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供血不足,具体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10-29 11:00:11

心脏对于人体来说,就好像一台发动机。心脏每时每刻的跳动,在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的同时,心脏本身也是需要血液供应的。心脏本身出现供血不足,会出现什么表现呢?

心脏供血不足都会有哪些表现?

心脏供血不足可分为急性的供血不足以及长期的慢性供血不足,临床表现是有些区别的。

一、心脏急性的供血不足

1、不稳定心绞痛或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脉斑块不稳定,出现破裂、溃疡等情况,继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狭窄程度急剧的升高。但是还没有到完全堵塞的程度。

不稳定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的区别:

不稳定心绞痛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稳定性心绞痛相似。

但是,不稳定心绞痛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久,可达数十分钟。而且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发生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差不多,只是情况更加严重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供血不足最严重、也是最危急的一种。

当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100%的堵塞,造成心脏急性的持续性的缺血缺氧。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持续性的胸痛伴大汗,胸痛持续性的不缓解达半小时以上。其他不典型的症状包括:乏力、心悸,胃肠道不适、牙痛等。

以上是心脏急性供血不足的3种表现,病情程度由轻到重。

二、慢性心脏供血不足

1、稳定性的心绞痛

心脏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斑块的产生,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大的时候(小于50%的狭窄),心脏由于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比如正常情况下运动时,心脏血液供应可以扩大6-7倍),不会产生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

当时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70%的时候,人在平静状态下,也不会产生供血不足的症状。但是当人运动、情绪激动这些情况下,由于心脏对血液、氧气的要求增加,但是冠状动脉由于狭窄,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这就是稳定性的心绞痛发生的原因。

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表现有:

1)胸痛

主要表现为压榨性或者紧缩性的胸痛,有的人也表现为烧灼感,伴有濒死感,但是不是针刺或者刀割样的疼痛。

有些人可能没有胸痛,只是表现为胸闷的症状。

2)胸痛的部位

疼痛部位常在胸骨后,可波及到心前区,有手掌大小的范围。也可能整个前胸都痛,界限不清楚。

可放射到左肩膀,左臂内侧达到无名指、小指,颈部、咽部、下颌部。

3)疼痛时间

正在活动时,情绪激动时疼痛。疼痛维持3-5分钟,停下来后缓解。

2、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长期的慢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最终的结局是造成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的表现: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晚期阶段。在达到这个阶段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绞痛、各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耐力的下降,比如原来可以上轻松三楼,现在上不去三楼了,只能上到一楼。

另外,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还可能出现双下肢的水肿。

3、隐匿性的冠心病

隐匿性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的是有心肌缺血的存在,但是患者并没有心绞痛的症状。或者有时有症状,有时没有症状。

总结:

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很严重的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的核心就是斑块的形成。没有冠心病的人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斑块的形成。

已经得了冠心病的人,要好好吃药、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0 阅读:12946
评论列表
  • 2021-10-29 17:10

    得了冠心病真的很难受[病了哦]

    石佛山下小医生 回复:
    好好吃药
  • AMO 2
    2021-11-04 00:11

    那有一种:晚上喝酒喝太多,第二天起来开车,感觉心脏血液供不上来,胸前区紧绷,嘴唇都在抽筋,赶紧下车站一会儿,慢慢就又没事了,接着开,开一段距离又重复一样的感觉,头晕,胸前紧绷,脖子发凉,请问这是什么毛病引起的

    一夜听风宇 回复: AMO
    那就好,以后注意吧
    AMO 回复:
    医生没看出问题
  • 2021-11-18 09:25

    非梗阻肥厚性心肌病,,我才确诊,,感觉每天心脏不是很舒服。。

    石佛山下小医生 回复:
    冠脉CTA要是正常,就不要反复做了。放轻松。才31岁,心脏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多多锻炼
    石佛山下小医生 回复:
    超声是查不出冠心病的。超声只能看心脏结构问题,比如有没有肥大,有没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