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泰和行:一花一叶一千年一桥一塔一世界

行走的五花石 2024-01-14 20:23:32

江畔村,古称浮潭,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为千年古村。

江畔村位于泰和县沿溪镇,村中至今保存有连片的明清建筑风格祠堂、书院、當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渡、古堤、古码头、古庙,还有 “合作社”、“粮站”和被列为文物保护的南无桥、魁星塔。

古村江水环绕,绿树掩映,村前有千亩草甸,村后青山为屏,东临赣江和花石潭,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错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丽村庄。

该村多次接待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师生实践和研究,2022年, 美国汉家家、著名学者郝玉清一行来该村探访,称赞该村:“人文与自然结合俱佳,艺术和情怀融合并重,是个又古老又美丽的 中国 山水村落!”

一花--花石潭

江畔村后有座石礁山,石山临江一面成悬崖峭壁,山下是著名的花石潭。

据《光绪泰和县志》记载: “花石潭在县东北三十里,潭侧有大小石,日出则五色灿烂如花,故名。”

花石潭是古代赣江上的一个著名驿站,设有巡检司和便民仓。《明英宗实录》记载:“花石潭舟船停泊,多被盗贼劫掠,不可无巡检防捕,故命设之。” 明代御史泰和人曾于拱记:“花石潭巡检司,明永乐初建,便民仓在花石潭巡司内,东西廊为仓。”

明代兵部尚书泰和人尹直多次回乡,来到花石潭巡检司视察,对江畔旖旎风光留下了美好印象,赋诗轻唱……

《江畔花石潭》

去县东逾舍,巡司扼两河。

盐沙堆白渚,花石蘸清波。

风动金鳞跃,星驰采鷁过。

几回经宿处,击节和渔歌。

泰和学者刘崧在在花石潭边送别王巡检,感谢其任职五年,水陆畅通,治所平安。临别之际,感慨相见恨晚,劝君更尽一杯酒…

《送王巡检宗道还卓口》

都府青春白面郎,边城快马紫游缰。

五年乘障山无盗,千里通津水有航。

野驿晓晴芳树合,石潭春雨落花香。

祇怜江上相逢晚,不尽东风酒满觞。

一叶--千年古樟

江畔村古樟盛多,村口四周和房前屋后,被密密麻麻地拥簇,或单独一棵,华盖而立,独立成林;或一丛丛,连缀成林,成为江畔一道道美丽风景。

古樟有伞樟、迎客樟、笔架樟和连理樟……

位于村口古桥边草甸上,有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樟树,它胸径2米多,高30多米,樟枝叶在蓝天中摇曳,树冠荫蔽一亩多的地面。它挥展双臂,好似热情欢迎来往客人,因此也称为“迎客樟”。迎客樟为千年古樟,村庄历史同长,被称为镇村之宝。

村子东南向,从县道进入江畔的口子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大伞樟,当地人称为“伞樟”。远看,伞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长得十分匀称,树枝边缘好似人工修剪过,但其实是自然生长而成。走近看,看着主干分出去的大枝杈,再从大枝杈分出去小枝杈,你会惊奇地发现,伞樟树枝非常绵密,大小长短非常均匀,非常对称,你会感叹大自然的天然造化!

在江畔村后魁星塔旁,有颗数百年大樟树 ,分4-5枝 大树 杈,枝繁叶茂,有如笔架。从远处看,石塔就象一支如椽大笔,斜架在“笔架”上,#记录我的城市吧#因此,这棵大樟树被称为“笔架樟”。

一千年--千年庐陵文化

江畔村,肇始于北宋,历经千年,为千年庐陵文化古村。

江畔村保存有连片庐陵赣派风格民居。这些民居一律青砖条石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或六叠式,其中五叠式俗称"五岳朝天"。

古民居大多是清朝的,有独栋豪宅,也有由多栋组成的院落式连体大宅,其中最为阔气、最为气派的几栋位于村中心。

村中心有两口古塘,一大一小,一方一长。

大的正方池塘前为村中最为著名的豪宅--江畔别墅,名称源于外墙上的两个大字"别墅"。"别墅"门庭宽大,厚墙高屋,门外铺就一整块大红石,门墩、门楣均为青条石,门楣上方为木雕鳌头飞凤,整座别墅相当于3--4栋普通房屋的面积。

长方形池塘正面为排屋,前后两排,每排3栋,共6栋组成一个深宅大院,门前为宽大红石台阶、红石门楣。按中国风水,水主财运,村中心两池塘前豪宅大院,都为当年富甲一方豪商所建。

一桥--南无桥

江畔村前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名为“曲水”, 如玉带般绕村而过,向东北注入赣江,实现江河交汇。

跨河有一座三孔古石桥,称为南无桥为红米石砌置而成,青石桥墩上阴刻“光绪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无阿弥佗佛”。

传说,古时候有一天,天刚蒙蒙亮,文曲星早早来到凡间,考察天下读书人用功情况。他一路顺着赣江巡视过来,看见一群花石潭书院学子勤奋早读,决定给这个村庄增加文运,提笔在村庄前面虚点几笔,写了个草字“文”,于是,村庄前面出现了一条四转五折的小河,当年,村庄科举考试大中。村民为了感谢文曲星,把这条小河称作“曲水”,村民又在曲水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桥,为了纪念文曲星,也称之为状元桥。

一塔--魁星塔

江畔村后赣江边有一高耸雄峙古塔,称为“魁星塔”。 石塔由砖石砌置,六面五级,葫芦顶,高15米,塔身上下分别嵌有石刻“魁星阁”、“惜字”。

“魁星”是赐科试第一的神灵,被人们尊称为文运之神,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称作“夺魁”,“魁首”, 魁星塔是江畔村崇文重教的象征。在民间传说中,古石塔也是镇河妖之塔,免除大水频发,保一方平安。

村后还有八口古塘,其中一口称为“月光塘”,与其它七口组成“七星伴月”。池塘环环相连,口口相通,聚集山涧来水,汇成涓涓一溪,从古塔旁潺潺流过,向东注入赣江。古塔旁溪水常年不断,象征着江畔村文脉经久不息,历久弥盛。

一世界--儒家仁义精神世界

江畔村兴盛于明清时期。江畔人临水而居,亦耕亦读亦商,善于经营,纷纷走出山村,在湖南常德等地开铺经商,成为“江右商帮”中的一支劲旅。

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更是出现了孙明、孙淓等一代赣商。他们先后捐献军饷报效国家,修建会馆士馆、学院书院,修筑吉安白鹭洲堤岸和桥梁道路,一门三代三修吉安府试院,善举遍布北京、南昌、吉安、泰和,享誉省内外,书写了《孙氏义田记》《开设谷当告示》《孙明捐置义田详牍》《乡试宾兴会记》《南宫宾兴会记》和《澄江书院记》等史志,在府史、县史上留下了厚重墨彩。

江畔人发达致富后,先后建立义学、义田、义仓、义公会和义屋,江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五义之村”。他们积极投身教育科举等公益慈善事业,先后捐修了京都会馆、南昌试馆、吉安白鹭洲书院和澄江书院等教育设施,刻印了《金元明八大家文选》,捐助泰和会试乡试学子…生动地诠释了赣商仁义精神。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