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省彦
大哥侯省兔,生于 1939年农历己卯年2月5日18时30分,生肖属兔,父母亲切地叫做兔娃。2019年农历11月18日14时8分,可恶的脑瘤夺走了大哥81岁的生命。2022年农历11月18日是大哥逝世第三周年纪念日。
三年来,一千零九十五个日日夜夜,大哥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闪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大哥生前一件件,一桩桩极为平常的事迹深深印在脑海里。
由于父亲体弱多病,我们兄弟姐妹7人难以养活,父母决定将三哥和五弟由他人领养,剩下5人只能靠父母抚养。
1972年农历1月19日,父亲病逝后,大哥毅然决然挑起家庭重担。生产队里的脏活苦多重活累活,一句话,凡是能挣高工分的活大哥就挣着干抢着干。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生产队饲养了34头牲口,其中25头黄牛,1匹马,3头骡子,5头驴,两名饲养员喂养,大哥就是其中之一。
生产队饲养室建在村旁,面南背北,八间叉子梁房屋,24米长,14米宽,左中右共三个门,房屋内左右两边各一排牛食槽,中间门右侧安有竖刺窗户,靠窗户盘有土炕,房子中间堆放草料,整个饲养室内没有隔墙。春夏秋冬,白昼夜晚,饲养员与牲畜住在一起。特别是夏天,整个饲养室内牲口粪便味、尿味、呼吸味充满整个房间,气味非常难闻,加之蚊虫叮咬。在这种环境中,大哥一干就是十几年。
“马无夜草不肥”。牲畜不会说话,只能看它膘肥体壮,说明牲口就喂得好。这是大哥的口头禅。牲口白天下田耕种,全凭夜间饲养。吃罢晚饭,大哥开始喂养牲口。先给食槽添上草,再加上水,然后撒上精饲料,调拌均匀,牲口争先恐后的吃起来。这时,大哥坐在炕沿上,歇歇气,抽一斗烟,牛吃完了,大哥又添草,加水,撒饲料,拌一槽,坐在炕沿再抽一斗烟,等牲口吃完后,再拌一槽。第三槽牲口吃完后十点多了,该休息了。
深夜十二点多,大哥披衣下炕给牲口再拌一槽。大约凌晨五点多,给牲口再拌一槽。天亮了,牲口又下田耕地了。大哥开始打扫牛圈。用推车将牲口的粪便推到屋外堆放在一起,用土掩埋。回到牛圈里,大哥用扫帚打扫干净,垫上事先准备好的干土,劳动任务才算结束。
在饲养牲口期间,他常常观察母牛的什么时候配种,什么时候下牛犊,驴什么时候铲碲子,骡马什么时候钉掌,大哥时间记得准确。比如:给驴铲碲子,给骡马钉掌等活,他都亲自做,为集体节约资金。他还根据牲口特点给起名字:“黑牡丹”“宝石蓝”“丹凤眼”“独角龙”“黄蛋牛”等等,特别是“黑牡丹”马套车驾辕都不听使唤,大哥喊叫一声,它都乖乖套车驾辕。“黄蛋牛”套犁时慢慢悠悠,好像不愿意下田劳动,一听到大哥的吆喝声,很快被套上犁下田劳动。
生产队里十多头母牛,一年要产八九头牛犊,大哥在饲养牲口期间,生产队几乎不添置牲口。
右起:大哥侯省兔、侄子侯振旗、作者侯省彦
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为了生活,大哥从来没有闲过,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努力着,奋斗者,奔波着,奋力拼搏着。在自家门前每年培育红薯秧苗,院内烘烤辣椒,做冰糖葫芦,拂笤帚,做灯笼。走村串乡钉锅钉斗,糊泥鞋,给驴铲碲子,给骡马钉掌。奔波于集市卖红薯秧苗、糖葫芦、笤帚、灯笼等等。
大哥一生勤劳朴实,勇于吃苦。他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养育了兄弟姐妹,养活了自己的儿女。更重要的是他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高贵品质启迪熏陶着兄弟姐妹,他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筑造起温暖和谐的幸福之家。
大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大哥,我们永远怀念你!
作者简介:
侯省彦给党员干部上党课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首批“百姓学习之星”、 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讲师团讲师、宝鸡市首批“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关工委“优秀讲师”、 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获得者、被宝鸡市关工委、宝鸡市文明办授予“突出贡献”奖章。长期从事扶眉战役史料征集、整理、研究、编撰等工作,曾多次参加扶眉战役纪念馆布展工作和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其事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已报道,并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