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汉族地主阶级如李鸿章曾国藩们为什么不敢拥兵自立?

琅琊左史 2024-06-15 13:36:11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很像秦末、汉末、唐末、明末,这几个朝代的末期无一例外都是朝廷权威丧失,农民起义之后形成了军阀割据都局面,然后军阀中最厉害的那个完成了统一大业。

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是以地方宗族为基础建立的乡勇,说白了就是纯地方武装。这个地方武装只听命于直接统帅,至于朝廷是老佛爷当家还是小皇帝做主,他们毫不关心。而曾国藩就是这样一支部队的统帅,也是在当时势力最大的一支。

曾国藩除了具备部队的忠诚外,还掌握了独自征税(厘金)的权力,财政民政军政大权都在手中,他是有机会播搏一搏的。

在胡林翼和彭玉麟去世后,曾国藩独掌大权,此时他牢牢掌控湘军,是唯一能够和太平天国、清廷分庭抗礼的力量,如果此时曾国藩高举驱除满清恢复汉统的大旗,其号召力要比太平天国强百倍。

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干。

曾国藩到底在顾忌什么?

是害怕清廷还有实力,不敢拿全族老小性命去换更大前程?是怕太平天国势力犹存,仅凭湘军无力平定?

曾国藩真实的想法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下。

曾国藩之所以没有拥兵自立,跟他的人生理想相违背。

曾国藩是个地道的儒学门徒,信奉的就是忠君爱国那一套,他坚守为臣本分,力求为君分忧,让他去谋反,是要打破他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太难了。

曾国藩的人生理想是做圣人不是做君王。

可以回故下造反成功的帝王,除了流氓就是武夫,鲜有儒家士大夫。刘邦、朱元璋是底层百姓,杨坚、李渊、赵匡胤是赳赳武夫。

所以思想这个玩意太强大,它无形无色,但只要进了你的心里,你就一辈子摆脱不掉。跟流行的“法家锁喉,儒家捏肋”一个意思。

曾国藩正经科举出身,读的是孔孟程朱圣贤之书,学的是忠君治国安邦之道,你让他去造反,除非给他洗脑。但到了他这种境地,只有他给别人洗脑的份。

曾国藩没有拥兵自重,完全是思想已被捆绑,不会越轨半步。

至于李鸿章和左宗棠他们,都是曾国藩的学生,学的和曾国藩一样的学问,老师都没有越轨的想法,学生又怎能有非分之想。

曾国藩生前被封侯,死后谥号“文正”,这个东西是他毕生所求,比万岁更合心意。

0 阅读:36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