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明王朝里的胡宗宪这种公忠体国的人都不能善终?

琅琊左史 2024-06-14 16:52:09

首先,大明王朝中的胡宗宪被美化了,真实的胡宗宪确实是个帅才,但也是个贪官,他攀附严嵩,也曾干过诬陷大臣的勾当。

历史上的胡宗宪算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其结局也因为严党倒台受到追查,负罪自杀。

可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中,胡宗宪完全换了一个人,是一个忠正廉洁、公忠体国的干臣。虽然他师从严嵩,但内心仍旧心怀朝廷心怀百姓,不被严世蕃裹挟,他夹在严党和清流之间,尽量周旋,为浙江的百姓多争一分是一分。而且在他的统筹指挥下,终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他不贪污不受贿,是唯一一个没有从沈一石的江南制造局拿过银子的封疆大吏。

剧中的胡宗宪高大威严,严嵩视之为心腹,清流视之为干臣,属下视之为恩师,如此胡宗宪堪称完人。嘉靖帝更是给了他“公忠体国”的评价,让胡宗宪感激涕零。

公忠体国的胡宗宪不赞成严嵩改稻为桑的国策,鄙视严世蕃毁堤淹田的手段,为了朝局,为了抗倭大业,胡宗宪隐忍克制,硬是将毁堤淹田的大案给压了下来,只是牺牲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建德知县张知良、淳安知县常伯熙这三个替死鬼。

胡宗宪最后平定倭寇,如此大功却没能入阁拜相,反而是徐阶的学生,大明朝第一不粘锅赵贞吉入阁。他有如此结局,完全是因为清流一党战胜了严党,作为严嵩爱徒的胡宗宪即使有再高的功劳,也不能入阁。

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平定倭寇后就没有了镜头,他突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真实的历史,比电视剧要残酷百倍。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作为严党的胡宗宪被罢官免职押解进京,嘉靖帝念在他平倭有功的份上,没有再处罚他,只是让他回籍闲住。

可清流们不会放过他。历来党争,一定要斩草除根,否则他日东山再起,那死的就是清流了。嘉靖四十四年,罗龙文被抄家,发现了胡宗宪向严世蕃表忠心求庇护的信,信中有胡宗宪假拟的圣旨,有了这个“铁证”,胡宗宪再次被捕,在狱中胡宗宪写下《辩诬疏》后自杀。

信和假拟圣旨到底有没有,没人能说得清,看胡宗宪以死明志的态度,这件事很像是清流们捏造陷害。

在这个圈子里混,只凭公忠体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站好队。一旦站错队,不管你是不是公忠体国,等待你的都是灰飞烟灭。

站队这个活,大部分靠运气。严党不可一世的时候,谁能想到他们会倒台,想干点实事的胡宗宪向他们暗送秋波无可厚非。怪只怪严嵩押错了宝,赌景王能登基,清流们把宝押在裕王身上,才有机会替换严嵩执掌中枢。

清流难道就干净吗?清流难道就没有结党营私吗?他们的领袖徐阶是松江首富,兼并了松江几十万亩田地。严党和清流均是一丘之貉,你方唱罢我登台,在这个圈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公忠体国的胡宗宪,就是被裹挟前进的一枚棋子,他有什么资格善终,只有海刚峰这种无欲无求、无党无私的人才能得善终。

0 阅读:1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