开除他,别的钱庄也不敢录用他。这让胡雪岩很落魄。但他这个举动本身说明他“格局”非常大,不拘一格,自己想做的事敢于担当!

第三:他的眼光超前

有“侠肝义胆”和“大格局”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胡雪岩为自己考虑,就像他说的那样:“得意速回,毋相忘也。”他看中王有龄是个“潜力股”,所以在他身上“投资”:假如王有龄成功,自己也会得到报答,拥有机会;假如王有龄不成功,自己仍然是个穷小子,并不损失什么!

在改变命运的过程中,胡雪岩的眼光可以说非常超前: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很清楚自己未来的道路应该怎样去走!假如是常人,只有“想法”没有“机会”就会感到“茫然”,但胡雪岩不同,在没有机会时,他通过这样的“运作”制造出机会,让事情按照他的设想发展!

这就给我们2个思索:

第一: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如何正确预判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发展趋势?

第二:如何用“超前”的眼光进行谋划、运作,让事件的发展和结果与自己设想的一致?

深入分析胡雪岩的思维方式,破解他的思维“密码”,我们首先要打破3个方面的思维迷局!

02

第一:打破时间的思维迷局

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中。天下没有不变的事物。这就决定我们看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举一个例子: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掌握其规律。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毫厘不爽。但是,假如让我们总结出2年的规律,5年的规律,10年的规律,50年的规律,100年的规律,我们就会面临一个巨大困境:时间线拉得越长,我们就越无能为力!

有一位老农田里排水不畅,又遇到涝灾,水稻歉收。他请教胡雪岩怎么办?胡雪岩告诉他:继续种3年水稻就能发财!第二年第三年又是涝灾,有人劝老农改种耐旱作物,老农不从。直到第四年,遇上了大旱,旱地的农作物颗粒无收,而他的水稻却获得丰收,后来几年都是如此。

胡雪岩不是建议老农碰运气,而是依据这样一条客观规律。春秋时期商圣范蠡的老师计然有这样的总结:“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意思是说:在金年,会获得丰收,水年会遭遇残毁,木年遇到饥馑,火年会大旱。每相隔6年遇到丰收,再隔6年是干旱,12年一个轮回,会遭遇饥馑。这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朴素客观规律,运用它指导农业生产和工商经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国语》中记载中国古代商人的经验:“臣闻多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绸,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夏天要储备冬天御寒的皮衣,冬天则储备夏天用的绸缎,越是干旱的时候越是多造船,水灾泛滥的时候要多造车,以等待将来的匮乏!这些道理很朴素,但极为经典!

打破时间的思维迷局,就是从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判断!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很多人都是从“当下”思考问题,只顾眼前,看不出一个人、一件事,以及客观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我们的举动没有超前性,当未来出现机遇时意识不到,也没有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

打破时间的思维迷局就是掌握“规律”。“规律”只有在“时间”的“演变”中才能体现出来。

这样的例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比如农作物有时候价格不稳定,经常出现“蒜你狠”、“姜你军”、“葱破天”的情况。有一位农民朋友见葱的价格奇高,于是大量储存葱,想借这个时机发一笔大财。非常遗憾的是,葱的价格忽然暴跌,这人赔了40多万,欲哭无泪!为何呢?就是不懂商业“规律”造成的后果。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这是计然总结出来的商业规律:一种商品价格高到极点,随后就会下跌;价格低到极点,就会上涨。在价格极高的时候,要赶紧像粪土一样卖掉,在不值钱的时候,要像珠宝一样收购积蓄!

假如那位农民朋友明白这个规律,就不会赔40多万,他恰恰搞反了:高价接盘,成了接盘侠!

胡雪岩在王有龄最穷的时候资助他,就是看到他未来的发展趋势,“贱取如珠玉”,最终两人都获得成功!

打破时间的思维迷局,掌握“时间长河”里“规律”的“演化趋势”,我们才能准确预判未来!

第二:打破空间的思维迷局

人对客观外界的认知是无限的,但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胡雪岩特别看重一个人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人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人的生意。”

你看到的区域越大,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对客观外界以及自我能力和位置的判断就越准确!

胡雪岩跨领域做得很多生意:钱庄、丝行、药店、茶行、房地产。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空间”。他想做别的生意,必须突破“空间”的思维迷局,由这个“空间”跳跃到另一个“空间”。

每一个“空间”都可以用“思维模型”来代替,因为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则、要求、规律,就需要具备认知这个行业的“思维模型”来应对。你掌握的行业越多,突破的“空间”也就越多,就意味着你掌握的“思维模型”也就越多。这同样也是一种“降维打击”:掌握很多“思维模型”的人与只有一个“思维模型”的人相比,肯定他的眼界、智慧和思维能力更高。

在同一个领域做得“专业”。用当代普遍适用的MECE分析法进行检测很重要。MECE分析法的两大要点是:第一,领域内各部分相互独立,没有重复。第二,领域内的信息完全穷尽。比如你做茶的生意,就要穷尽“茶”这个行业的所有信息,做到不重复,在详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检测出你所处的位置、优势以及劣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出决断才能达到“未战先胜”的效果!

第三:打破主观的思维迷局

时间和空间属于客观外界,人要认识客观外界需要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主观”之所以是“主观”,是因为夹杂了太多“非客观”的因素,比如“情绪”。人往往受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爱恶欲的影响,这就导致对客观外界的认识出现偏差,不准确!

因此,打破主观的思维迷局很重要。

光绪八年,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发生挤兑风潮。面对这个危机,胡雪岩尽最大努力挽救:第一,杭州的阜康钱庄照常营业。第二,女儿的婚礼照常举行。他用这种方法传递出一个信号:杭州的生意一切正常,安抚了人心。在面对危机时,胡雪岩认为“要尽量将得失心丢开”,得到了不欣喜,失去了不忧虑,从“客观”或“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能做出准确判断!

总结

打破“时间”的思维迷局,就是在“时间”的“演变”中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打破“空间”的思维迷局,就是在“空间”的“拓展”中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

打破“主观”的思维迷局,就是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客观之道!

光绪年间,胡雪岩在杭州建造规模宏大的宅第,外国商人来杭州不住公馆,多是住在胡雪岩家。那时候胡雪岩家已经安上德律风(电话机),清人大桥式羽所著的《胡雪岩外传》里描述:

仿那洋人的法子,用一座大德律风摆在正院楼上,却用十三支电线通向各房……定了主意,便立即请外国人打样,着洋匠去做。果然是有钱的好处,不上一个月,竟已置备妥当,便向各楼通了电线。实验之下,实是灵便,不但可以传话过去,并且可以传话回来,谁的声音,竟是谁的声音,也不曾变了一点。雪岩自是得意。

距今100多年前就已经用上电话机,我们说胡雪岩的思维比当时的人超前,并非夸张。

0 阅读:39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