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脱皮干裂,真相不是皮肤缺水,多半与这6个原因有关!

忆因聊健康 2024-03-01 21:15:35

赵先生,38岁,是一名银行职员,因工作需要长期穿着皮鞋,近期出现脚后跟干裂,脚部脱屑严重,且伴有剧烈瘙痒的症状,自行使用药物治疗后,症状却不见好转,为寻求进一步治疗,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赵先生面带愁容的告知脚部瘙痒难耐,总是控制不住想要抓挠,有足癣病史。

医生为其查体时发现,其双脚散在分布多处干燥脱屑,脚后跟干裂严重,刮取碎屑进行真菌镜检查,结果提示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阳性,结合赵先生的临床症状,及真菌镜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为足癣。

明确诊断后,医生与其进行沟通,建议进行药物治疗,赵先生表示同意。

随后,医生先给予开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嘱其将药物涂抹在脚部脱屑处,能够起到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治疗1周后,赵先生复诊时,主诉不适症状未有好转。

医生考虑到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给予更换为广谱抗微生物试剂苯甲酸钠,及角质剥脱剂水杨酸软膏进行治疗,二者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杀菌能力,并且为赵先生讲解用药方法、频次后,嘱其居家进行治疗,如有不适及时随诊。

治疗3周后,赵先生再次来院复查,自诉双脚瘙痒症状基本消失,医生为其查体发生,双脚干燥脱屑的症状基本消失,且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医生考虑到病情得到控制,遂嘱其停药,治疗结束。

医生提醒,足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以脚部皮肤增厚、干燥、脱屑、瘙痒、皲裂等为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

该病的发生除了与穿着不透气的鞋子有关以外,还与使用公用物品,如拖鞋、毛巾等有关,因此患者平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做好皮肤管理,穿着舒适透气的鞋子,勤洗脚,勤换袜子,不与他人共用拖鞋。

脚后跟部位干裂、起皮的现象在秋冬季节相当常见,很多时候这是因为天冷皮肤干燥、缺水所致。

当生活环境因气候变得比较干燥,缺乏水分的滋润,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时,皮肤的水分也会明显减少,易导致脚后跟干裂脱皮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多饮水、泡脚,涂抹凡士林等来加以改善。

可如果天天使用热水泡脚,对脚后跟涂抹甘油、贴裂口膏,效果却仍不理想,有的甚至连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用力过猛,脚后跟就“炸裂”了。

那么,此时往往就不是皮肤干燥、缺水这么简单了,很可能与这些原因有关,要警惕!

01

穿着不当

如果鞋子或袜子穿得不合适,将导致脚上皮肤来回摩擦,容易出现皮肤干裂,尤其是一些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或经常脚部劳累者,容易出现脚后跟干裂起皮的情况。

建议选择鞋子时以舒适为主,尽量避免鞋跟太高或太紧的鞋,袜子以纯棉为主,更透气的同时也能减少摩擦,走路太久或站立太久时要注意休息。

02

缺乏维生素

当身体缺少维生素 A 或维生素 E、维生素B3时 ,都有可能导致脚后跟干裂的情况发生。

维生素A可以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而维生素A的缺乏,会使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干燥粗糙,干裂脱皮、失去光泽等。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E,可能会引起新陈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干裂、起皮。

此外,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B3(烟酸),会导致皮肤的油脂分泌减少,也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粗糙、开裂等情况,甚至引发炎症。

03

血液循环不畅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对血液回流影响很大。

如果患者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不流畅,从而使脚部的营养供应不足,出现脚后跟干裂的现象。

另外,如果患者长期久坐久站或缺乏体育锻炼等,可导致脚部血液循环变差,皮肤失去活力,皮脂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脚部缺乏水分和油脂,出现脚部干燥,甚至开裂等现象。

04

真菌感染、脚气

脚气又称为足癣,是发生在足部的一种真菌感染,是一种浅部真菌病,具有传染性。

它的致病微生物是真菌,是皮肤癣菌,常见的皮肤癣菌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

当皮肤癣菌感染到足部的皮肤,可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如干裂、脱屑、水疱、糜烂等,且伴有瘙痒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足部多汗及长时间浸水和穿不透气的鞋子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尤其多见于鳞屑角化型足癣,皮损表现为皮肤粗糙、角质增厚、干燥、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疼痛,常见部位是足缘、足后跟和足跖。

针对脚气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运用抗真菌的药物,可以外用抗真菌的药物有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环吡酮胺软膏等,也可以合用口服抗真菌的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增加治疗效果。

05

湿疹

诱发脚后跟干裂的常见湿疹有皲裂性湿疹和角化性湿疹。

皲裂性湿疹可导致脚后跟部分增厚、干燥、粗糙,表面出现有裂口,露出红色皮下组织,周围可有起皮现象。

皲裂性湿疹脚后跟有裂口起皮的发生原因,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不良有关,如洗浴次数过多、水温过高,长时间接触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质,均会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增厚、角化,容易导致脚后跟肥厚、皲裂。

针对这类情况的患者,应去除表面化学物质和机械性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维生素E乳等药物进行缓解。

角化性湿疹也会导致出现皮肤脱屑、干裂、痒痛等症状,好发在手足部角质层比较厚的部位,容易发生于摩擦、经常沾水或进行劳动时,会因外界物质的刺激引起皮肤炎症,出现角化的情况。

角化性湿疹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产品,建议使用具有保湿作用的身体乳,以防出现干裂现象,同时还要避免衣物摩擦患处,尽量不要抓挠、烫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06

糖尿病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病变,引起脚部皮肤干燥、无汗、弹性减退,使患者对足部的呵护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出现脚裂的情况。

糖尿病还可能引起血管病变,糖尿病会影响下肢的血管,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皮肤营养供应不足,也容易出现脚裂。

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高血糖对足部皮肤的损伤,并且养成定期检查足部的习惯,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皮肤问题。

如何预防足部皲裂?

1. 避免足部外伤,注意足部防护:针对经常浸泡手足作业者,应注意对手足的日常保护,平时尽量避免局部外伤和细菌感染。

2. 注意足部保暖防寒:选择鞋子时,以松软保暖,大小合适为宜。

对于老年人应注意足部保暖,冬季沐浴后可涂敷稀释甘油、凡士林、维生素E乳膏等,使皮肤保持润。

平时减少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药皂等,注意保护皮肤,经常用热水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可加入适量白醋,起到软化角质层和杀菌作用。

泡脚时,对于有老化的皮肤和增厚的角质宜及时削去,清洗完及时擦干,再外用凡士林、维生素E乳膏等。

3.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适当补充维生素: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多吃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及多饮水。

平时还应注意饮食营养及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可预防足部皲裂的发生。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0 阅读:78

忆因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