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戌有多重要?曾经,中国远征军大溃败,就是从腊戌失守开始的!

物流启示通 2024-08-18 21:56:40

本文说说腊戌,以及腊戌与曼德勒的关系。

6月25日,缅甸军方与“缅北兄弟同盟”打破“海埂协议”,开启新一轮缅北战事。7月3日,作为本轮缅北战事的焦点,“腊戌之战”正式打响。7月25日,果敢军攻占腊戌,8月3日,又攻占设于腊戌的缅军东北军区司令部。

“缅北兄弟同盟”联合发起的腊戌之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特别是腊戌之战后,果敢军实力大增,控制区面积突破1.6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百万,经济财源和战略纵深都得到了加强。那么,接下来,“缅北兄弟同盟”能否联合其他武装力量,打响曼德勒之战?

要对这个问题做判断,我们还需要对腊戌做一个基本了解。

先看下目前的缅北局势图:

缅北民地武势力范围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腊戌位于果敢、德昂、北佤、南北掸邦等地方武装的几何中心。腊戌东北方向是兴威、贵概两镇,东面是佤邦的南邓特区,东南方向是当阳、孟崖两镇,西南方向是“昔卜-皎脉-瑙丘-眉谬”一线,西面是曼同、南散、南渡三镇。

腊戌距离曼德勒约205公里(直线距离,下同),距离老街约135公里,距离滚弄约105公里,距离当阳约90公里,距离抹谷约130公里,距离南坎约100公里。

名义上的腊戌,区划面积1.28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上海),下辖四镇,分别为腊戌镇、木邦镇、孟崖镇、当阳镇,人口约65万人。其中,华人华侨居多,占比约50%,剩下的主要有傣族、缅族、德昂族、景颇族、拉祜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等,是多民族杂居地,官方语言为汉语。

腊戌镇(图源网络,侵删)

腊戌是缅北军事重镇,同时也是中缅陆路交通要冲,中缅公路、中缅铁路(规划,“曼德勒-腊戌”既有米轨铁路)、中缅油气管道的途经地。此外,腊戌也是缅北经贸的重要门户,腊戌一侧的包德温矿区,是缅甸目前最大的铅、银、锌产区。

腊戌成为缅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始于英属缅甸时期。为加强对缅北的统治和觊觎我国云南领土,1914年,英国殖民当局修建了从曼德勒至腊戌的米轨铁路(同期还修建了从曼德勒到密Zhi那的米轨铁路)。

英属缅甸时缅甸境内铁路干线(1914年前)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封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了打通我国西南地区到印度洋的国际运输线,1938-1939年,我国加急修通了滇缅公路(瑞丽-木姐-贵概-兴威-腊戌-胶梅-曼德勒)。滇缅公路修通后,立即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最重要的国际物资运输供应保障线,没有之一。

滇缅公路线路示意图(图源桥梁杂志自《保山地区变通志,侵删)

滇缅公路与史迪威公路线路示意图(图源网络,侵删)

中国采购和盟军支持中国战场的物资,包括汽油、轮胎、枪械弹药、兵工器材、医药等,从缅甸仰光卸船后,经铁路运输至腊戌,然后在腊戌通过公路运输至昆明,再分散到各地。

腊戌作为滇缅公路与缅甸铁路的交汇点,这里的物资堆积如山,运输车辆在这里集结,昼夜不息地抢运物资,是当时中缅国际运输通道上最大的物资中转站。

这里有必要点一下,即便是处于超负荷状态下的滇缅公路,也满足不了当时我国对战略物资的运输需求,于是中方就提出了滇缅铁路。英国以此为条件,甚至以关闭滇缅公路为要挟,迫使我国与英方签订了“1941年线”。此事,物流启示录接下来会另文专题。

滇缅铁路与缅甸铁路衔接示意图

滇缅铁路从昆明向西至大理,然后折向西南,经南涧、云县、耿马、孟定至中缅边境(清水河-滚弄),然后到腊戌,接入缅甸境内铁路网,可一直到仰光。

滇缅铁路于1938年12月动工,按计划,到1942年底全线建成通车(采用米轨)。缅甸境内的“腊戌-滚弄”段铁路,英方同步施工。

1941年12月,日本与泰国签订《日泰攻守同盟条约》,泰国加入轴心国阵营。1942年1月,泰国向盟国宣战。紧接着,日军借道泰国,攻占土瓦和毛淡棉,在昂山的内应下,发起缅甸攻势。【关于昂山这条线,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前期文章】

1942年2月,英国依照《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求助中国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2年3月1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戴安澜的第五军200师)赶至腊戌。期间,蒋校长和史迪威在腊戌会晤,第一次入缅作战正式打响。

与此同时,日军攻占仰光(3月1日),然后兵分三路,闪电进攻上缅甸。其中:

-西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4月4日攻占卑谬后,分兵一路到阿拉干地区,追击英军至孟加拉吉大港地区),中路沿仰曼公路/铁路一线北上,两路军队计划在曼德勒会师后,再攻取缅北。

-东路在东吁向西转进并攻占克耶邦垒固后(4月20日),向北攻占掸邦东枝(4月22日),然后继续向北,剑指腊戌。

日军的作战意图很明显,东路军攻占腊戌后,然后分兵继续向北攻占八莫和密Zhi那,这样就可以阻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与另外两支北上的中路和西路军策应,将中英军队合围在“曼德勒-八莫-密Zhi那”一线,试图围歼。

下图是日本制定的缅甸攻势作战图:

日本制定的缅甸攻势作战图(图源网络,侵删)

由上可见,腊戌在日本的缅甸攻势中,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最初,中国远征军战绩还是很不错的,连续打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棠吉攻克战等。但接下来的远征军大溃败,就是从腊戌失守开始的。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要图(1942年1-5月)(图源网络,侵删)

1942年4月29日,日军56师团攻占腊戌,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屯积在该地的大批战略物资落入敌手。中国远征军第66军28师、29师被击败后,沿滇缅公路撤回国内。

日军沿滇缅公路一路追击,攻占了我国滇西畹町、芒市、龙陵等地。同时,日军分兵一部攻占八莫、密Zhi那。至此,日军切断了中国远征军(主要是第5、6军)回国退路。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一部分退入印度,一部分退回国内,撤退路线大致有六条:

一是英帕尔路线,英军、史迪威司令部和第66军第38师(孙立人,38师保持完整建制),退入印度的丁苏基;

二是野人山路线,第5军军部和第22师残部(22师因饥病死亡2000余人),退入印度雷多;

三是葡萄福贡路线,第五军第96师残部和第5军炮兵、工兵各一部(胡义宾副师长阵亡),退入滇西剑川;

四是片马-云龙路线,第5军第200师及补训处(戴安澜师长牺牲,第200师仅剩2600余人),退入云龙后经大理返回昆明;

五是滇缅公路线,66军28、29师残部、第5军军部部分(担负西保至曼德勒及腊戍的阻敌任务),退入惠通桥后辗转至永平;

六是景栋路线,第6军第93师、第55师和49师残部,退入缅泰老边境。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10万余人退还者仅4万余人。1942年6月,宋希濂在云南保山召开缅甸战役检讨会议,将腊戌失守和入缅作战第5、6军后路被截断导致溃败的原因,归咎于第66军的不战而溃,第66军和29师的番号被撤消,军长张轸、第28师、29师长被撤职查办。

日军占领缅甸后,阻断了中缅国际援华运输交通线,后只能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来保障物资运送。

此时的滇缅铁路,已经失去了修建的现实意义。

缅甸沦陷,日军又进犯滇西,如果保留滇缅铁路,反而会给日军进犯昆明提供交通条件。为免资敌,民国当局只得忍痛将西段已建好路基、涵洞等基础工程破坏掉。从1938年12月开工,到1942年4月废弃,历时4年零4个月的滇缅铁路,就此终止。抗战胜利后,滇缅铁路失去了紧迫性,此后就再也没有提上日程。

从1943年10月起,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战役、滇西战役。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缅北反攻要图(1943年10月-1944年8月)(图源网络,侵删)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缅中反攻要图(1944年10月-1945年3月)(图源网络,侵删)

1945年1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芒友会师,中印公路打通,滇西远征军回国。随后,新1军与50师南下,攻取腊戌、南渡等地,3月30日,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在胶梅会师,滇缅公路打通,中国驻印军凯旋。

基于腊戌在交通和军事方面的重要性,1948年独立后的缅甸,将东北军区司令部设在“眉谬-腊戌”一线,扼守曼德勒的东北大门。

其后,腊戌在缅甸的军方和民地武之间,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下篇,继续说腊戌,重点关注1970年5月缅G与缅军的“腊戌之战”与2024年7月“缅北兄弟同盟”与缅军的“腊戌之战”。是否意味着,腊戌之战后,缅北战事出现重大转折,开始由缅北向上缅甸和下缅甸发展?





0 阅读:18

物流启示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