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庭环境,打造亲子关系的幸福底色

鹰哥爱写文 2024-09-04 07:54:34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菲利帕·佩里

​上一节,我们谈到父母对孩子发火,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说他们的行为勾起了父母的痛苦回忆。这种无名的怒火会伤害到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及时修复。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看看父母应该如何优化家庭内部的环境氛围,为亲子关系打造一个幸福安全的底色。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家庭关系

我们几乎都是在原生家庭中出生并长大的,之后又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家是一个系统,所有的家庭成员会互相牵连、彼此影响,而亲子关系也是这个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如果离开家这个系统来谈亲子关系,就等于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家庭系统是怎么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呢?有人认为家庭结构很重要,比如孩子生活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和只有父母子女的小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一样;多个兄弟姐妹和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也不同,等等。

然而,英国组织的一项社会调查颠覆了这一说法。在英国,有超过25%的孩子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剔除父母的财务状况、学历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后,研究表明这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或情感发展表现,和双亲家庭结构的孩子并无不同。

相比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的影响会更重要。比如,父母的处世态度,是经常向身边人表达谢意,还是发泄怨恨?父母间是相互尊重、融洽和睦,还是紧张压抑、争吵不断?孩子心中的家到底是安宁的港湾,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等等。

有些社会学家组织过一项调查,询问受访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其中青少年认同这一看法的比例高达70%,但父母的认同比例只有33%。那为什么两个人群的认知差异如此之大呢?

这是因为成年人往往不会注意孩子所经历的情感痛苦,更不会探究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导致这种痛苦。但对孩子来说,紧张的家庭关系会让他们感觉不安全,使得他们无法自由地去探索广阔的外部世界,进而对他们的好奇心和专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相对双亲家庭,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会更为紧张。这是因为父母离异后,一方往往会当着孩子的面,用不尊重或怨恨的口气谈起另一方,强调对方的缺点。但在孩子看来,自己是父母两人的结合体,如果带自己来到世间的其中一方是“坏人”,那带着这种“坏基因”的自己,有可能也是个“坏孩子”。

所以作者佩里提醒那些气愤的单亲父母,即便一段感情真的走到了尽头,必须以离婚来收场,但为了给孩子一个尽可能健康的成长环境,大家还是要保持理智,尽可能地以尊重的方式提起对方,并让孩子能够定期、密切地接触到对方。

在现实中做到这一点很难。经过痛苦的分手历程后,原夫妻之间往往会相看两厌,更无法接受孩子与前夫或前妻和睦相处。英国曾做过一项调查,三年内有四分之一的离异夫妻会彻底失去联系,而他们的孩子会为此感到痛苦、愤怒、忧郁或自卑。

但也有父母会努力做出尝试,尽力避免孩子受到情感伤害,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单亲妈妈。她和男友相爱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但男友并不想要这个孩子,经过令人尴尬的亲子鉴定后,他还是选择离开,并勉强同意支付最低的抚养费。

尽管男友的做法很无情,但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妈妈还是隐瞒了他被父亲抛弃的事实。当儿子问起父亲时,她总是讲述男友的优点和才华。如果将来男友能选择回归,那么这种正面评价将有助于他融入孩子的生活。

但男友最终还是没有回来,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并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位妈妈的隐瞒变得越来越困难。她担心儿子知道真相后会在意父亲的遗弃,自尊心受到伤害,或扭曲对男性的看法,甚至会对他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于是,这位单亲妈妈向佩里求助,但佩里也提不出完美的方案,从而保证她的儿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完全不受影响。好在这位妈妈有很多充满爱心又关系紧密的家人和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填补了父亲缺席造成的伤痛。

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看,这位妈妈的做法非常到位。即便另一方不愿付出,我们也没必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相反,这要求我们更要打开心结,培养出一个充满爱意和宽容的孩子,而他最终也会给我们反馈,变成丰富我们人生的源泉。

不要争论对错输赢,而是要理解情绪

前面我们讲了单亲家庭的特殊性,还有很多孩子是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对父母而言,孩子的到来总归是件大事,可以说是甜蜜与烦恼并存的,因为这意味着父母必须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并且不同的育儿观念也会引发激烈的争吵。

虽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争吵,但争吵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有些父母哪怕争吵得很激烈,仍会尊重及欣赏对方,想办法求同存异、达成一致,同时会仔细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感受。但有些父母的争吵会破坏家庭关系,破坏孩子的成长环境。

佩里认为有种恶性争吵就像打网球,只不过发出的不是球,而是“语言攻击”。双方会抛出各种理由给对方施压,就像把网球抛向对方,直到一方宣布“输球”,举手投降为止。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对夫妻因为洗碗而争吵的例子。

妻子先发一球,指责丈夫再不洗碗,上面的残渣会变硬,就更难洗掉了。丈夫则回击说不用每次都洗,放到晚上一起洗,效率更高且节省水源。妻子抱怨这样做不卫生,丈夫则振振有词地反驳道:“反正洗碗时,再多的细菌也都能被杀死。”

妻子又找到一个理由,抱怨说脏盘子会招苍蝇。丈夫则提醒她现在是冬天,室内没有苍蝇。两人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就像一个网球在他们之间飞来飞去,直到其中一方实在找不出理由,只能赌着气去洗碗,或气鼓鼓地摔门而出。

我们经常说,家不是职场,不是社会,不是一个讲道理、论输赢的地方,因为这样做会严重伤害感情。即使“赢家”感觉良好,那也是以牺牲对方为代价的。家庭里的争吵不应以分输赢为目标,而是要追求理解,理解争吵背后的情绪。

除了“网球型”的语言攻击,还有一类“恶性争吵”方式是“顾左右而言它”。还以刚才洗碗的故事为例,当妻子正在愤愤不平地指责丈夫时,丈夫却突然指着窗外说:“快看,那边有只松鼠!”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转移妻子的注意力。

这样的做法偶尔试一下,可以算作一种取巧的方法,但绝非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家里刻意回避一切冲突,那亲密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其中的道理在于,如果我们选择逃避冲突,会把更多的话题变为禁忌,也就失去了夫妻间应有的默契。

最后一种恶性争吵方式叫“牺牲自己”,比如,看到丈夫找各种理由不肯起身,妻子只好去厨房,替丈夫把碗刷掉。遗憾的是,丈夫往往对妻子做出的“牺牲”不领情,妻子的情感付出总得不到回应,也会愤愤不平,会指责丈夫懒惰,不讲卫生。

以上三种争吵方式无法保障家庭气氛和谐,也会让孩子心理上感到不安全、不自信,自然也就无法幸福快乐地成长。

那么,怎么争吵才是良性的呢?首先,就事论事,一次只解决一个议题,一次讲个明白,而不要把陈年旧账都翻出来。

其次,不要攻击和责备对方,而是表达这个问题带给自己的情绪感受。比如妻子可以这样说:“我晚上回家,看到洗碗池里堆着那么多脏盘子,觉得很难受。如果你吃完午饭就把碗盘清洗干净,我会更开心。”妻子表达的,只是自己的情绪。

因为不是单纯的批评和指责,丈夫也容易接受,不会摆出“防御”姿态,比如他可以心平气和地解释:“对不起,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今天太忙了,没顾上洗碗,下次就不会了。”然后两人情绪平和地收拾厨房,不失温馨与和睦。

此外,万一我们跟家人吵架了,还可以使用一个小技巧,就是尽量使用“我”开头来陈述感受,而不是用“你”开头来讲道理,这样对方更容易听进去。你可以说:“我看你刷手机时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失落。”而不是说:“你就知道刷手机,都不知道回我的话。”

当然,没有哪一种方式是百分之百有效的。但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大家争吵的目的不是为了赢过对方,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培养和谐关系,所以要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及需求,寻求都能接受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可以跟着父母学习如何表达诉求,如何通过协商处理争端。而这就是父母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0 阅读:0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