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兵器比日军刺刀更厉害,被称为百兵之王,为啥后来被淘汰了

书蕾看体育 2023-09-02 09:22:06

在许多关于抗战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八路军将士与日军进行白刃战的情节,描绘我军官兵的刺杀水平高超,常常能够以少胜多,斩敌无数。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抗战时期我军与日军进行白刃战的真实情况。

我军与日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白刃战是在平型关之战。尽管我军在该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事实上,仅仅凭借有利地形和对日军的伏击,我军的精锐部队(如115师)与日军的二流部队之间的伤亡比例大约是1: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军与日军在刺杀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发起冲击后,我军在白刃战中遭受了相当大的伤亡。

一位名叫王汝林的老八路回忆道:“我第一次刺鬼子的时候,他们一拨人过来,我的虎口被撕裂,枪也被挑飞了。”需要注意的是,王汝林曾经接受过少林武术的训练,然而面对日军的进攻,他也遭受了如此严重的伤害。这说明其他战友更容易受到伤害。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在后来提到:“日军具备出色的体力和高超的技术,在白刃战中,我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也许有人会问,我军在红军时期由于缺少枪支和弹药,常常以大刀和长矛作为武器,对格斗和刺杀的训练非常重视,按理说刺杀水平应该很高,为何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无法胜过对方呢?

这个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军在抗战时期缺乏刺刀。刺刀作为刺杀战的基本装备,它的制造非常复杂,需要加工弹簧、固定锁、刀鞘等多个零件,稍有偏差就无法装配。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批量生产刺刀并不容易,即使抗战前我国大量从比利时购买刺刀,仍然远远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

据统计,日军在二战期间生产了超过680万把刺刀,几乎每个士兵都有一把。而八路军的刺刀却极其稀缺。以129师为例,1938年1月,该师人数已达到29162人,但只配备了444把刺刀和172把马刀,这严重削弱了我军在白刃战中的效力。129师的769团在夜袭阳明堡后给八路军总部发去的电报中写道:“肉搏时,我只以手榴弹杀敌,我战士用脚踢敌,缺少大刀、刺刀。”

此外,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我军和日军刺刀的长度。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步枪配备刺刀后总长度为1.801米(枪身1.276米+刺刀0.525米);而我军使用的中正式步枪配备刺刀后总长度为1.685米(枪身1.11米+刺刀0.575米)。两者相差超过10厘米。在战场上,尺寸的差异会带来实际的影响,刺刀长度的不足也使我军在白刃战中处于劣势。

其次,日军在刺杀技术方面非常强大。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将白刃战视为展现勇气的最佳方式。因此,他们并不畏惧与我军拼刺刀。日军步兵非常重视刺杀技术的训练,他们在每天的早晚点名后都要进行枪剑术的练习。而且,日军的刺杀技术简洁而凌厉,攻击目标主要集中在人体的心脏、肝脏等要害部位,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白刃战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大,这与士兵良好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日军在补给和营养方面表现出色,士兵们身体状况良好,拥有足够的爆发力来进行刺杀动作。而我军在抗战时期一直面临着艰难的补给问题,官兵们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与日军进行刺刀战时,我军在体力上也处于劣势。

我军与日军进行白刃战的真实情况并非如影视剧所展现的那样。我军在抗战时期缺乏刺刀装备,而日军则在刺杀技术和体能上占据优势。这使得我军在白刃战中面临诸多困难,无法如愿取得优势。然而,我军官兵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勇气和顽强精神仍然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他们以其他战术和策略为主要手段,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抗争。

因此可以说,我军在白刃战中面临着技术和装备的双重挑战,但为了应对日军,我军也想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我军充分利用人数优势进行合力对敌。尽管我军在与日军一对一的情况下往往处于劣势,但通过组织三五个战士合力对付一个敌人,我军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数上的优势,形成局部的数对一的态势。这样的战术配合使得我军在白刃战中具备更大的胜算。老兵们回忆起这种情景时,描述了战士们的合作配合,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必须保持坚决果断。这样的战术配合在实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我军能够克敌制胜。

其次,我军不断进行训练,提高白刃战的技巧。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总部下发了整军训令,白刃战训练受到了各个部队的重视。训练中,士兵们每天进行数百次的突刺练习,甚至导致胳膊肿得拿不住筷子。我军还注重实战化训练,陈赓曾要求部队在野外不平地形或山地进行真枪实弹的刺杀练习,而不仅仅停留在基本教练上。经过艰苦的训练,我军官兵的白刃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我军引入了红缨枪作为装备。经过研究和改良,红缨枪被广泛装备到八路军的部队中。红缨枪在设计上考虑到了使用的实际情况,枪头为铁制,易于打造,而枪杆则采用了柔韧性好的白蜡树杆制作。红缨枪的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比日军加装刺刀的步枪更具优势。

此外,红缨枪不需要大幅度挥舞,便于多人协同作战。红缨枪的使用只需一定的臂力,不需要高超的武艺,非常适合以农民子弟为主体的八路军。另外,红缨枪在战场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心理作用。日军很少见到这种新式武器,常常被红缨枪吓到。

在1939年2月的一次战斗中,我军的772团使用红缨枪和刺刀联合作战,大败日军,并俘获了一名被红缨枪刺伤的日军俘虏。这名俘虏在被问及时,表达了对我军武器的敬畏之情,称赞红缨枪为“长剑”,这进一步显示了红缨枪的威力和威慑效果。

尽管我军在白刃战中面临着技术和装备的挑战,但通过合力对敌、持续的训练提高和引入红缨枪等措施,我军能够有效地应对日军的挑战,发挥出更大的战斗优势。这些努力和创新为我军在抗战中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彰显了我军官兵的勇敢和智慧。

红缨枪虽然在装备中存在着木制枪杆易被斩断的致命缺陷,但随着我军装备的改善,它逐渐被淘汰。这是因为木制枪杆的易损性使战士在枪杆被破坏后陷入了没有武器的境地。然而,红缨枪在抗战初期的装备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我军还利用了一些“非对称战术”。日军为了展现武士道精神,在白刃战之前会将枪里的子弹取出。我军根据这一点设计了许多战术。例如,集中弹药给一把机枪,诱使日本士兵进行白刃突击,在他们挤成一团向前冲的时候突然进行扫射。

这些战术的运用使我军能够以非常规的方式对抗日军,有效地克制了日军的白刃战能力。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军只依靠这些战术,而是在不断的实战中结合各种因素进行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术策略。

随着战争的推进,1940年成为了抗战的分水岭。日军陆续将老兵调往其他战场,用新兵进行补充,这导致了日军拼刺刀能力的下滑。与此同时,我军经过多年的训练,战斗力稳步提升。到了抗战后期,我军在大规模的白刃战中也能与日军不相上下。

例如,1944年9月2日,在山东沂水葛庄的伏击战中,鲁中军区的“刺杀优胜连”1团5连率先发起冲锋,以100多把刺刀对抗日军的100多把刺刀,短短几分钟内就击溃了50多名日本士兵。仅仅一天半的时间,我军消灭了500多名日本士兵和400多名伪军。这场战斗的胜利生动地展示了八路军白刃战战术的进步和有效性。

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当年抗战的艰辛与不易。在与日军浴血奋战的过程中,我军官兵以英勇的斗志和坚韧的意志,克服了装备不足和技术上的困难,通过合力对敌、训练提高和战术创新等手段逐渐赢得了在白刃战中的优势。值得我们向当年浴血奋战的我军将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敬佩。

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战斗是艰苦的,但正是因为那些顽强的军人们的奋斗和牺牲,我们才能享受和平与自由。让我们铭记历史,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战斗的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坚守和平、珍爱现在的幸福生活。

0 阅读:258

书蕾看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