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菁瓷器:霁红、郎红专题,两大霸气红釉瓷异同分析

婧婧看瓷 2024-03-25 09:14:24

景德镇传统四大瓷器,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和颜色釉,颜色釉又可以细分出红釉、青釉、蓝釉、花釉等,今天给大家介绍红釉中最有名的两种,俗话说“要想穷,就烧红;要想富,也烧红”,这个“红”指的就是景德镇郎窑红和霁红。

郎窑红和霁红同属于景德镇高温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由于用料稀有、烧制难度大,被称为我国最珍贵的红釉瓷。

霁红

霁红也称祭红,初次烧于元代景德镇,以铜为着色剂,经1200—1280℃高温烧制,烧成后的霁红釉面呈失透状,釉色稳定深沉,色不脱口,釉不垂足,釉水均匀厚重,以明初永乐、宣德的鲜红、宝石红最为有名。

郎红

郎红,即郎窑红,外国人称之为牛血红。郎红出现时间较晚,在霁红之后,传说康熙喜欢明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经模仿创造出一种似像非像的红釉,这是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监理窑事时所烧创,因此就以督陶官的姓氏命名,郎红。

同样是红釉,乍一看都差不多,如何区分二者呢?其实也很容易,只要弄清各自的特征就很容易了。

釉色

虽然都是红色,但是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色清澈透明,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重,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

霁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色浓郁呈失透状,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霁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左右。

清雍正 霁红釉胆式瓶

高27.8cm,口径3.5cm,足径8cm

故宫博物院藏

特征

霁红与郎红最大的不同是脱口特征。

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霁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

清雍正·霁红釉高足贡碗(官)

口径18.5cm,高11.7cm

釉面

郎窑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纹现象偶尔有之;霁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的桔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纹则较乾隆朝大。

清康熙 霁红釉梅瓶

高24.2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7.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釉泡

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窑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霁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

明宣德 霁红釉盘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冰裂纹

霁红釉面光滑无纹,郎窑红釉面由内而外生出大块冰纹。

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器型

郎窑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霁红釉常见壶、碗、盘、洗、缽和瓶,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霁红钵

底足与器内

郎窑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霁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指米汤釉或苹果青釉或红釉釉底特征)。

作为高温颜色釉的代表,郎红和霁红的烧制温度难以掌控,耗材量大,烧制难度大,因而成品和精品的传世量都很少。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两者都是陶瓷史上的无上珍品。

0 阅读:0

婧婧看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