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快递界“鲶鱼”的极兔上市了。
10月27日,极兔正式登陆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发行价最终定于 12 港元/股,IPO 募资超过 50 亿港元,按发行价计算上市后的极兔总市值达到 1057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989 亿元)。是除中通(约 191 亿美元)、顺丰(约 1919 亿元人民币)以外,中国市值第三的物流企业。
作为闯入中国物流市场不到4年的后来者,极兔能快顺丰、菜鸟一步,抢先登陆港股资本市场,成功创造“成立时间最短,上市最快”的快递神话,无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极兔留血上市
把时间推回到8年前,2015年8月,J&T Express在创始“大本营”印尼正式营业,这标志着J&T Express成立。
在这之后,J&T Express一路高歌猛进,仅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便强势崛起,全面覆盖了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及新加坡七个国家,成为东南亚的一只独角兽。
这轮扩张同样踩准时机,搭上了东南亚电商发展的快车。谷歌、淡马锡与贝恩联合发布的《2022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东南亚电商GMV从109亿美元上升至13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
极兔业务量同步高速增长。据招股书,2020年和2022年,极兔分别在东南亚处理11.54亿件和25.13亿件包裹,复合年增长率47.6%。2020年-2022年,极兔在东南亚市场盈利,三年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共计10.26亿美元。2022年,极兔在东南亚市场份额达22.5%,是第二名的3倍。在中国市场,极兔速递2022年市占率达10.9%,排名第五。
但是在过去的三年里,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一直做着“赔本的买卖”,所以高速成长的代价是高额亏损。2020-2022年,极兔中国业务始终亏损,依靠东南亚市场以及融资输血,公司全年亏损(经调整EBITDA)分别为3.21亿、7.94亿、8.94亿美元。“送一单,赔一单”成为极兔营收规模及市场版图扩大背后潜藏的危机。
同时,高额亏损影响了极兔的估值。据招股书,2020年-2022年,极兔完成四轮融资,融资总额51.9亿美元。2022年2月,极兔估值一度涨至180亿美元;2023年5月,极兔完成D轮后,估值仅130亿美元——在一年多时间里缩水50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极兔速递的“舍命狂奔”、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注定了其“流血”上市的命运。
告别以价换量极兔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作为中国快递市场新秀,极兔速递试图通过“价格战”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是无可厚非的。
从业绩数据来看,极兔过去三年在中国的毛利率已由2020年的-120.4%收窄至2021年的-55.9%,并进一步降至2022年的-16.2%。可见规模效应正在进一步显现。
但是在任何行业中,“价格战”都是把双刃剑,低价确实能够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但是快递行业涉及的产业上下游链条非常广,“低价战”过后,想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隐藏的服务质量难题、配送成本问题,以及越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都在考验着极兔。
当烧钱不再可行,或像通达系一样控制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或像顺丰、京东一样全链路自营、追求时效与服务质量,是极兔必须要做的选择。
目前看来,极兔选择了前一条路。去年,极兔开始降本增效,裁撤不盈利的冗余网点。2023年上半年,极兔中国市场毛利率仍为负,为-0.8%,但相较于2020年的-120.4%显著缩窄。
据聆讯前后两版招股书,截至2022年底,极兔拥有约9600个网络合作伙伴和280个转运中心,半年后,数字变为8700和265。网络合作伙伴减少900个,转运中心减少15个。
对于快递行业的“鲶鱼”极兔而言,上市无疑只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的战斗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