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一词,代表着中国武将的最高荣耀。在当代很多读者心目中,武圣常常与关羽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明清以来,对于关羽的敬仰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甚至在今天,仍有众多人前往拜谒关公庙。然而,历史上被尊为武圣的几位顶尖名将中,关羽的成就实际上并不算最为突出。真正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主流地位的武圣是姜子牙。
姜子牙,原名姜尚,出生于东海之滨。由于其祖先受封于吕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吕尚。
姜子牙最显著的功绩之一,是辅佐文王壮大了西岐,并协助武王东征灭掉商朝。
姜子牙 | 来源网络
姜子牙一人兼具文武才能,政治智慧与军事策略皆为千古绝伦。他辅佐武王姬发建立了绵延八百年之久的周朝。还亲自创建了在众多诸侯国中也算强盛的齐国。他的后代中亦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齐桓公、齐景公等,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尽管姜子牙立下了如此辉煌的功勋,但在史书中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记载,只有极少数的琐事传闻流传于世。
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姜太公流传了哪些琐事传闻。
一:渭水访贤姜子牙虽然有着治国的雄才,但他却未能遇到一个明主,大半辈子都过得穷困潦倒。直到七十多岁,他仍然未能有所作为。听说西伯侯姬昌求贤若渴,于是姜子牙决定在渭水边垂钓,等待西伯侯的出现。
有一天,姬昌准备外出打猎。在出门前进行占卜,结果显示,此行将会遇到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而不是猎到熊、螭(龙的子孙之一)、虎或罴(一种熊)。
果然,姬昌在渭水边遇到了姜子牙。两人交谈后,姬昌大为欣喜。
姬昌说:“自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姬昌的这句话,是对姜子牙的才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确立了姜子牙在西岐的崇高地位。因此,周人也尊称姜子牙为太公望,或者姜太公、吕望。
据说,这次会面之后,姬昌立即邀请姜子牙同车返回,拜姜子牙为相,主持西岐国政。
渭水访贤 | 来源网络
二:设计救主有人认为,渭水访贤的故事只是后人加入的情节。姬昌之所以重用姜子牙,实际上有着另外的原因。
在商朝末年,纣王继位后展现出了雄才大略。面对诸侯纷争的乱局,他东征西讨,成功剿灭了多个对他有威胁的诸侯国。西岐是当时西方的强国,姬昌又以贤德闻名,因此引起了纣王的警惕。纣王设下圈套,将姬昌引诱到朝歌,然后将其囚禁在羑里。
姬昌被囚禁后,西岐国内陷入了恐慌。尽管西岐的重臣散宜生和闳夭竭力奔走求援,但始终未能解救出姬昌。散宜生听闻姜子牙智谋过人,于是代表西岐前去寻求帮助。
姜子牙提出了一个计策:只有迎合纣王的兴趣,满足他的需求,才有可能解救出姬昌。于是他们三人四处搜罗美女和珍宝,献给纣王,最终才使得纣王释放了姬昌。
姜子牙之所以能提出如此精妙的计策,绝非寻常。普通人和智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智者能够看清形势,从复杂的局势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相较于渭水访贤,设计救主的情节更加真实可信。渭水访贤虽然充满了神奇色彩,但设计救主的故事更为可信。在民间传说中,大多数人只知道渭水访贤,并且坚信不移。就像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一样,大家更愿意相信这种令人心动的情节。
三:善用阴权姜子牙在掌控西岐国政后,多次率领大军与商军进行激烈的战斗。几乎每一次战斗,都是由姜子牙亲自主持,直至商朝覆灭、周朝建立。
可以说,姜子牙的功绩是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基石。
史书中记载:“当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周人普遍认为,西岐之所以能够战胜商朝,建立起周朝的基业,无不归功于姜子牙所展现的各种奇谋与妙策。
周文王 | 来源网络
为何姜子牙提出的计策,没有流传下来呢?
姜子牙所提出的诸多计策之所以没有留下具体传承,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记录不够完整,或者是因为统治者的宣传将胜利归功于其他因素,而非姜子牙的智谋。在统治者的宣传中,周兴起、商灭亡被解释为周王爱惜百姓,顺应天命,而商纣王则虐待百姓,逆天而行。然而,实际上,王朝之间的兴替原因非常复杂。
商周之间的胜败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纣王急功近利,滥用武力,导致民怨沸腾,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商纣王能够成功消灭西岐,他可能会成为商朝中的强大统治者。就像隋炀帝一样,如果他打败了高丽,那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唐太宗。
史学家认为周朝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周宗太公阴权而兴王业是也。”
周朝兴起的真正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代君主对姜太公的尊崇与信任,使得姜子牙得以充分发挥其阴谋权术,从而颠覆了商朝。
孔子也曾评价:“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如果贤明的君主和将领能够善用智谋高超之辈作为间谍,那么必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孔子看来,姜子牙就是这样一个善于使用间谍和策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