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状元赵秉忠殿试试卷2460字无一涂改,放到如今是什么水平?

琅琊左史 2024-06-23 18:31:37

放到现在就相当于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副厅级干部)、书法家、政论家的集合体。

要知道赵秉忠中状元的时候才25岁,现在可没有25岁的副司长,也没有25岁的书法家,更没有25岁的政论家。

赵秉忠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参加殿试,考取为一甲第一名进士,依例被授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会被授为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编修是正七品,修撰和编修的主要职责是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翰林院的官员都是饱读诗书之辈,是皇帝的顾问群体,随时为皇帝答疑解惑。当然,离皇帝近的地方也最容易飞黄腾达。

明朝的县令是正七品官职,赵秉忠的修撰比县太爷还要高半级,这还只是从官职上比较。翰林院是内阁首辅的摇篮,明朝有条规定,要想入阁必须曾在翰林院进修过,所以,赵秉忠这个翰林院修撰要比一个普通县太爷要强一万倍。

明朝县太爷放到现在就是县委书记,在明清两代,经过殿试考试后,一甲及二甲前几名的,都会进入翰林院,作为未来高官进行培养。二甲后几名的就会被下放到地方当县令或者放到六部任主事,所以明清的科举考试放到现在没有任何考试可与之比较。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考上后只是做个基层员工,根本不可能当县委书记。即使参加公务员遴选也不能当领导,本质上还是个大头兵。而所谓的高考、研究生考试、博士生考试,都属于学业考试,不是仕途考试。倒是有一些博士毕业后挂职某县副县长,但这个副县长和赵秉忠的修撰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先不论赵秉忠获得的状元放到现在什么水平,单说他这个一字未涂改的2460字的殿试卷,现如今就无人能匹敌。

赵秉忠中状元的时候才二十五岁,如今的同龄人有谁能有这个水平。

殿试考试考的是治国安邦之策,由皇帝亲自出题,现在的二十五岁年轻人有几个懂治国安邦之道?二十五岁,大学刚毕业没几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人生还充满迷茫。

赵秉忠中状元之后,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最后官至礼部尚书,虽然没有入阁,但也是官运亨通。

明朝内阁阁员通常3-5名,然后就是六部的尚书,这10名左右的官员是大明朝最高阶的官员,赵秉忠以状元开始,以礼部尚书终了,也算是不辱其状元名号。

0 阅读:319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